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也能产生巨大教育价值

2015-10-21刘冬生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激情师生文学

刘冬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是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是播种在这土壤之上。”

曾有文章这样描述梁启超先生上课的情状:“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好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的课,这样的教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教师倘若缺乏激情,学生燃烧的火把何以点燃?知识的种子何以萌芽?因此,激情也能產生巨大教育价值。

一、激情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火种

教师本身应对课堂热爱,对学生热爱,对文本热爱。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很难在教学上有激情;一个对学生充满敌意的教师,很难在教学上敞开胸襟;一个对文本厌恶的教师,很难在内心产生共鸣。因而,课堂上教师饱满的激情就是点燃学生求知烈焰的火柴头。如果教师本身课堂上都萎靡不振,神色暗淡,语言毫无华采,内心毫无波澜,这样的课堂与和尚念经,瞎子“算八字”有何两样?学生兴趣的激发何从谈起?师生之间的交流何处去寻?学生思维的火花哪里可见?如此沉闷的氛围,窒息的空气,别说专心致志了,打瞌睡那是一定的!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授之以渔,不如先授之以欲。倘若无鱼之欲,那便是硬塞,便大倒胃口,学生对知识的领会便枯燥有余,接受便被动之极,教师的传授便成为灌输了。这与填鸭有何区别?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五个一切,即:一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切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切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切为了增进师生的互动,一切为了师生的成功。教师的一笑一颦,一词一句,举手投足,都将给学生以巨大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拓展,内心潮绪的涌动,全在于教师激情的感染。学生心扉的打开,全在于教师激情的叩响。学生的心底是一汪平静的湖水,教师的激情就是投入湖心的石块,荡起一圈圈的涟漪,思维便在此碰撞,灵感便在此萌发,兴趣便在此滋长。由此可见,激情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火种,是激发兴趣的催生婆。

二、激情是孕育文学的温床

激情,既是文学的土壤,又是文学的阳光。古人云:“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文为心声,器为心物。”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样心爱之物,无不是作者情感的结晶。热恋中的人啊,往往由于爱情火焰的燃烧而诗意大发,愤怒中的人们,往往由于仇恨的种子而怒目圆睁!李白,在仰望庐山气势磅礴的瀑布之时,发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惊叹!苏轼,在赤壁之下怀古思今,吟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李清照,在香闺之中寂寞难耐,抽出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丝!朱自清,前路未定,忧国忧民,在清华园里,描绘了一抹清幽的月色……因为情郁于中,而要发泄于外。至此,你定会幡然醒悟:原来文学,竟是穿着情感的七色彩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理应注意用激情的琴弦,撩拨学生心灵的音符,使学生感同心受。不得只让学生谈其“美文”,扪其“美形”。只有让学生的心灵同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算是读懂了一篇文章。教师,有责任“披文以入情”,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唯有如此,“裹以石,掩以草芥”的真知,便如囊中探物。殊不知,“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的根基便在于此!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教体局)

猜你喜欢

激情师生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萌动的激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文学小说
麻辣师生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