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落实课标,深刻解读教材

2015-10-21邵小平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想史课标历史

邵小平

在新的历史课程中,思想文化史占了必修内容的三分之一,头绪多,难度大,理论性强。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下大力气来处理好思想史的教学。怎样才能既落实课标要求,又能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教材。以下是笔者对必修三历史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认识,重视对思想史的教学

新课改下思想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但内容增多了,而且难度增加了,在高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二、教师要加强思想史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新课程下的思想史内容,不但增加了难度和内容,而且理解难度加强。因此,教师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对于课堂中讲述的名人及思想,最好阅读一本关于他们的传记,从整体上理解其思想的本源、发展、成熟及地位。

三、研读课标,详略有度

遵循教学规律,把握课标中“知道、了解、认识”等语句,分清重点和非重点的处理方式,理解概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只要能选用恰当的史实,以“课标”为准绳来上课,把应该表达清楚的内容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能面面俱到,重复无味。

四、理顺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对于每一模块的思想史内容,要从客观上把握思想史的发展线索,掌握思想史的主线,而不能把思想史的内容搞得支离破碎。如,中国的思想主线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从四个阶段(春秋战国→西汉→宋明朝→明清之际)进行讲解。西方则以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为主线。

五、重视“背景”这把尺子

赵亚夫教授给了我们三把尺子:背景、差异、过程。讲历史,首先要把背景搞清楚,否则不会产生历史感。“课标”也要求重视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即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在此前提下,更强调并突出了文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联系、比较,透彻分析“背景”给“文化”带来了什么?“文化”又给“背景”带去了什么样的影响?

六、把握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整合教材中的基础性东西,把历史史实的要点记忆清楚,这是“底子”,是根基,必须重视。俗语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思想史枯燥难懂,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深入浅出地理解思想,使学生容易接受。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高中历史必修三的专业性强、理论高、跨度大、故事性差,学生厌学,老师困惑,教学尺度不好把握,搞不好就成了蹩脚的诗歌鉴赏课、美术欣赏课、政治说教课等,受专业的限制,反而弄巧成拙,那真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使历史课没有历史的味道。

1.记住“历史”的本分。文化史需要展现的东西有很多,可以借助多媒体、图片、影像资料让课堂生动起来,更好地展现“文化”的魅力,但不能失去“历史的原味”,无论什么内容,到了历史教师那里,只能站在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方法、历史的语言来阐述历史问题,这是历史教师的职责和素养,也是历史的本分。

2.换位思考,多样化授课。文化史的授课有时单调、沉闷,教材我们改不了,那就改上课方式。课堂上,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创造性意见;营造互动参与氛围,让学生参与简单内容的讲解和整理。要让学生摆脱“一味听”的状态,主动参与课堂,开口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简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1.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课标的深层次解读。教师作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只有深刻了解自己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要传达什么情感与价值观,才能围绕这个中心去组织教学。

2.要做细心的观察者。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深刻理解,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些都需要教师去观察、去揣摩,然后才能调整策略,简化教学结构。

3.要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无论是用简练精湛的语言、优美动人的语言、发人深省的语言,还是鼓舞人心的语言,结合自己的风格去引导课程走向,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总之,新的教材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课标、教材,“一定要让它触及学生的心灵,将外在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我认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獻:

姚鑫.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是把双刃剑[J].科教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思想史课标历史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新历史
为什么弱者难以接近正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
《军事哲学思想史》评介
《军事思想史入门》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