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2015-10-21孙雯
孙雯
【摘要】财政投资评审就是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某项工程所花费的全部投资费用。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
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是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控制的实际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科学、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去解决各种问题,建筑工程的造价贯穿于工程的整个过程中,
一、招标投标阶段的投资控制
招标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重点就是编制合理的招标文件,全面、细致、合理的招标文件不仅能够很好地控制工程造价,而且也能成为控制中标单位施工质量的主要依据,并且能够避免出现招标文件只管招标,但对中标后的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等情况难以控制的被动局面:
一是要编制准确、可靠的工程量清单。我国现在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所以业主应组织并聘请有资质和相应能力的造价咨询单位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保证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工程的实物量减少漏洞;
二是要明确对不可竞争费用的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费用是不可竞争费用,所以为了统一口径,在招标文件中应该明确对不可竞争费用的要求,使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这样有利于提高招标质量,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投标所在地的规费标准以及投标所在地的有关工程质量监督费收取标准等情况,并且在招标文件中该应明确对各项工程的技术标准;
三是要明确对可竞争费用的要求。招标文件中应对可竞争费用提出以下要求:一方面投标人要根据企业定额报价的项目,其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低于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定额消耗量最低控制线时,应要求附有其企业定额的分析资料;一方面对投标报价及施工中所使用的钢筋、水泥、混凝上等主要材料的质量标准虽不指定厂家,但最好也要明確不低于某种品牌的质量标准;一方面在工程主要材料价格表中,要求投标单位要明确其所报价格的品牌、质量等级等内容,如果投标单位主要材料单价低于同期市场价格时,就应要求投标单位提交材料供货单位的书面供应承诺书;一方面要明确,如果工程量清单的数量有误或由于设计变更而引起工程量增减调整的幅度范围,使投标单位明确自己应承担的风险,也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一方面要明确投标单位投标报价时是否考虑临时水、电的费用问题;一方面要明确投标单位是否考虑到了环卫、交通、噪音、扰民、破道修复等不可预见的外界障碍或自然条件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四是要确定合理的评标办法。合理的评标办法对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不论采取什么办法评标,都一定要保证投标报价的合理性,在招投标过程中要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原则而使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目前工作重点放在审核施工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结)决算的控制,侧重于事后核算,长期以来,忽视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限额设计的造价控制。忽略了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有资料显示,这一阶段影响工程投资的可能性占30%-75%.
2.忽视工程建设项目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设计能否达到足够的深度,设计图纸一旦完成,项目的结构形式,装饰标准、材料设备选型就确定了,投资额也就基本确定了。
3.项目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评审工作尚未深入到编制招标文件、制定合同条款、评标工作,目前侧重对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进行审核,审定招标控制价(即最高报价值)。
4.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评审机构与各相关部门相互沟通不够,严格合同管理力度不够,对施工图清单调整、工程变更未能及时审定,工程造价控制各环节相互脱节。
5.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送审工程基础资料质量的好坏是关键,对评审工程造价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
6.缺乏全面建立财政投资评审治理信息系统。不利于及时把握建筑市场价格信息,不能进行全面的收集、传输、加工分析、维护和使用珍贵的经济技术数据。
三、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1.决策预算控制
一是要保证项目决策正确。保证项目预算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具备有正确的决策,即如果要对工程造价作出合理科学的预算,就必须对项目工程作出科学全面的判断,然后策划出最合适的投资方案,目的就是从预算之初,也就是项目的源头来控制工程的造价,我们若是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对项目的认识不够完善导致决策性的错误,就必然会导致项目的选择的错误,也势必会对以后的项目施工等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有的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二是决策内容直接决定工程造价。工程的造价控制存在于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而作为项目最开始环节的决策阶段也是项目工程造价的最初阶段,决策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内容直接决定了工程的造价;三是决策深度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也直接决定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多少,所以在这一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是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关系,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审查,规范设计概算办法,制订设计奖惩制度,制订限额设计标准,推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我们首先要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体制,在方案评选时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就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提高经济指标的权重,改变过去只重技术指标,忽视经济指标的评标办法,加快推广设计监理制度,而且还要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引进、培养、考核工作。
3.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即把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业主可建立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制度,由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专业人员对项目造价进行控制负责,要严把签证关,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尽量减少变更费用,审核评估相关索赔等,没有项目造价控制责任人签名的签证不得结算工程款,同时对工程付款进度进行控制负责,防止工程款超付。
4.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重要依据,无论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都十分重视工程价款的审计结算,工程结算书由施工单位编制,经业主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审查,编制工程结算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样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所以工程结算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实事求是进行编制,而且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执行全过程管理机制,形成规范有序的造价管理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使工程造价的变化始终掌握在合理范围内,并对结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计算各项经济指标,找出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为提高以后的造价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林辉. 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10,(9).
[2]李挺剑.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