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弼画自食苴履者 臻芒之间辟道路

2015-10-21阎怀中

华人时刊·校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深圳画家故乡

阎怀中

“冠虽敝,不可苴履。”画家燕敦俭在他的新书《苴履文缀》的书名页上,以醒目的黑体字,交待了该书书名的来历。贾谊认为“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意思是“鞋子再新也不能放到枕头上,帽子再旧也不能垫到草鞋里。”主张高贵与低贱不可混为一谈。后世成语“以冠补履”,虽用此典,却是用其相反的意思,比喻拿贵重物品当一般器物使用,既失了分寸,又辱没了斯文。作者书名取此七字明志,体现了画家的风度和气节。苴履,草鞋的意思。文缀,文章的汇集,即文集。从字面上来看,本书是“一个穿草鞋的人的文章的汇集”,则又体现了作者的谦谦君子之意。

“散文”部分约百页,共27篇,主要是他的生活及一些思考的文字,有的署了日期,有的已经发表过,有的并未注明。第一篇文章《不再漂泊》,首句十字,“来深圳十年总算安了家”,颇有尘埃落定之感。文中所述“文人的心结有时很怪,漂泊似乎成了他们文学创作的源泉,哪怕用一生去体味。”此中况味,非真正漂泊者不能体会。《想起母亲》一文,真切感人,让人泪下。《黎明时分》,感悟深刻。《妻子的手》,其情殷殷。作为画家,他的散文中也多与画有关,如《似兰斯馨》、《从富春江到太湖》、《太行写生游记》等。《大芬村的梵高们》则让我们仿佛体会到了画工的梦,看到了大芬村的画工们的生活。画家笔下的文字,于生活之外,更多的是对于职业的思考以及对于艺术的追求。

作为南漂一族,他曾经取名“南畦先生”,表明自己在南方开垦出一方田地,可以谋食。但是他的内心,却是一直牵系着远方的故乡的。在散文《我的中秋》中,作者自述“不再有三尺的讲台,不再有明确的身份”,“是赏月的时分,却懒得出去观赏。”“在深圳的斗室里,我们赏的不是天空中实在的月亮,而是心中对故乡的那份绻缱。那月光,那桂树,远没有故乡的清晰。”作者已经十多年没有在故乡看月了,觉得在深圳过中秋,没有了在故乡过中秋的情趣。明知道是同一个月亮,还是要认定“月是故乡明”,“心中的那些故乡中秋夜就会在脑海中翻腾”。在《祖母的月亮》中作者又说到,“中秋和月亮不能分离,正像身体之于灵魂。”但是他“自来深圳很少赏月,而常常是在斗室里怀思,乡愁也由此而生,佳节不见月而月藏在心中,这月就是故乡的身影。”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在祖母的怀里“静听着那些似懂非懂的故事情节”。

“随笔”部分所占篇幅不多,但因为不是成文,更见真性情。随笔共34则,除了5则无日期以外,其它都有标注。在“随笔”中,他对绘画、对人生多有思考。随笔第一则虽然不知写于何时,从行文中分析,为南下深圳后所作。他以胡杨林的生存方式比自己,回忆当年在苏北冬天时以法桐入画,“积累了数量不菲的画稿”。“当年从北方来到深圳这个地方,怎样给自己的画找一块生存之地,颇费心思,并且冒着极大的风险。”适者生存,他来到深圳后,以勒杜鹃、红木棉、凤凰花入画,画家慢慢适应了这个南方城市热辣的气候,也逐步改变了自己的画风。“自来深圳受岭南风气的影响,渐以满、鲜、艳代之,题材也多取之吉祥之意,渐觉腻烦,然手法日渐精熟,所谓一得一失矣。”

他认为工笔画贵在工,重在“工整细致”,他评价桂徽作品,“颇多创意,有不失可爱处,但欠工尔。”又认为莫小松“现代气息较浓,稍嫌意耳,且近作多有荒率处。时间紧促,又要出作品,因有此情景,但仍觉得似有脑中缺乏形象所致。”并评江宏伟“大都由写生稿中和资料中觅是形象,珍奇可爱,温文尔雅。是行家派头。但欠为之,必生倦怠”,有肯定,有批评,不溢美,不避讳。同时他也反思自己:“吾学五十余年,方不能成名,原因种种,其间恐为博杂所累。亦为生活所累。”体现他对人对己都有着严格的评判标准。

“艺术”部分,可以见出其当行本色。近百页的篇幅,十三篇文章,有的已经发表过,有的则没有发表。他在《国画中的诗词意蕴与诗词修养……兼谈傅抱石先生的〈潇潇暮雨〉》、《工笔画中的写意精神》、《被董其昌“谋杀”》、《市场机制下职业画家的历史地位及影响力》、《艺术评价系统的扬抑和得失》、《艺术推动时代进步的意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国画“形神”关系的再思考》、《别裁新体百代标程……试析徐培晨先生猿猴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匝地风起烟,忽然云收角……与陆京弟小酒并赏画论道》等文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纵论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阐发了作者对艺术、对绘画的思考与感悟。

在《题工笔画册后记》一文中,他自述权衡再三,终归乎工笔花鸟的创作研究。因为“写意画太烂,混淆人眼目。”并明言“画之道,以工笔最难,费时费工,一生作品存世有限。”但还是“不易辄改道,是其道有真,有情,有味。”并说“凡画工笔到老而无算,皆为真性情者,决无奸滑之徒。”体现了画家自己在美术事业方面的追求。

对于书画家来说,文化修养非常重要。例如晋代的顾恺之丶王羲之,唐代的王维,宋代的米芾丶苏轼,明代的董其昌等。中国的繪画本就与文化人有很大关系,所以后世把“文人”画家与一般画家对立起来,强调的就是画家的文化修养。燕敦俭接受文化教育较早,现在就叫启蒙教育吧。父亲是个文化人,且做一份与笔墨打交道的工作,耳濡目染,他自小养成读书丶写字丶画画的习惯。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在大学读书时又常去中文系哲学系听课,因而心胸开阔,识见独到。这一点观看本书的随笔部分就可知道。也可以说,文化修养造了他的画。通过阅读写作,他获取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文与画互为表里,这正是本书精华所在。

《苴履文缀》全书,围绕着他的生活及其一生追求的绘画艺术,散文部分,信笔写来,清新自然;随笔和艺术部分,多贴近专业,因而也最见功力。在追求美术的道路上,他“试图在寻找一种新的优雅”,并努力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优雅。明知道会失败,也愿意为此付出心血。书中多次提到“弼画自食”:“盘礡岭南,弼画自食,尚读书不断,虽不敢立身扬名,却也学积成箧,以俟来日,于臻芒间强僻道路出来。”癸巳年初夏,他进行了一番自我总结:“寄深十年,弼画自食,工拙不计,奋身于晨昏,终有所得。”并作小诗自嘲:“啃案十年老蠹虫,夜来唯馀雨打灯。谁信岭南乞米易,画笼常作施饭瓮。”看似卖画谋生,实际上他已将其当作毕生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了。

(江苏省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深圳画家故乡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酷炫小画家
故乡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故乡常在我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