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肛门置入的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15-10-21肖俊季涛
肖 俊 季 涛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对近端肠管进行减压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率、胃肠减压量、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率及急诊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肛肠梗阻导管;临床疗效
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是急诊外科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分期手术方案对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均有相关文献报道对该疾病患者采用一期切除肿瘤并吻合治疗,但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各异[2~3]。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急性结肠恶性梗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经肛肠梗阻导管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该方案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与盆腹腔CT检查明确诊断;②均未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表现;③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腹腔广泛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的患者;②合并脑、心、肝、肾等严重疾病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列表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4岁,最大者83岁,平均年龄(69.17±10.73)岁;病程1~8d,平均病程(3.75±1.24)d。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6岁,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70.34±11.29)岁;病程2~8d,平均病程(4.24±1.3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对近端肠管进行减压治疗,(1)导管结构:选用Ileus Tube经肛肠减压管(内径0.8cm,长径100cm),导管前端存在气囊及多个侧孔,其中气囊主要用于固定,侧孔主要用于减压。(2)置管方法:于X线片与纤维结肠镜的引导及辅助下,于患者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狭窄位置,把导丝放入梗阻近端的扩张结肠位置,采用扩张器沿导丝将狭窄位置撑开,然后再沿导丝把肠梗阻导管前端缓慢送入患者的梗阻阶段结肠中,然后将前气囊打开,并对导管进行固定,在导管末端上连接负压吸引,或者通过导管灌洗结肠。待患者的梗阻症状有所缓解后,再施行一期左半结肠手术治疗。
1.3 觀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d后的症状(腹痛、腹胀)消失情况,治疗1d时的胃肠减压量,治疗2d后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情况与急诊手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所有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构建数据库,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比较进行分析,单位以率(%)表示,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单位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情况、胃肠减压量、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情况比较
经表1可见,经治疗2d后,研究组中有36例患者的腹胀、腹痛症状消失,症状消失率为(90%),X线检查显示36例患者的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消失率为(90.0%),治疗1d是患者的胃肠减压量为(842.64±237.56)mL/d;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的腹胀、腹痛症状消失,症状消失率为(25%),X线检查显示36例患者的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消失率为(25.0%),治疗1d是患者的胃肠减压量为(512.67±251.67)mL/d。两组比较(P<0.05)。
表1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情况、胃肠减压量、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症状消失率
(%) 胃肠减压量
(mL/d) 肠道肠梗阻征象
消失率
研究组 40 36(90.0) 842.64±237.56 36(90.0)
对照组 40 10(25.0) 512.67±251.67 10(25.0)
x2/t 86.4450 6.0301 86.4450
P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由于梗阻症状无明显缓解而施行肿瘤切除及结肠造口手术(急诊手术)治疗,急诊手术率为(10.0%);对照组中有30例患者由于梗阻症状无明显缓解而施行肿瘤切除及结肠造口手术(急诊手术)治疗,急诊手术率为(75.0%);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属于急性闭攀性肠梗阻,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分期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虽然该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痛苦及医疗成本加重外,若一期切除手术不彻底,可能会导致患者失去根治切除肿瘤的机会,从而对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4]。因此,如何对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进行一期彻底切除及吻合,且预防吻合口瘘,已成为临床医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左半结肠肿瘤合并急性梗阻时,外科医师的急诊处理目标仅为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因此若能够采用非手术方案达到缓解肠梗阻的效果,即可将急诊手术变为限期手术,进而最大化的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5]。而采用非手术方案来缓解患者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主要措施为经患者肛门往患者的哽住部位置入导管或支架[6~7]。因此,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率、胃肠减压量、肠道肠梗阻征象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该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胃肠减压量,从而有效降低了因腹腔高压而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该方案还能提供“出口通道”,使所有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肠道准备。
综上所述,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若凡,李雪,刘佐军等.结肠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45-46,49.
[2]郭世斌,宫爱霞,马静等.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7):372-374.
[3]李富乾,倪永梁.左半結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的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5(12):1000-1002.
[4]赛福丁,阿迪力,杨旭等.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8):3443-3444.
[5]徐元顺,杜洪涛,邵国庆等.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和直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4):316-317.
[6]赵志清,苗桂萍,王岩等.肛型肠梗阻导管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恶性结直肠梗阻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1):15-16.
[7]谢志荣,蒋邦好,王军等.经肛肠梗阻导管加肠内营养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3):169-171.
作者简介:
肖俊(1971-),男,本科学历,主治医师,单位: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