APP下载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路径初探

2015-10-21孙贵林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高校

孙贵林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这引起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深刻变化,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96-01

一、创新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916年,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率先提出了学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学说。美国教育学家特尔曼从1920年开始探讨创造力和智力之间的关系。1938年,美国奥斯本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边缘创造了一门系统的新学科——创造学,提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创造技术——智力激励法。1941年,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创造思维的专著《思考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创造力概念引入科学研究领域,创造力问题在全世界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创造力研究进人了一个新时代。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从1957年开始,通过长达20年的教育实验研究,使创造教育趋向系统化。他提出教育应发展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基本确定了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教育改革时代”,开始致力于创造力开发。1983年,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现代化的要求,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包含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和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的双重意义。教育为现代化服务要求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人才,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自身实现现代化要求改革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课程与教学以及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实施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要求。

二、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我国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各学科试题库的建设阶段。其标志是1997年原国家计委立项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和应用。随着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CAI课件和试题库的出版和推广应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体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第二个阶段是网络课程建设阶段。2000年教育部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经过100多所高校的上千名教师2年多的艰苦努力,“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已经建成近300门网络课程。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掀起了一个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潮,使我国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第三个阶段是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质性建设阶段。这一阶段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启动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计划”为标志。该计划包括立体化教学包建设、重点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学科网站建设等。目前尚未发现国外有相关的研究论述。

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国内的学者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领域研究做了大量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的王洪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定位与体系结构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体系结构应包括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专业)网站三个层次,明确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及其建设原则。其他学者,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王丽娜、梁虹,鲁东大学的孙万东都赞同这一观点。空军工程大学的宋云娴从另一角度对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内涵作了阐释。她认为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软件为教材,以Internet/Intranet为学习和管理环境,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学习模式,以媒体素材为基础,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信息系统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对象层次化三个方面的内涵。杨建卫、任晓莉等学者支持这一观点。此外,刘贵富、田贵才等人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方面表述了各自见解。其观点多将“立體化教学资源”与“立体化教学包”、“立体化教材”、“多媒体教学素材”等同看待,不能很好的体现其真正内涵。王洪与宋云娴两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定位、体系结构和内涵。王洪等学者的观点多从出版社的角度出发,研究方向侧重于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宋云娴等学者的观点侧重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教学信息、教学环境的研究。两种观点从不同视角对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解读。

目前,国内外在研究立体化教学模式方面的专著还没有,研究立体化教学模式方面的学者和文献也寥寥无几,有针对不同学科教学开展的,如包玉颖的《<医学伦理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杨雄等撰写的《<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多媒体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等;有的从教师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如李建红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决策认知研究》,谢静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母语的情况调查》等,这些都为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针对高校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仅有极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并且发表的文章仅局限于零星的期刊,缺少综合全面的分析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应立足于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试将教师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放置到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中去,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走出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构建现代创新型教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不再是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而是把教学立体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其借助多媒体,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外辐射,将课堂教学与网上输导、课下自学、课外活动链接起来,将教师的传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放置到一个立体化的教学系统中去,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调动教学系统中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激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为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高校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