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
2015-10-21薛文山
薛文山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具有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协作关系复杂等技术经济特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个系统工程,从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都有一个质量管理问题。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 工程概况
华南国际五金化工塑料物流区二期(华南城4号交易广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东南角04-04地块。用地北接华南国际电子工业原材料物流区一期,西临华三路,东临华四路,南侧为一号路。总建筑面积306599.43㎡,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211274.32㎡,地下总建筑面积95325.11㎡,建筑总高度为36米。建筑地下2层,地上6层;一层层高6.5m,二至五层均为5.5m,六层为7.5米,地下一层为5.5米,地下二层为4.5m。
2 华南国际五金化工塑料物流区二期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的管理体制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状况。由此形成的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由于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群众和社会的监督还没形成。
2.2 法律意识波薄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2.3 市场准入把关不严
由于地方和部门,市场准人制度管理疏漏,在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必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2.4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和方法落后
因为历史和其他一些原因,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方法比较落后,工程的质量管理还是计划时期的方法,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实施比较慢、范围比较小,这就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 加强本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岗前、岗中培训,确保每一个在岗工人,都能熟练掌握必需的安全生产技能与操作规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坚决克服带"病"上岗的现象出现,杜绝追求不安全生产效益的急功近利行为,要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安全培训不可能一欲而就,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队伍变化的需要,通过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脱产轮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取证培训相结合,企业培训与院校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全员,全过程培训,做到教育培训多样化、经常化、制度化,为实现长效安全提供队伍素质保证。
3.2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3.2.1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应及时清退出场。
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验收。对于本工程使用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果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3.2.2 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还有,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行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3.3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3.3.1 本工程项目中抓"第一"、"重点"、"临界"
根据本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出发,确定现场要管理的工作,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现场管理人员要去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量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
3.3.2 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现场管理人员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硷浇筑玩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有关部门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3.4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项目负责人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根據施工工艺存在的和操作要求画出的流程图,如浇筑柱、梁板硅的流程图,标明施工顺序,便于验收时出现的质量事故分析。产生质量事故或事后问题,现场管理人员要对质量问题进行实质性处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而不去强调事故的责任原因。这样使施工人员更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及时汇报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4 结束语
建筑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所以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首先,对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定性研究;其次,应牢记施工质量管理所应该遵守的原则;最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通过这些研究,本文认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良好的事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检测、事中质量过程管理和事后质量验收、审核及收尾工作。做到了良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就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优秀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凯.以质量控制为中心的工程现场质量管理[J].中国质量.2005(10)
[2]赵建恩,马玉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
[3]韩国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及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