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5-10-21裴阳
裴阳
摘要:城镇化建设是我国长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而作为实现城镇化的重要措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虽然解决了部分问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违背了乡村客观发展规律的新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追根溯源,对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创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乡村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时期内关于乡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制定的目标,将乡村性质、发展规模与方向确定下来,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乡村土地,对乡村建设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进而促进乡村和谐发展。乡村系统比较复杂和巨大,现阶段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合理进行乡村规划的重要性,相应的很多地区也开始了乡村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
1、乡村规划实践的物质空间环境状况
透过物质空间表征可以发现,乡村规划实践主要存在三个方而的问题:一是空间重构脱离乡村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二是在规划中对不同地域环境建筑文化的任意复制和拼贴;三是同一地域空间表征的随意表达。具体表现为:规划时忽视乡村的地域特点,简单照搬城市空间形态,割裂乡村空间环境组织肌理,使乡村丧失了本来的活力和文化。
2、乡村规划实施后的村民满意度调查
村民对乡村规划成果的满意度是衡量乡村规划实践成功与否的有效手段。项目组主要对建成环境、实施过程、邻里关系、生产和生活等方而进行调查,梳理乡村规划实践的得失,分析其内在因果关系,寻求对策和解决路径。研究表明,目前村庄原有的社会结构被肢解,
村民关系变成一种金钱关系。村民普遍认为邻里关系不如规划前,但对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均表示满意,原因是规划的基础设施较好,方便了村民生活。
3、乡村规划实践的路径依赖
在走访中发现,无论是村民还是规划管理部门人员,普遍对现有乡村规划抱有怨言,村民反映乡村规划不切合实际,集中实施问题多,如空间组织需要协调土地使用的权属以及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的家庭对空间的诉求等;规划管理人员则强调村民不配合,乡村规划实施主体与资金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政府想改善村庄环境的愿望得不到理解等。
4、人口流失对农村社会结构失衡
农村地区人口结构恶化,不仅体现在非生产性人口比重较高,更突出体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农村留守人口和家庭生活分裂问题。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除了6000万留守儿童,我国农村还有4000万留守老人、5000万留守妇女。
二、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的对策
1、规划工作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长期以来乡村规划一直被忽视,有学者甚至指出乡村规划历史是很短的,以致理论和应用都十分薄弱。新农村建设以来,乡村规划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也出现与城市规划相互对接、有机结合的问题。要关注农村经济,解决农民的出路问题。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化,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趋势,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推动这个过程是必要的。要保护乡村特有的生态景观,防止环境污染。要考虑乡村居民的意愿,满足他们的需要。强调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精心设计集约利用。城乡规划要协调,有机结合。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支持,乡村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的影响。
2、提高农村文化及科学技术建设
新农村的文化科技建设是指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在科学和技术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庞大的农村科技文化体系。包含了农村
人文道德体系、科学的教育思想体系及先进的科学农业技术体系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尤为重要。根据《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建议》即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指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用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农业
的现代化并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利用新的生态技术,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农业发展,加大了对农业资源的修复和保护。为我国农业
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4、 搭建价值认同的方法解决集体选择对个体偏好的抹杀
公共选择会抹杀个体偏好,制度化是对个性要求的最大抹杀。规划主体在认知乡村社会、空间和文化等方而时,如果对空间表征的价值、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文化形式以及对空间环境地域有统一的认知,就有利于把这种认知融入到规划编制中,且认知内容越丰富,越能满足村民多样的需要。乡村实践中带来的地域文化消失,"千村一而"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化实践主体价值主导带来的"设计取舍"和"决策取舍"结果。
5、创新城建征地、拆迁工作新机制
强化既要城市建设又要安居乐业的理念,适时修订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以解决拆得动、建得起、安得下的问题。让失地农民变市民,农民失地不失业,真正让失地农民在城市建设中受益,拥护依法征地建设城市。在拆迁问题上,要区别不同拆迁对象,针对性确定安置方式,解决拆迁户不同需求。坚持行政征拆和依法强制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和谐征拆。
6、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①建立工作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在横向上,建议由主管城建的副县长牵头,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城市管理执法、建委、交通、公安、城管、工商管理、商务、环保、水务等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在纵向上,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街道和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的城市管理责任,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系。②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城区所有路段、社区编成基本管理单元,形成网格管理区域。实行集中管理、分片执法,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
7、应立足于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证明,农村经济越发展,农村建设就越好。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所以,乡村规划不能脱离农村现实,模仿城市,不顾农村的承受能力,盲目大拆大建,劳民伤财。
结束语
乡村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安居乐业,也关系到城乡关系的发展。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就是一种新型城乡关系,因此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乡村人力、物力的支持,乡村的发展也与城市息息相关。乡村规划存在诸多问题,与规划实践者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乡村规划规定性
要求等有关。狭义上说,编制与实施乡村规划是乡村实践者的责任;广义上讲,乡村规划不但是规划实践者的任务,而且是各行各业重点关注的对象。从乡村规划实践出发,探讨乡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非能解决乡村规划中的所有问題,因此需从实践出发,探求理性规划之道,尽可能减少规划失误,尽最大责任留住"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孟莹等.当前我国乡村规划实践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2015(02).
[2]权莹等.现阶段我国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初探[J].中外建筑.2015(04).
[3]毛旭东.试论我国乡村规划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4]李会娜,乔栋杰.试析城乡规划现存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