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护理观察
2015-10-21缪莎
缪 莎
【摘 要】目的:对在肿瘤患者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我院ICU 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以30例为单位,将60例患者随机抽取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PICC护理方法应用于观察组,而在对照组则依旧使用常规方法护理。结果:通过采用PICC,来自观察组的患者,在化疗和输液方面产生的痛苦明显减少。对比两组情况,来自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他们并发症也相对较少。结论:因为PICC使用安全,操作简单,所以应用于肿瘤患者护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应用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最为安全可爱的静脉输液方法。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留管时间的不确定性,通常会导致产生并发症。这样不仅对疗效可能会产生影响,而且会加重患者疼痛感[1]。所以,为了探索肿瘤患者更加的临床护理方式,我们在临床实验中采用了PICC技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ICU 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5例和25例,平均年龄(47.3±7.5)岁。以30例为单位,将60例患者随机抽取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过程中,PICC治疗方法应用于观察组,而在对照组则依旧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在年龄、患病状况、性别的差异上,两组患者都符合统计学标准。
1.2 方法
PICC技术在观察组中使用。因为,贵要静脉较为粗、直且静脉瓣较少,所以,通常首选静脉。在实施PICC置管方法的过程中,穿刺静脉为首要步骤。其次,对于插管长度要准确测量。一般情况下,让患者手臂外展90°,从预先的穿刺点沿静脉到达腋下,再到右胸锁关节然后至第三肋间隙。操作时,穿刺点消毒完毕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预冲,并修正导管长度。在穿刺进行时,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回血后完成进针少许送鞘后,可撤出穿刺针,将导管从插管鞘进入,然后把插管鞘、导丝撤出。待连接设备和消毒处理完成后,用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在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2]。
护理
1.3.1 置管前护理
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清楚置管情况、使用费用以及在使用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订手术协议书。
1.3.2 置管护理
在置管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导管进入到肩部过程中,患者头部要尽量向穿刺部位偏转,而且下颌也尽量向肩部靠拢。当送管发生困难时,盐水推入与送管工作可同时进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遇到阻力时,一定不能强行推送。必要时,可换对侧置入[3]。
1.3.3 置管后护理
在置管后的第一个24小时,切记按时换药,并且查看患者伤口,检查是否伤口愈合和渗血发生等情況。换药次数一周2-3次为宜。常规输液后,采用注射液剂量为10-20ml,并抽取肝素稀释液5-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而且治疗间歇期也要每天封管一次。
1.3.4 并发症护理
①导管出现的感染。无菌操作需要严格执行。每天必须更换1次输液环路。患者汗毛孔的细菌,在换药时要清理干净,防止细菌感染。②针对穿刺点出血情况,在成功置管后,1-2天内如果有少量淤血情况,则为正常。如出血量较大时,可让患者屈肘10到20分钟。必要时候,可以敷用云南白药等。③ 导管堵塞。对如何正确封管、输血、血浆、脂肪乳及以及甘露醇后等环节弄清楚后,医护人员应通过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过采用PICC,来自观察组的患者,在化疗和输液方面产生的痛苦明显减少。对比两组情况,来自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他们并发症也相对较少。见下表:
两组患者满意度与并发症对比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满意度(%) 并发症(例) 并发率(%)
观察组 30* 29 96.6 1* 3.3
对照组 30* 21 70.0 9* 30
注: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疾病化疗的需要,肿瘤患者有长期输入静脉药物及营养物质的需求。然而,在进行用药过程中,传统的临操作需要不断浅静脉穿刺。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加重了患者身体的疼痛感。在长期化疗药物和多次静脉穿刺治疗下,肿瘤患者通常饱受疼痛之苦。他们的静脉穿刺部位和邻近组织,会受到刺激性药物的极大伤害。肿瘤患者血管通常会出现闭锁、红肿和疼痛等状况。这在无形中给再次化疗增添了很大障碍。同时,反复静脉穿刺也给肿瘤患者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而且在肿瘤化疗护理过程中,保护血管是一项重要措施[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PICC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凭借其简单易操作、使用过程安全可靠等特点,在临床中逐步被认可。与此同时,它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中,凭借人体上腔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周围血液流通较快的特点,把PICC置管术导管的顶端固定在患者该部位,不仅能使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得到及时稀释,而且也能降低药物本身对血管的刺激,而且,还可以使人体该部位周围血管能免于刺激性药物的伤害。这样除了能使肿瘤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外,还能使医务人员减少因为反复穿刺带来的繁琐工作量。所以,PICC让医患双方在治疗中都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综上所述,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结合采用,不仅使顺利化疗工作得到有效保证,而且还可以让并发症减少发生。所以,PICC技术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华,程华,等.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 临床护理杂志.2011.36(9):24-28
[2]葛轶群,陈敏军,等.白平PICC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34(12):39-42
[3]黄芳艳,李君丽,韦桂源,黄凤形,罗琳雪,赵小平,等.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16(9):26-27
[4]李蓉梅,袁玲,吴玲经,等.颈外静脉置入PICC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18(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