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

2015-10-21黎小艳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

黎小艳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提高护理水平,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安全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存在的,常见的主要因素是对各项制度职责落实不到位、操作与沟通不当等。结论:了解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的原因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以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扮演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角色,而不论手术室的哪一环节发生失误,都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事关患者的生死存亡。护理风险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患者或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投诉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的可能的一些风险因素[1]。随着患者医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消除手术室的不安全因素也是避免医疗事故的需要。本文将对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方法。

1.常见不安全因素

1.1管理方面

管理的质量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系统不完善是许多医疗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监管机制没有落实,管理不力,制度未得到落实或没有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因时而变,导致在实际生活中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无据可依,互相推诿。比如,某些医生不按规定洗手,违反了无菌操作的规定,导致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的几率增加,威胁护理的安全性。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无明确的监督机制。

1.2护理人员方面

1.2.1护士缺编,流动性大

由于医院对护理工作重视不足,护士缺编,护士的待遇相对较低造成有经验的护士流动性较大,以至于护士经常出现超负荷工作,造成身心疲备,中途换岗,这些都为护理的安全埋下了隐患。有文献报道,护理人员的匮乏会导致医院内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2]。

1.2.2护理人员的责任不明确。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没人看到就不会有事。比如全麻病人复苏期间擅自离岗,導致病人输液滴空未及时进行处理或使病人坠床或非计划性拔管等。

1.2.3自身知识缺乏

医院护理人员学历相对偏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达到护理人员的职业规范要求,这就会导致医患沟通不充分、不到位、或不良,护理行为不当,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信任、不安全或是造成医疗不安全的后果[3]。学习氛围不够浓,有时不能完全满足新开展的手术需求,或者不熟练手术步骤或者医生习惯,手术中跟不上医生的步划,影响手术进程,延长手术时间。尤其是对某些医疗设备对人体损害及特殊感染的认识不足导致过度的自我防护或只重视自我防护。浪费医疗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比如一次性物品、使用后的含氯消毒液。

1.2.4积极性不高

由于对护理工作的重视不足,护士配备不足导致超负荷工作,使护士的积极主动性降低,工作热情降低;与患者的沟通较少或语气生硬都将加重患者的紧张感。

1.3护理操作环节方面

病人如手术间时检查检验单不够完备或术后物品遗留手术间可能导致暂停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或物品遗失引起患者不满,进而投诉;物品清点不够严谨,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存在“淡季”与“旺季”,对于“旺季”而言护理人员严重缺乏,有时不得不既当巡回护士又做洗手护士,从而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标本处置不当,手术中切下的标本由于工作繁忙,术后未及时添加固定液或固定液渗漏或未放入指定的地点,可能导致标本变性或者遗失;电刀负极贴放不当,负极板与皮肤接触面积过少或未评估所贴皮肤的状况(有无破损、有无体毛),可能导致皮肤烫伤或原有损伤加重;消毒后的酒精过多遗留于皮肤或手术布类上被电刀所产生的火花引燃可能导致患者皮肤烫伤;体位放置不当,平卧位时上肢外展大于90°、侧卧位时腋枕安放位置不当、截石位时双下肢过于外展等都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管或神经损伤;由于操作不当,缝针断裂可能造成医疗不良事件;术后垃圾处理不当,传染物不按规定处理,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未严格分类,可能造成细菌病毒传播;由于患者家属过度热情导致缴费张冠李戴的情况,可能引起患者家属不满,进而投诉。

1.4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的陌生环境、密闭的空间、噪音比如麻醉呼吸机、使用的器械和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等加重了患者的恐惧,降低了其配合程度,引起不良反应,这些也会降低手术效率。医院规定进入手术室后家属不能陪同,使病人的焦虑上升,抑或在手术中谈论无关紧要的话题,致使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这些容易被忽视,但会降低患者的适应性。

2.防范措施

2.1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参照医疗事故纠纷处理方法结合手术室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并且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确保各环节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寻,发生事故时可以做到责任到人。成立专门的监控小组,每月对护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寻找安全隐患,并逐层查找原因,进行改进。将持续质量改进融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外来器械的监管,建立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对外来器械跟台人员进行器械清洗培训,洗手护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报告护士长,由护士长对跟台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医院加大投入,留住护理人才,科室合理排班。

医院领导提高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提高护士的待遇以减少有经验的护士的流失。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尽可能减轻工作压力,制定有弹性的排班制度,对班次进行调整,护理搭配不同层次的护士,人性化管理,手术“旺季”时到护理部申请调动人员支援,杜绝超负荷工作。

2.2.2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教育

定期对护士进行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培训,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心不强者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全程守护昏迷及全麻病人以避免患者坠床或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如遇特殊情况需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或请人代为守护。

2.2.3重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及业务水平。

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充分了解各种基本护理知识,精通各种技能,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使用。对新开展的手术、新引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培训,熟练手术步骤、解剖层次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对新进人员实行业务练兵。科室要有专人教学,讲授新业务,新技能,以及手术中的配合要点。鼓励各级护士进行术前及疑难杂症的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建议,护理人员实行职称制度,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和深造,对主动参与各种教育进修自修的护士提出奖励。

2.2.4注重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尽可能减轻其工作压力,实行弹性排班以减少因超负荷工作引起的身心疲惫导致的缺乏工作激情的现象,实行工作计时发放劳务费及加班费,申请将吃苦耐劳的工作人员调入手术室,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合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调离手术室。护士长最少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加强护士的服务态度教育。

2.3注重环节管理

严格落实三方核查制度,做到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核对,入手术室后准备麻醉前与麻醉医生核对,手术切皮前与手术医生核对,手术结束后离室前再次与手术医生核对;护士长合理排班保证手术人员配备齐全,手术“旺季”时向护理部申请增援;手术后及时处理手术所切下的标本并按规定放入指定的位置;对新进人员进行电刀的使用、电刀负极贴放、体位安置、医疗废物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严格区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如遇缝针断裂立即固定断裂针体部位,配合医生取出断裂部分针体经双方确认完全取出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医生的原因导致上肢或双下肢过度外展及时给予指出更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腕带或请家属自己说出患者相关信息或患者自己说出相关信息。

2.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的培养

热情接待患者入手术间,进行相关人员及仪器介绍以消除或减轻患者陌生和紧张感以减少不良反应,增强其适应性。护理操作尽量轻柔,做到“四轻”。尽可能减少或降低手术器械和器具发出的声响,尽可能不在手术间讲无关紧要电话,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在手术间外高声喧哗。

3.小结

护理的安全管理是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一直强调的重点所在。首先护士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關键,其次,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是减少不安全因素的措施。总而言之,要高度重视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定期开展手术室中的安全讨论会,强化风险意识,对容易产生不安全因素的工作环节进行探讨剖析,提出改进方案,配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才能使安全和责任永记心头,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和纠纷的发生,真正的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蔡红梅,杨永梅.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357.

[2]赵曙光,张秀红,杨红娟.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7-38.

[3]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13):110.

猜你喜欢

不安全因素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