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5-10-21王宏
王 宏
降纤酶作为溶栓和抗凝药物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该药也有引起出血的危险,现将我院中风科自2003年10月以来运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为6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41例,无高血压病史者23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入选条件:1、入院前未服用过抗凝药物或过去曾服抗凝药物但最近1月内未再服用;2、年龄小于80岁;3、凝血酶原时间小于15秒;4、血小板计数高于100×10L/L;5、既往无脑卒中及头部外伤史;6、治疗前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7、发病前3个月内未有重大手术病史;8、排除癫痫、溃疡、房颤、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昏迷;9、排除糖尿病病人。
1.2 治疗方法 降纤酶(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一次10单位,连用3日,其他治疗;有颅内高压者给予甘露醇、速尿;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发热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及清开灵静滴。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血栓通30ml(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其他治疗与降纤酶组相同。
1.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1周内ESS评分进步>10分为有效,≥95分者为基本恢复,ESS评分等于100分者为康复,ESS评分进步≤10分者为无效,ESS评分较治疗前≤0分为加重。
2、结果:
降纤酶组:1周内ESS评分>10分者17例,ESS评分≥95分者3例,占9.4%,EES评分等于100分者一例ESS评分进步≤10分者 6例,占18.8%,ESS评分≤0分者 2例,占6%,其中一例于治疗后症状明显加重,复查头颅CT示:梗死范围和脑水肿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扩大,一例于治疗后昏迷,复查头颅CT示:左側大脑半球广泛性脑梗死合并脑肿胀。出血2例,占6%,其中一例为脑室大量出血,复查CT示:全脑室出血铸型;一例为基底节区梗塞范围扩大合并弥漫性脑出血。19例有效病人中于治疗后两周内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至治疗前水平者4例,复查凝血四项及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占有12.5%。对照组:1周内ESS评分>10分者19例,占60%,ESS评分≥95分者4例,12.5%,ESS评分等于100分者1例,占3%,ESS评分≤10分者6例,占18.8%,ESS评分≤0分者2例,占6%。未见出血病人。
3、讨论:
溶栓治疗脑梗死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因缺乏规范化的设计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不能作出科学评价,并且由于CT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应用,使部分轻症脑出血病人误用溶栓治疗,同时由于继发性脑出血和死亡率较高而停止。80年代以来,由于CT的广泛普及应用,使脑卒中病人能够在发病早期即得到明确的诊断,及早排除脑出血;另一方面由于心肌梗塞的静脉溶栓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人们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再度给予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唯一能使闭塞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缩小梗死体积,使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降低的有效疗法。但溶栓治疗又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国内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认为:溶栓的时间窗为发病12小时以内,如梗塞超过12小时,尽管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也不推荐使用溶栓疗法[1],有学者认为:使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虽然可以降低血粘度,产生抗凝效果,但治疗中因有导致脑出血的付作用,并且其疗效并不比常规治疗疗效高,能否提高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2],另有学者认为:占缺血性脑卒中半数以上的腔隙性脑梗死,一般无昏迷等全脑症状,只需对症处理,溶栓治疗并无益处,反而有引发脑出血的危险[3]。本组病例从疗效上分析使用降纤酶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只是单纯增加了出血病例,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这可能与本组病例数相对较少有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不但要掌握好时间窗,而且在溶栓药物和病变部位、病变性质的选择上都要考虑是弊大于利或利大于弊。
参考文献:
[1]陈清棠.贺茂林.徐忠宝等,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国家95科技攻关重点科研课题.[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5].260-261.
[2]蔡秀英.张国立.王兆钺等,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3].184
[3]黄如训.苏镇培.[M].脑卒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