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预防“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犯罪
2015-10-21张爱花
张爱花
摘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犯罪心理原因的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消除犯罪的源头。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从“健心”做起,将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联姻,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引导他们自我调控消极情绪,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塑造阳光心态。促进校园和谐,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安全、充满感恩的心灵港湾。
关键词:留守儿童;暴力犯罪;原因分析;预防对策;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在农村和城镇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暴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校的育人功能,给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让众多学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尽管学校、家庭和社会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从源头抓起,从“健心”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抗挫及自我调适能力,这是预防校园暴力犯罪的治本之策。
一、目前“留守儿童”犯罪的心理类型具体表现
1.性格严重内向
性格严重内向一般会导致与他人交流产生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与他人交流、向外界发泄自己的情绪,有利于人的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由于自身性格过于内向,难以与其他同学、老师、家长交流,致使所有事情全部压积于内心,得不到他人帮助,最终易导致钻牛角尖或思维扭曲,一旦爆发极可能产生非常冲动的后果。
2.畏缩型性格
畏缩性格的特征表现为:自卑、怯懦、孤僻、不合群等。“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关心和照顾,缺失亲情之爱,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对周围的环境和同学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如果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将会产生畸形的报复念头。
3.自尊心容易受伤害
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同龄人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相应生活待遇,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渐离渐远,最后产生仇视社会的畸形心态,出现与社会不和谐音。
4.虚荣心强,具有好斗心理
一般情况下,好胜心应该是一种督促进步的心理状态,但由于有些同学性格孤僻,将好胜心转变为好斗、绝不服人,对条件比自己好或者学习等某方面比自己更强的同学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有时会采取暴力行为进行发泄。也有的同学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稍有不如意,就用暴力手段解决。
5.辨别、自控能力差
青春期的青少年,情绪易激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冲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受到暴力袭击得不到正常的保护时,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寻求解决,这也是很多学生参与校园里隐性“黑社会”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1.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健全人格相协调,造就阳光心态
“留守儿童”暴力行为大多由不良的性格、消极的情绪、抗挫折能力差而引起,所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性格,造就阳光心态,是预防暴力行为的一人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做情绪的主人。引导他们要正确看待挫折,学习伟人“苦难是一所大学”,在这所大會里学习坚强,认识苦难,培养顽强的意志,最终使自己走向成功,从而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
2.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共筑爱的港湾
有些失足青少年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缺乏家长和老师的关爱。这就要求父母和老师深入了解他们的心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多与其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时教育青少年在与父母和老师交往时学会讲艺术,如主动沟通、敞开心扉、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尊重理解、求同存异等等。
3.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打开健康心理之锁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因不适应内外环境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调控自己,提高自己应对各种人生难题的适应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构筑心灵安全防线
学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及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接受“法”的教育,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重新开始思索自己的所做所为。这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及时解除心理困惑,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5.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教育相结合,净化心灵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正面教育,不仅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预防中学生暴力犯罪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途径。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是最快乐的人,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才懂得尊重友情、亲情、师生之情,才懂得回报他人,社会。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从而与人和谐相处。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留守儿童”犯罪的“源头”,只有从“健心”做起,防微杜渐,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才能有效地防止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促进校园的平安与和谐。
参考文献: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注:此文系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留守儿童”校园暴力行为心理分析及干预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