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措施

2015-10-21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普外科因素措施

刘 强

【摘 要】目的:我国普外科出现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问题,这对于病患的健康不利,因此医务人员要清楚引起术后感染的因素,并且采用合理的措施,制止伤口继续感染。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3800名病患进行回顾性调查以及前瞻性和监测,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调查的依据。结果:普外科3800例病患,其中术后感染的有100例,感染率2.6%,在所有外科术后感染的69%。结论:在病患出现了术后感染的时候,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措施干预,如:在手术室内严格的控制感染、手术中规范手术的操作技术、在病人的病患区的卫生严格管理、将病患的住院时间减少、在清洗病人的伤口时、要彻底冲洗,如果病人是因为使用不合格的抗菌药物才出现的伤口感染,那么就要使用合格的药物。通过上述几种措施可以有效的将伤口感染率降低。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因素;措施

普外科的伤口感染率是我院所有科室手术后伤口感染最高的科室,占比在69%,当病患的伤口感染时,病患的住院时间就要延长,而且具体的出院时间,要根据患者伤口的愈合情况确定。住院的时间延长,那么花费的住院费用也就增多,甚至导致了原本治疗有效的方案变得无效。我们对普外科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且分析了伤口出现感染的原因,本院的调查对象是指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一整年在普外科做手术的所有病患,对其术后的情况开展调查。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普外科一共收治3800名病患,其中男病患是2500名,而女病患为1300名,这些病患中年龄最小的是2个月,而最大的是30岁。

2、诊断标准

将国务院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本次调查的标准,使用两种方法调查研究对象,一种是回顾性调查;另外一种是前瞻性调查,而经过调查发现,我院普外科的3800名病患在术后感染的有100名。

3、标本采集

使用没有菌体的生理盐水,擦拭病患的伤口污染的杂菌,然后使用注射器抽取感染部分的浓汁以及伤口中分泌出来的分泌物,使用的注射器依旧是无菌的。如果伤口中的分泌物是脓性,那么就要使用无菌棉拭子擦拭伤口的边缘。

二、结果

1、在这3800名病患调查发现,其中发生术后感染的病患为100名,感染率2.6%,是我院所有外科术后感染的69%

2、对100名病患的感染菌进行检查发现,这100名的病患中分离出病原菌为110株,重复感染率在23%,而且所有重复感染嗾使两种病原菌混在一起,其中大肠埃希菌出现的最高,而位居第二位的就是黄金色葡萄球菌。但是这次的调查可以看出,感染病原菌为主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

3、这110株病原菌对部分的抗菌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分别是耐药性的前三位。

三、讨论

1、分析感染因素

普外科的术后感染率比较高,因此要分析感染的因素,然后找到可以预防的方法,使术后的感染率降低。

1.1患者的内在因素

我院普外科的术后感染率高,其实与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病人的患病等情况有关,而且病人在接受手术前的饮食、住院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患有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普外科的患者的手术都是以Ⅱ类或者是Ⅲ类为主。

1.2术者操作因素

一般清洁的切口在术后感染率比较低,仅仅为2%,但是污染切口的感染率就相对比较高,在20%。而感染切口感染率就更加高,在50%。病患在接受手术后,对切口的保护,以及预防都会切口的愈合有影响,而且保护的不合理会造成感染。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感染是因为手术医生的原因,医生追求手术的速度,使用的手术方法比较粗糙,而且没有好好的保护切口。

1.3抗菌药物应用不当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回避风险因素等影响,我院Ⅰ类手术切口用药还相对规范,Ⅱ、Ⅲ类手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仍普遍存在,药敏试验率低,而且是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几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2、干预措施

2.1手术室感染控制

新建了层流洁净手术室,并与今年开始使用,由于新增医护人员多,为此,进行了两周专题强化培训,首先学习有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知识及各项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不断增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意识。其次从人员、环境、空調机组的控制入手,模拟手术程序,直至熟练为止。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裤及拖鞋,戴好口罩、帽子,工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活动。手术期间不要抖动布类,注意给患者保暖,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患有呼吸道等感染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手术。手术人员的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有文献报道,医务人员的手机污染严重,菌株检出率为95.5%,HBsAg检出率为13.6%。各手术间,一般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40%~60%,手术间采用自动门开启,以减少气流流动,避免尘埃漂浮在空气中。每月进行空气监测1次,菌落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另装置压力控制器,以自动操作,保围持手术室一定的压力(正压);并设有两段过滤设备,使输入手术室的空气达99.97%的洁净度。

2.2加强病区和患者的管理工作

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增强抵抗能力,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认真做好术前肠道准备,使结肠中细菌数量相对减少;正确脱毛方法,避免不必要备皮;围术期血糖控制正常水平,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重视引流管的清洁并及时冲洗和更换;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专室专柜存放,保证一次性使用。

2.3 规范操作技术

调查发现,病原菌多数是寄居在腹腔脏器的条件致病菌,由于腹部手术大多为污染和可能污染手术,不重视保护切口以及手术技巧,有较多脓液和消化道内容物,吸引不净可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重要的是外科医师的无菌观念,在手术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注意保护切口,避免残留在皮肤毛囊内的细菌进入伤口。处理化脓病灶前,必须先用纱布防护周围正常组织,如果脓液及分泌物较多时,应用吸引器迅速吸除,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加用甲硝唑注射液彻底冲洗,冲洗后应用吸引器迅速吸出,消除死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不应用止血钳夹或用线结扎大块组织,拉钩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组织和细胞缺血,所有接触过器官的纱布和器械用后,应立即撤离手术台。手术人员在处理化脓灶或其他有菌部位时,尽量用器械操作,手套一旦污染,应立即更换手套。

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要根据手术类型、常见致病菌与抗感染药物抗菌谱及手术部位与抗感染药物组织浓度分布特点,选择杀菌力强、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不易产生耐药和不良反应的药物。预防性用药选择在术前30 min~1 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手术>3 h、出血>1500 ml可追加1剂,使手术中抗感染药物在血液、组织中浓度较高,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的目的。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选择有效、广谱、对组织渗透力强的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用药。药剂中心、医务科、感染管理科联合考核,并纳入质量控制中,从根本上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高新云,罗晓明,施安娜,何坤.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06)

[2]王林,杨振宇.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31)

[3]肖汉强,黄秀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分析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2)

猜你喜欢

普外科因素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