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多媒体和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5-10-21裴满喜
裴满喜
《数学课程标准》将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目标,而传统的数学教育,陈旧的学习内容,陈旧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一、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了解几何形体之间的联系,形成空间观念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受到局限,没有具体实物。学生由于受社会经历等制约,空间观念几乎没有。运用信息技术,抽象的立体通过多媒体声、形、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观了解几何形体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19-20页,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利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学生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教师制作课件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化抽象为具体,把圆柱转化成已学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用多媒体展示把圆柱的表面分成16份相等的扇形,并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运用Flash动画逐块拼成了一个长方体。后来电脑演示把圆柱体切32等分再到64等分,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体,推出长方体体积公式“底面积×高”,弥补了实物教具的局限性,拓展了空间观念。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学圆柱体、圆锥体时都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形成空间观念。运用多媒体展示煤油油桶和冰淇淋,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说出形体特征。教学重点难点是推导出二者体积有何关系,课堂上用多媒體Flash动画展示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形容器,画面中有个学生用圆锥形容器盛满墨水(最好染色了的,因为容易观察)倒入圆柱形容器中,连续倒了三次刚刚好把圆柱盛满。学生找出二者关系,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二、化静为动,理解几何形体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数学空间观念,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靠教师授课及道具演示,学生难以理解,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的整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起来。通过声像技术,能够模仿演示,建立表象,充分感知概念,进一步形成空间观念。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5-6页“旋转”,研究三角形的旋转。我出示课件风车旋转动画,定格风车,从中抽出一个三角形ABC。课件演示三角形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画面出现两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拿出三角板跟着模仿动画旋转。学生感受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教师用课件闪烁对应的线段、点,最后让学生继续旋转第二次,第三次,将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形?
三、化猜想为联想,激励想象,提高空间观念
数学家也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往往是先有一个猜想,然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又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因此,在实验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想,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数学几何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全过程。
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长方体体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那长方体的体积也与长、宽有关;有的学生说,因为长方体有厚度,所以应该与长、宽、高有关;有的学生说,我们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个一个去度量,度量后就去观察、思考就会发现长方体体积应该与长、宽、高有关。这时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猜测,并鼓励、诱导学生进入多媒体的软件程序操作,得出结论:这个长方体所含的立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宽和高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再如教学图形菱形一节,先让学生猜想所学的哪些图形变换角度就是菱形?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根据菱形的概念和特征,菱形四条边相等而且对边平行,学生看到多媒体图形联想,快速地想出是正方形,再用多媒体Flash动画让正方形两组对边摆动,并且角度也随之变动,原来菱形是正方形变来的,增强了空间观念。
整合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内容,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力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积极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春涛镇朱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