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教师科研素质提升
2015-10-21许丽敏
许丽敏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校教师的科研素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偏差,导致了学校教育科研在很大程度上都偏离了自身的本意,也使其实际效益低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教师科研素质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学校;教师;科研;素质
一、学校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意识不强。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面临着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教师能不能“做”研究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普通学校里开展教育科研,许多并不是源于教育问题或教育实际的需要,而是为了学校达标、合格、评重点等需要,或是教师为了达标、合格、评职晋级等的需要。在课题申报表日益规范且制作精良的同时,课题的雷同情况十分严重,或课题本身没有应用价值,甚至出现教师抄袭、分割别人的科研成果的现象;教师们怕改革、怕影响升学率、怕家长报怨,因而被迫或自愿沉睡在古老的教育模式之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苦干、加班,靠“水多泡倒墙”,靠超负荷的工作以换取升学率;而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着“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
2.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教师的知识没有能够在“博”的基础上向“专”发展。教育科研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活动,其交差性、边缘性十分突出。而且,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中的学科交叉、课程综合,特别是新的课程设置,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教师理论素养是指教师经过较长时间培育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从事教育工作所专门需要的理论涵养,是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视野,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审美能力、气质品味、价值取向、人格修养等的总和。
3.科研方法不得当。新课程赋予教师技能发展以新的内容:语言对话技能、情感体验技能、创新技能、反思实践技能、教学交往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课程评价技能等等,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核心内容。教育科研是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之上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许多教师感到组织课堂教学出现困难,一些地方和一些学校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从零开始的感觉,教师感觉到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规律有困难,甚至由于不适应,造成学生或家长对教师教学的不满。调查中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调控,在对学生的思想的分析预测,以及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谈话、写作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普遍欠缺。对广大学校教师来说,教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做科研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把科研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更是让他们措手不及。
4.科研动力不足。教师要做好教育科研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要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当前我国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大多源于外部的压力和诱惑,而不是出自其自身的内动力。这就使他们很难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很难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有心人,这也是造成当前学校教育科研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學校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措施
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是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统领下进行的。教师专业化理念赋予教师科研素养新的内容,它要求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与教学专业水平的同步提升。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是一种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我完善过程。外在影响来自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它反应了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内在的影响来自教师的自我完善,它反映了教师的自我角色愿望、需要及实践和追求。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本质潜能,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素养。
1.激发自我角色意识和愿望,大力加强教师专业品质和精神的塑造。通过发挥意识的强化作用和环境的潜化作用,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促使其自觉实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与定位,正确认识职业角色,感悟专业生活,实现自我成长。 通过一些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品质和精神的塑造: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培养教师热爱教育的情感 ;加强教育科研价值观教育,强化科研动机 ;加强环境引领教育,增强研究动力;加强角色转变教育,促使教师科学定位;加强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引领教师走进科研领域 ;加强自主成长教育,鼓励教师自我超越 。
2.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各学科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学校应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使教师获得学习的积极性和较好的学习条件,培养教师良好的自主积累习惯。教师要将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更好的兼容,完成新知识的积累过程。通过以下措施扩充教师专业知识:拓宽求知途径;广泛汲取文化科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深入钻研教育理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3.鼓励教师立足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全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职业的特征了教师本身应成为研究者,因为“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对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符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埃利奥特在长期研究中发现,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的行动先于理解力的发展,即“以行促思”(action initiates reflection)。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为什么同样是教书,斯霞、于漪、钱梦龙、欧阳戴娜等许多优秀教师感觉幸福快乐充满了新奇感,工作充满了创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总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个人要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学现象中进行自我反思,从中发现问题,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通过一些措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在研究中树立“问题意识”;坚持自我教学反思;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 ;强化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
4.健全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创设良好的科研情境氛围。校本教研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是校本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指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在学校中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发起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以学校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导向,以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教师培训紧密结合。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的学校教研工作,如教学研究、经验交流、学术报告、教师论坛、学术年会、论文评优等,都应该贯彻以校为本的研究策略,逐步完善校本教研机制,以此为切入点,丰富学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直接体验。 通过一些措施创设良好的科研情境氛围: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与课题研究的整合;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结语
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意义重大。其内涵丰富,包括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当前学校教师科研素养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必须以人为本,激发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和愿望、塑造教师的专业品质和专业精神;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专业知识的积累;立足实践开展行动研究、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健全完善校本教研机制、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鹏,韩立菊.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校本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03).
[2] 张天扬. 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