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

2015-10-21李志强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李志强

[摘 要]近年来,高职计算机的有效学习得到关注,本文重点探讨了现有高职计算机学习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相关

[关键词]高职课堂;学生喜欢;何谓有效

一、什么是高职课堂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两种教育模式培养人才的规格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向社会提供的是高层次的、具有科研、设计能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人才。他们是科研型、设计型的,要解决的是科技问题。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把成熟的技术、设计成功的新产品付诸实施的技术性、工艺性人才。他们从事的是实际的生产工藝的实施和经营的工作,要解决的是管理问题,经营问题,以及具体的生产工艺问题等。其次,两种教育模式传授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是以某一专业、学科知识为主体,重视理论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生学习的是创造知识的知识,设计新产品的知识,发明的知识。而高职教育的教学,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教学中,不特别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完整,除基础理论知识外,相比之下,更加注重的是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以上两点巨大的差异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课堂也是不同于普通高校课堂的。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高职课堂应更加体现其“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高职课堂应该以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为核心,来组织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也就是说,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课堂更多地承担着传递职业活动经验的任务。因此,每年当接任一门课程教学工作时,无论这门课程是否曾经教过,都要重新搜集资料,对比各类教材,选择出最贴合教学实际与时代就业需求的最佳版本,并认真改善、充实自己的教案,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富有实用意义的知识,尽可能地实现教学与“社会能力要求”之间的零距离。还有在实践教学方面,计算机专业,特别是很多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评价重点可能不仅仅是要有较高的书面成绩,而更多地还是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实现对于各类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以及同一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安排实际动手操作的作业,并及时加以反馈,让他们真正能够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二、学生喜欢什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呢?

这还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某所高校曾经做过一个类似的调查,“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结果如下:一是严而有度的老师。这种教师认为,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难免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言行规范来严格要求他们,而与此同时,又正因为这些缺点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度,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予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二是像妈妈的老师。三是实习老师。四是有宽容心的老师。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其实,归纳起来,不论是哪一类老师,我认为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待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同时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高职高专学生其实是一个思想敏感,对自己期望较高,但同时对挫折的承受力又不强的特殊群体。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入学成绩偏低;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学习习惯不好等种种问题。而在中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开展的,管理者要求学生言听计从,管理者与学生的关系是“管”和“被管”的关系。这样的管理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现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特别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这样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更是“适得其反”。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应当更多地去了解他们,信赖他们,鼓励他们,进而树立起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例如:我在教学之余,还分管校学生会的指导工作,所以可能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为了保证学生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我必须对学生会的每一位同学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定期地加以沟通。而在与每一个学生沟通谈话前,我都会尽量做好准备。这种准备包括时间、地点、情绪等。当然有时也会用到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一些行为分析法。比如有一次我在与一个学生谈话过程中,我就发现他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不停地更换坐姿,在谈话的过程中总是不经意地去看手表,而和他谈话时他也很少对视,很多时候都是保持双臂交叉在胸前等等,其实这些都显示出他的紧张,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设法尝试和他先谈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拉近与他之间的距离,让他放下戒备的心态,尽量让他明白老师与他谈话是善意的,是平等的交流。随后我才进一步转入到正题,而后来的谈话过程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的。因此,我认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非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是应当走进学生心中,这也就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何谓有效教学

1.注重第一节课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第一印象”。第一节课的效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门课程今后的课堂走向,而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也是从此时开始建立和形成的。因此,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特别地关注,在备课方面花的心思也是最多的。

2.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电子教室或屏幕广播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把教师的屏幕操作投射到学生的屏幕上,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锁住键盘和鼠标,防止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开小差。其实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教学,有时也需要一些技巧与方法。采用的是“教室后方”教学法,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室后面讲课,这样一方面可以监督和督促学生,按要求进行教学实验,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坐在后面的学生进行威慑。

3.关注“个别”学生这里的个别不仅仅指课堂中的“活跃分子”,还有一些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同学。这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快,思维跳跃,如果能很好的引导他们,他们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好帮手,如不能引导和吸引他们,他们也将是课堂中最具杀伤力的“活跃分子”。对待他们,我喜欢在备课时,对一个知识点准备两个实验项目。当有基础好的,把普通实验做完后,马上给他一个更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同步教学进度,二又可以较好的控制课堂秩序。同时,对专业知识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培养他作为教师的课程助教,充分调动起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灵活利用时间拉近师生距离灵活利用课下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接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有时也要做“两面派”。要做到课上课下两个样,上课要威严,下课要和蔼。要体会亦师亦友的感觉。最后,必须指出的是,教学的关键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任何学科实施创新教育必然对该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专业教师更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掌握计算机课堂教学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映姜.论数字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J].教育研究,2007,(10).

[2]肖河.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7,(04).

[3]郭琴.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6,(06).

[4]付智华.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变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