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电子导学案的应用初探

2015-10-21王福龙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表学案信息技术

王福龙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而获得知识,即生本课堂的策略,学生必须要在课堂的学习体验中自我成长。生本课堂的目标是高效轻负,师生只有充分珍惜课堂时间,将教学任务高效高质完成,才能将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课业负担落到实处。对于电子导学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情况,从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探讨如下:

制作电子导学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制作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课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因此,应该在备课上下功夫。而电子导学案无疑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在制作电子导学案时,教师需要对某一节课的教案和学习过程一并进行调整,通过与以往传统的备课模式对比,利用电子导学案备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为:

首先,电子导学案条理性强,进行增删修改比较方便,动动鼠标,就可以将大段的文字内容移入电子导学案,非常方便,可免去教师大部分的抄写时间,教材外的素材搜集方便、查找方便,备课系统本身详尽的资料、各类电子图书,免去教师翻阅查找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节约大量时间后,可潜心研究教法学法、课堂结构安排,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其次,电子导学案图文并茂,定稿效果一目了然,多媒体信号也可放入导学案,可视、可读,图文并茂,使教案的渲染力大增;再次,电子导学案较之纸质学案不仅更节约资源,而且更便于保存和整理,方便进行再加工。

制作电子导学案有助于精细教师的备课过程和构筑教学支架

教育信息化的宗旨在于让学习者在成功的学习体验中自信地成长,使学生在交互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内化。电子导学案的精心制作与合理使用则可以帮助师生构建信息化的教育生态环境。

支架即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脚手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帮助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架。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在支架撤去之前,学生应掌握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为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做准备。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如对于注意的调节以及符号思维等,在最初往往受外在文化的调节,而后才逐渐内化为学习者头脑中的心理工具。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电子导学案的制作流程应该是自习前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教学实践中,电子导学案的制作有助于将教师在课前隐性进行的教学设计显性地体现出来。如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为了让学生掌握饼图和柱形图的使用特点以及不相邻的多个单元格区域的选择问题,我在电子导学案的练习素材里给学生列出三个任务,任务一:用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第1题”中对本次比赛的组织方面满意度调查结果。任务二:用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第2题”中对本次比赛的宣传方面满意度调查结果。任务三:用合适的图表类型表达全部5道题目中各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了让学生能掌握三种图表类型的使用特点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我搭建脚手架的方法如下:在电子导学案中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三种图表类型的应用示例及表达优势。在练习素材里我建立了三个工作表,分别以“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命名,每个工作表里展示了相应图表类型的实例以及关于该类型图表使用特点的注释。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通过自学课堂电子导学案和小组讨论基本完成学习目标,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电子导学案有利于缩短信息传播的时间,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使用电子导学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合作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常规教学中,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班级的学习气氛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和模仿行为,电子导学案的使用可以给学生施加适度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上进心,挖掘学习潜能。

根据我校生源情况,在制作电子导学案时遵循“零起点、缓步走”的原则,力争让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都愿意主动迈开步伐,逐步让大多数学生建立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信心。提前进入计算机室,打开电子导学案进行预习复习或练习补习同学的行为影响,带动后来进入机房的同学,课堂环境显得安静有序。电子导学案的使用让每个同学都能关注教学内容,个别不懂的同学可以利用小组求助或者请教老师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拥有更自由的教学时间安排,课堂导向明确。

针对学习效果优秀的同学,在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升电子导学案中的细节,优化知识点。如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三章第四节“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为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数据检索方法,我在电子导学案的练习素材里向学生列出五个任务,任务一:将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即实际得分由高到低“递减”排序。任务二:只查看初一(2)班选手的比赛成绩。任务三:查看哪些选手的“实际得分”不低于85分。任务四:找出评委分数都不低于85分的选手。任务五:对各班选手的分数进行汇总。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我校多数同学能够用于深入探究和交流学习活动的时间并不充裕,因此脚手架的搭建方法为在电子导学案的截图上直接加注释或者在拓展部分给出操作提示。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粗浅的探索与思考,存在的问题有:对教学资源的收集比较贫乏,对学习资源的加工比较落后等。展望未来,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努力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勤于锻炼业务能力才能胜任岗位,才能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江苏省仪征市枣林湾学校)

猜你喜欢

图表学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