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信息技术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2015-10-21周卫华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整合化学信息技术

周卫华

【摘 要】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与优化,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从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情景创设、化学难点教学以及化学实验教学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38-02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信息技术的活跃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对教育界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方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目前新课标改革的需要与趋势,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整合,能够将化学教学中比较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更为形象的事物,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较好的作用。但现有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探索还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本文是在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经验,供大家借鉴。

一、整合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不熟知事物的好奇心。化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教学情景。由于化学课程较为抽象,学生在课堂铃声响后并不能快速融入学习。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从中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较强的立体式刺激感觉,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便于老师进行情景问题的设置。

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一节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及其后面要学习的电子云等内容,老师可以运用不同大小与颜色的小球来制作动画,以此设置教学情景,通过一闪一闪的小球运动能够形象地解释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电子高速运转的状态,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形象理解核外电子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形成电子云,为后期学习能级轨道奠定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多媒体中观看了微观粒子运动模型,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及其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和能级跳跃规则,让学生从感官上看到形象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加深理解,提高热情,从而进行更深层次内容的学习。

再如,在进行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金属图片,如马踏飞燕、司母戊大方鼎等这样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大型金属,并设置问题情景:(1)为什么有的金属表面多年保存后不会改变,而有的会有较大的改变?(2)金属被氧化后发生了怎样的反应?(3)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看到哪些使用的金属器具?通过问题情景设置,教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学中,并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置时要依据当讲课程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设,为学生架起学习桥梁。这样才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对后面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理解与拓展。

二、整合信息技术,突破化学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一般都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直观理解,可以将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整理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由于多媒体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可以文、图、声、像并茂;可以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抽象的事物直观与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明了化,这样能够更为轻松地将化学教学难点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比如,在讲到CH4、C2H2、C2H4这样的分子构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分子构型模拟。多媒体模型比传统的简单的球棒模型更形象直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分子内部构造清晰地展现出来。当然,这需要教师能够灵活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地将CH4、C2H2、C2H4这几种分子的不同构型在三维空间内的动态翻滚与旋转凸现出来。在多媒体上我们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子结构组合成的构型,明白为什么这几种分子的构型不同的原因,逐渐明白空间构型、平面构型与直线型在构造上的区别。虽然这几类有机分子比较相像,但是其空间构型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这样从更为直观的角度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充分比较,进而理解这类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的特征以及所表现出的异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化学这门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其研究是基于微观领域的各类反应与变化,单纯依靠老师的传统讲解较难使学生完全理解问题的精髓,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微观运动扩大表现出来,形象直观地表现问题。

三、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是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开拓思维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整合信息技术,以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创新教学。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与设计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力。信息技术能够将微观粒子的变化进一步宏观化、放大化,可以用来模拟有毒的、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明白学生亲自操作的重要性,注意实物实验与多媒体模拟实验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案例〗将Na2O2注入H2O的完全反应试验中再加入紫色石蕊与酚酞试液,其产生的实验结果是变蓝色不褪色还是变蓝色褪色。

问题分析:(1)Na2O2注入H2O生成产物有NaOH、O2以及H2O2(注:Na2O2也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但是因其完全反应,已经被全部消耗),如果发生褪色那么是因为H2O2的氧化性还是漂白作用?(2)酚酞与石蕊试液的区别,产生的结果是否具有区别。

提出假设:(1)Na2O2注入H2O生成产物使石蕊试液不能褪色,但可使酚酞试液褪色;(2)褪色是因为H2O2的强氧化性,由于酚酞试液的不稳定性导致其褪色。

设计实验方案:(1)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参考书等进行查阅,分工,有针对性地将相关内容收集、整理。(2)各组依据自己收集到的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可以用PPT制作一个简单的文稿,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呈现并讲解。(3)进行实验验证,各组通过实验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讨论,并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解决问题。(4)各组撰写实验报告,并使用PPT报告正确的实验结果以及评价组内资料分析的准确度。

信息技術运用于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创新性尝试,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多媒体进行的整合,更好地展现了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与合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的奥妙之处。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知识的主动性,而且通过自我反馈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整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激情,但我们一定要注意信息技术的负面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共享与开放特点,使固定的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化,积极调动个体使其想学、乐学,并勤于思考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以取得化学教学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陶红.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

[2]孙萌.浅析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读写算·教版,2012(8)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整合化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