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15-10-21邓镇荡

延边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

邓镇荡

摘要:目的: 探讨痛阈改变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比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94±0.27)分、(3.66±0.54)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痛阀值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指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膨出或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引发腰腿疼痛的最常见原因[1],早期国外报道,腰痛患者中约37%的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临床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类,其中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是非手术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疗效好、风险小、费用低[2]。临床研究证实,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肢血循、提升机体痛阀值与耐阀值、缓解肌肉痉挛、延缓疼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治疗起到了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且均经CT、MRI检查等确诊,无明显椎管狭窄。160例患者主症均有腰痛,可伴坐骨神经痛与腰腿部恶风怕冷症等,直腿抬高试验与挺腹试验均为阳性。其中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1~67岁,平均(37.8±4.1)岁,病程最短3d,最长5个月;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22~65岁,平均(36.7±3.6)岁,病程最短2d,最长6个月。排除游离型、脱出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结核、骨折及肿瘤患者;严重骨质疏松、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疾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取穴阿是穴、环跳、承山、委中、阳陵泉、大肠腧、膈腧、肾俞、腰俞。常规酒精消毒后,采用1.5~3寸针灸针刺入上述穴位1~1.5寸,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针灸频率及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准,针刺持续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针刺1次/d。艾灸取穴:关元、气海、中枢。取艾条1根,将其一端点燃,用艾灸器,燃端靠近穴位,使穴位得以温热后慢慢上提,至距皮肤3~4cm处保持不动。艾灸以温热使皮肤发红,但不灼痛为准,局部及远端有酸麻等舒服感,20min/次。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g/次,1次/d,甲钴胺片,0.5㎎/次,3次/d,维生素B1 20㎎/次,3次/d。同时联合艾灸治疗,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以10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隔3d再进行下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定,采用1长约10cm游动标尺,两端代表疼痛极限,一端标“0”,表示无痛,一端标“10”,表示剧痛。

1.4 疗效評定

显效: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活动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可达85;有效: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腰椎活动基本正常,直腿抬高试验可达7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为(1.94±0.27)分、(3.66±0.54)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得更为明显(P<0.01),具体见表1。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膨出或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的神经根局部微循环障碍,造成无氧代谢增加,5-羟色胺积聚,神经根水肿,上述化学、物理刺激最终导致神经根产生无菌炎症,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临床症状为疼痛,表现为腰痛以及沿坐骨神经痛走形部位(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根部或足背)的放射性疼痛[3]。疼痛主要是髓核突出、变性后对邻近组织压迫、刺激而形成,局部酸胀麻痛可于喷嚏、咳嗽、大便等情况下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症”等范畴,《景岳全书》中记载:“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痛也”。《素问·刺腰痛篇》中记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扑,得之举重伤腰”。《内经》中则将之归于六经病,认为疼痛的病因和外感、肾虚、损伤等有关。可见肝脾肾虚、风寒湿邪入侵、经络痹阻、气血不畅乃是本病病机所在。肝脾肾亏虚为本,痹阻为标,阳气亏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可致气血瘀滞、经络痹阻,而致痹症,可见治疗时应以通痹为主。针刺治疗可使气血得以调理,经络得以疏通,故可祛风除湿、散寒止血、活血养血。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环跳穴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会穴,针刺此穴可行气活血、祛风散寒,使营卫宣通[4],故可治疗腰腿痛与下肢痿痹。委中穴为膀胱经合穴,针刺之可调节膀胱经脉气血,通则不痛。承山、肾俞是足太阳经要穴,针刺该穴可起到疏风活络、舒筋利节之功效。针刺腧穴可刺激脊髓与脑部,使其释放出Ca+、K+、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等化学物质,进而有效阻滞痛觉传导,发挥镇痛功效[5]。本研究经治疗后,针刺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1),可见针刺疗法在镇痛方面效果显著,与临床研究相符。

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迅速阻断疼痛,还可防止因长期服用西药所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本研究中,西药治疗组患者中出现了2例眩晕、1例心脏衰竭,中药组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2.50%,而对照组仅为66.25%,可见针刺治疗疗效要显著高于常规西药组。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有效促使提高痛阀值,缓解疼痛感,安全性高,且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炳国,戴丽娟,王晶.刺筋刺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J].中国针灸,2013,33(1):85-86.

[2] 苏炳烛.针刺艾灸结合推拿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现代中医药,2012,32(6):41-43.

[3] 钟超英.近五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0,13(1):37-39.

[4] 刘霞.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41-658.

[5] 张征.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14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24-125.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