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2015-10-21梅林等
梅林等
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进程和运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背景下,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必须顺时而动,用足用好国家推动扶持期刊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定位、创新机制、适度集群,加大地方性行业期刊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期刊竞争力,积极应对数字化、全球化和体制改革对传统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顺利完成转型并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对策;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5)05-0119-07
2008年3月,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事会会议上强调:“两刊”改革一是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学习和研究国际著名科技期刊对原创性学术文章的先进出版理念和有效措施;二是要更新观念,实现期刊的国际化,聘任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主编,组建国际化的编委会,建立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努力实现稿源的国际化、管理的规范化、编辑的专业化、出版发行的全球化;三是要建立现代优秀期刊制度,实现期刊自主的良性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设,打造精品期刊。这为提升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本文在分析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及其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提升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对策,为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科技期刊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年近九旬的徐光宪院士在辞去《中国科学B辑:化学》主编和《科学通报》副主编职务时语重心长地说:“办好一份学术期刊,其重要性远大于开展一个‘973项目,这也是我国学术地位提升的一种重要标志”。面对重要学术文章外流而给国内学术期刊带来的尴尬局面,徐光宪疾呼“这种现状给《中国科学》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在他的倡议下,2008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复了《关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改革建议方案》,将“两刊”放到学部平台上办,鼓励院士积极向“两刊”投稿或推荐稿件,凡院士署名作者或署名推荐的学术论文可优先在“两刊”上发表,并免除发表费用;2008年第六届学部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希望院士候选人的代表性工作有1~2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意见。
这给我们以启示:第一,科技期刊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彰显主办单位的软实力来说,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申请建设一个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二,领导重视是办好期刊的保障;第三,“开源节流”,争取优质稿源、减少优秀论文外流是主办单位的职责。以《广西农业科学》为例,院长担任主编,对期刊年度规划和重大选题亲自把关;鼓励本院科技人员投稿《广西农业科学》并以此为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的依据,每年评选出的优秀论文享受与国家一级学报等同的奖励。第四,建立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优先在国内或省内期刊发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基金项目资金来源于纳税人,其研究成果理应优先服务于国内或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为了培育本土科技期刊,日本科技界积极促进研究人员向国内期刊投稿,吸收世界上一流的日本及外国研究人员成为日本学术期刊的编辑,而且要求由政府部门提供研究费用的国家公共机构的研究人员产出的研究成果,有义务向日本期刊投稿。
2明确定位,分类管理
期刊定位是对期刊服务宗旨、办刊方向、目标市场和发展前景的统筹安排和客观评价。美国《新闻周刊》总裁曾言:“办好期刊的秘诀就是定位,定位,还是定位”。我国农业科技期刊消费者的文化水平差异可能是所有行业中最大的,其定位的准确与否至关重要。
期刊定位的原则有学科定位(综合性、专业性)、读者定位、作者定位、内容定位、层次定位、功能定位之分。就本文对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定义及其范围而言,按内容与功能定位较为合理,即将期刊定位于学术性还是技术性范畴,因为这两类期刊的评价体系和竞争力提升对策都相去较远。
山东省科技期刊协会将山东省12种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列为学术类期刊,其余10种为技术类。曾祥秀从刊登内容和学术价值的前瞻性、创新性、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对学术类和技术类期刊进行了国家层面上的划分,并从理论与实用、发行量、读者面、作者群、经济效益方面对比了两类期刊的特点。以此为标准,山东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业学术期刊。
为研究方便,综合考虑读者和作者群、刊登内容、经费来源、学术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可将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分为3种类型。一是省级学术类期刊,其作者和读者多为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教师、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内容多为研究论文、实验报告且多有各类基金项目支持,运转经费主要拨款和收取版面费,影响因子相对较高,基本代表山东省农业科研和教学水平,范围可包括《山东农业科学》、《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花生学报》。这类期刊的目标定位很明确,就是参照现有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努力提高学术水平,但短期内不适于产业化运作。二是技术类期刊,其作者多来自各级各类农业职能部门,以刊登实用技术为主,具有发行量大、广告刊载量大、影响因子较低的特点。这类期刊不适宜用现有期刊评价体系去衡量其价值,其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发行量和广告刊载量的市场占有率,走产业化办刊。三是中间类型,特点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急需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
3加大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
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以数字化推动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形成一批内容资源充沛、营销模式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出版传播体系和要素完整、结构合理、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格局。显然,期刊数字化的重点首先是出版传播方式的提升,因为数字化改变的不是出版内容和阅读本身而是出版形式和阅读方式,其本质是内容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内容的整合,其实现途径是内容提供商与技术服务商在资本层面、业务层面、市场层面的融合。endprint
但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为特征的期刊数字化彻底变革了整个产业的产品形态、组织结构、盈利模式乃至运营方式,客观上要求作为内容提供者的期刊必须整合、再造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等以与之相适应。因此,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要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期刊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数字化出版的编辑流程和合作运营模式。
一是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编辑人员需具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能力,熟练完成图像、文字、音频和视频文件制作及网页的设计,熟悉网络信息管理与发布,能够组织项目策划、分析调查、论坛管理等网络互动。
二是采用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腾云、玛格泰克等国内主流采编系统都可以实现全流程管理且功能各异,各期刊可根据自身需求、特点选择适合的系统,实现编辑出版流程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实现作者、读者的参与互动和资源共享及期刊内容的深加工、再整合和多次销售。
三是制定和执行数字出版标准。数据、编码、最终阅读格式均采用统一标准,制定语义结构化的文献内容描述标准、专门的内容结构化标准、元数据标准及其他统一的信息交换格式,以利于内容资源的交换整合并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开放、标准、可扩展的接口服务。
四是采用国际标准。增加英文信息量,执行计量国际单位制,规范编排格式,使用HTML和PDF格式,以便于国际科技情报机构检索和收录。
五是增强版权意识。健全安全信用机制,规范内容引用、转载和复制行为,合理体现和分配期刊、作者的知识产权和相关利益,研发并尽早应用国内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系统及技术标准,保护数字作品版权。
六是规范数据核查。完善网络秩序,健全数据认证体系,提供可靠的点击率、阅读量、下载量、广告到达频次和占用时间等相关数据,有利于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
七是培育期刊品牌效应。数字化出版凸显了“文”与“篇”的价值却模糊了“期”与“刊”的概念,因此在突出内容专业化特色的同时,还要运用各种方式强化期刊个性化和整体形象,如在上网论文逐页添加个性化的期刊名称、徽标等。
八是创新盈利模式。当前所有期刊版权费的总额不足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龙源期刊网四大期刊数字运营商的5%,这显然是畸形的数字出版产业格局,需要各期刊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创新数字出版体制,在出版内容上争取更大话语权,形成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良性循环。
九是构建集群期刊网络出版平台。这是国际著名出版集团的通用做法,但建立网络出版平台要求海量的、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和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单个期刊只能望洋兴叹,只有通过优化重组形成的规模化期刊集群才有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海量内容的科技论文数据库,从而获取内容提供者应有的经济效益。
十是健全考评体系。相关部门已从国家管理层面着手制定数字出版考评体系,加大对数字出版业绩考核的权重指标,把推动数字出版的实际效果和发展水平纳入期刊年度考评指标。2010年中国科协发布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列入该项目的期刊从自建网站、开放存取等5个方面制订了10项考核指标,可供实际操作参考。
4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2012年7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科技期刊编辑部出版体制改革。该办法适用于所有报刊编辑部,其中第三部分专门针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可概括为5条途径和2个特例。其中涉及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期刊编辑部并入其主管主办单位所属的出版企业;二是主管主办3种及以上期刊的单位可申请成立符合市场主体资格的出版企业,一般不允许单个期刊独立成立出版企业;三是对于主管主办单位没有出版企业且不能成立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的编辑部,并入其他出版企业;四是对于极少数具备建立期刊出版企业条件的(单刊)编辑部可申请转为期刊出版企业,而所谓条件主要指“有法定资金来源,全国发行量较大,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五是凡不适用于上述改革办法的一律停刊或转为内部资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改革任务”。
2013、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工作要点》均在重申认真落实《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全面启动和继续推进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又分别强调“推进学术期刊改革工作,探索通过基金、财税政策等支持学术期刊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探索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组稿审稿、交由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
山东期刊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需求、市场分割、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等方面。当然,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是整个科技体制乃至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制订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实施原则,这可以视为给现有体制设置了必要的改革缓冲期。根据对报刊编辑部出版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理解,现阶段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大潮。
4.1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
基于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的内在要求和转企改制的外部压力,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内部和外部竞争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来弱化其保守性,增强其进取心,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从而为其以后真正走向市场打下基础。
从宏观政策环境看,国家已完成试点并全面启动期刊准入退出机制,就具体期刊而言,外部竞争机制就是建立期刊绩效评价机制,由其主管或主办单位定期对其各项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网站访问量、被各检索系统收录、办刊经费和版面费使用以及学术诚信情况进行评价监督,以此为依据建立对主编、编委、期刊社社长、编辑部主任的业务、行政问责机制。2010年中国科协发布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对列入该项目的期刊从学术水平、出版质量、期刊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制订了25项检查考核指标,定期进行绩效评估、追踪问效,值得参考借鉴。endprint
内部竞争机制就是建立科学的竞争上岗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编辑差错率、审稿时效性、栏目和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学术研究、团队合作等方面对编辑人员进行能力和业绩考核并辅之以差异化的激励措施,培育危机意识,营造竞争氛围;同时进行运营机制改革,树立经营期刊的理念,培养办刊者经营品牌期刊的能力。
4.2尝试不完全转企改制
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虽各有特色,但整体竞争力不足,尚不具备彻底实行转企改制的条件,在当下“改革缓冲期”可借鉴《浙江大学学报》改革模式,先进行“非完全转企改制”,使之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探索适合自身的改革途径,运用市场机制使之或做强做优、或整合重组、或停办退出,最终过渡到全面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办刊模式。
简言之,“非完全转企改制”就是在人事、考核、分配及出版发行等方面按企业化模式运作:原有事业编制的员工保留其编制,新进员工实行企业合同制管理;在收入分配上实行绩效工资,薪酬主要取决于所编期刊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合并到浙江大学出版社的9种期刊、7个编辑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但并不自负盈亏,缺口的办刊费用由出版社全额补贴。
4.3实施编营分离
编营分离就是期刊编辑部组稿审稿、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营模式。《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规定:对于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条件不成熟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可暂时保留,但要建立由科研部门分别编辑、出版企业统一出版发行的运行模式,依托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搭建学术出版经营平台,但范围限定于“在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中具有领先水平、能代表国家学术水准”的期刊,山东省农业科学期刊显然不在此列。
编营分离模式不失为地方性行业期刊在改革缓冲期的稳妥之举,既有利于编辑队伍和期刊质量的稳定,又解决了学术类期刊的出版经营短板,在期刊出版企业和主办单位的博弈与合作中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体制转型的平稳过渡。从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来看,编营分离模式下,缺乏竞争力的期刊找不到合作出版企业而自我淘汰,可改变小、散、弱的期刊格局,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通过出版企业的管理评估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搭建数字平台、在线出版为传播手段的出版企业可获得海量和高质量的资源,实现内容提供者和传播者的共赢,最终实现编辑与出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4.4整合资源,适度集群
按照《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规定,绝大多数只办1种刊物的编辑部将成为历史,或归入出版企业旗下,或同一系统的几种刊物“捆绑抱团”整体转制,除此之外似乎别无选择,况且“另立山头”也非轻而易举,国家对新申请成立出版企业设置的门槛应该不会太低,否则很难与“推动传统报刊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传媒业转型”相结合。但不管怎样,从博弈论的观点看,实力越强自由度越大,作为地方性行业期刊,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向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叫板,放眼中国知网等四大期刊数据库对加盟期刊的利润打压便足以说明“弱国无外交”。从这个角度看,山东省各农业科技期刊与其坐等“被并入、被收编”,不如充分利用当前改革缓冲期主动整合资源、适度集群、养足底气,才能在数字化出版产业链中争得话语权,拓展利润空间。。
适度集群作为过渡形式,可由主管或主办单位牵头,对其管辖范围的期刊实施联合集群,将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运作统筹规划,初步形成集群规模效应,既有利于各期刊之间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稿源互通,也易于统一协调管理和出版质量的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无论将来成立自己的出版企业还是整体并入其他出版集团,都能在博弈中占据先机、进退有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下辖4种期刊,具备了集群办刊的条件,可借鉴沈阳农业大学的经验,形成所谓的“同宗期刊小规模集群”,福建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实践。如条件成熟,再进一步按期刊属地、行业或系统(高校系统、研究院系统、学会和协会系统)进行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集群,然后逐步向集团化、最终向集约化过渡。
4.5积极争取基金、财税政策支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通过十多个途径支持科技期刊的发展,先后设立了相关专项基金,如中国科协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设立了期刊专项基金,中国科学院每年有约400万元的学术期刊专项基金,但因体制机制问题效果不够好。国家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的实施以来,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管理更加规范,但范围太窄、条件太高,一般期刊望尘莫及。
随着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众多业界人士总结国外科技期刊界发展较为成功的基金模式,提出构建科技期刊出版保障体系、设立国家专项保障基金、建立科技期刊基金管理制度平台和信息平台、开放商业性产业投资基金等一系列建议和措施,解决转企改制后普遍而愈加突出的经费问题。《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除重申“将国家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纳入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出版基金资助范围”,还特别指出“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渠道,对重点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予以扶持”,后一个“重点”范围从逻辑关系上应该涵盖地方性期刊。由此看来,设立基金和管理利用好基金是科技期刊转企改制后重要的运作内容之一,也是今后常态化的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举措,门槛也不再高不可攀
所以山东省各农业科技期刊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基金、财税支持,即便出师不利也不必妄自菲薄,权当改革缓冲期的投石问路、练手热身,该走的路早晚要走。更重要的是,任何资助都是有条件的,原则上都助强而不扶弱,还必须接受资助方的监督考核、追踪问效,因此争取基金支持的过程也是期刊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
5全面提升学术类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全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还是云出版时代,如果没有好的内容,无论多媒体怎样融合、平台功能如何强大,数字化出版也不会走得太远。内容为王依旧是出版业制胜之利器、永恒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期刊体制改革更多针对出版单位,机制改革更偏重主管主办单位。主办单位应重点抓好刊物的学术体系建设,出版单位应重点抓好经营体系建设。endprint
当前山东省各农业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需要做的,就是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全面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
5.1打造一流的编辑团队
首先,主编是期刊的关键与灵魂,在把握和规划期刊发展方向、创新办刊理念、提高期刊声誉等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型主编的核心、灵魂和权威作用。其次组建高效、实效的编委会,充分发挥编委在学术界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 由编委参与撰稿、组稿是在期刊界公认的保证期刊高水平稿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内外的许多知名科技期刊的组稿、审稿都是通过编委实现的。三是稳定编辑队伍,优化编辑队伍专业、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编排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
5.2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栏目
特点鲜明的精品栏目能反映期刊的学术特色,最大限度地吸引该领域的读者和作者,形成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要通过主题栏目带动期刊水平的整体发展,培养期刊的性格,有特色才能有深度,有深度才有发展。期刊的特色定位可以通过“发挥学科优势,体现专业特色;依靠地域优势,积极弘扬特色;借助名人影响,努力增强特色”这三条途径来实现,依托学科优势是特色栏目策划的先决条件。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农副产品加工、优质小麦选育、中药材育种与栽培等均可作为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特色栏目的选项。如广西农科院的甘蔗科研和育种工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广西农业科学》以此为重点,报道国内外甘蔗科研动态、广西甘蔗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使其成为《广西农业科学》的精品栏目,也是该刊的一大特色,使《广西农业科学》在中国甘蔗生产、科研、教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在业界享有较高声誉。
5.3加强对重大课题的跟踪报道
关注热点和前沿问题是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只有提高科技期刊与学科前沿的契合度,才能使科技期刊真正走向推动学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轨道。密切与重大研究项目的联系,从课题启动就积极跟进;与科研管理部门、重点实验室互通信息、通力合作,关注基金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动态,主动组稿约稿;加大基金课题论文的刊用比例,发挥期刊对农业科研创新的导向、推动和引领作用,形成期刊与课题的良性互动。编辑部还可通过添加主编点评、编者按、编委推荐等形式提高读者对重大项目的关注度。资深主编李明博倡议:“科技期刊应当在每期首页有一篇主编或者著名编委对本期重点论文的点评和推介,以引导受众进一步阅读、思考,既涉及对传播者劳动成果的肯定,也关系到对受众的影响度和信息覆盖面、传播影响力”。
5.4加强期刊优秀选题组稿
中国科协的“精品期刊工程项目”2003年新增的“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将“深入本学科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约优秀稿件,广泛听取编委、作者、读者对期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列为八个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应围绕热点议题、重点领域发动主题征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征集优秀稿件;配合学科骨干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发现学术新秀,培养核心作者群。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来山东省农科院举办“数字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讲座,《山东农业科学》编辑部对其采访和约稿并刊登在2013年第10期,成效斐然,许多单位和读者求购索要样刊,点击率明显上升。
5.5评选和奖励优秀论文
定期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是众多编辑部普遍采用的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群、吸引高水平论文的有效办法,“奖励5%以上的高水平、高影响论文的作者”也是“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的八个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以《山东农业科学》为例,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3年的分析报告指出,《山东农业科学》的发文机构高度集中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所属研究所。《山东农业科学》有必要定期举办优秀论文评比及奖励,精心维护和巩固这两大机构的作者群。
5.6缩短论文出版时滞
一是优化创新编审程序,落实编辑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最新研究成果优先处理机制,对时效性要求较强的创新性成果,一经作者签字确认可跳过所有前期收费、审查环节,组织专人优先审稿、排版,同时提前上传相关网站、数据库,最大限度提高时效。三是重大研究课题不必等到结题验收,阶段性、突破性进展及时组稿、编审,尽快发表。四是优先数字出版,加强网络化建设,实现作者在线投稿和缴费、专家在线审稿、编委远程审稿、编辑及主编在线办公、编著者网上互动,加快稿件处理速度;尝试在线预发表和开放获取,供作者免费下载;建设开放式的期刊网站,提供读者免费下载的OA;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更是引入“先发后审” 的机制, 打破传统出版物的概念, 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 给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
5.7适当增加英文期刊或期刊的英文内容
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对“走出去”期刊提出10条“新政”。“一号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正大力提倡创办英文版学术期刊,并将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目前尚没有英文版,可借鉴其他期刊经验,在完善英文摘要、图、表的基础上,尝试使用长的英文摘要,选登优秀论文英文版或中英混合版,利用高校、科研单位中外合作研究、培养留学生等条件获取国外专家、研究生的全英文版权,建设中外学者合作互动的主题研究栏目,以适应学术期刊全球化趋势并在获得国家扶持政策上占得先机。
6结语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方式,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型。数字化传播是科技期刊全球化竞争的制高点,客观上要求集约化经营,前提是破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障碍。这是探讨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提升策略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当然,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比如科技期刊规模化发展是否会重滔高校合并的覆辙,集团化发展是否会形成垄断从而危及文化多样性和期刊生态平衡。这些声音虽不是主旋律,但不应被彻底淹没,值得业内人士进一步探讨。endprint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加快科技期刊改革 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1/content_7834655.htm.
[2]徐光宪.办好学术刊物重要性不亚于“973”[EB/OL].http://www.cas.cn.2009-7-6.
[3]谢晓慧,孙玲,赵丹丹,等.浅谈提高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对策[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46-48.
[4]刘兴平,初景利,马时.日本和韩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328-330.
[5]曾祥秀.我国农业技术类期刊的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6]李明德,张玥,张双,等.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的微观分析——以陕西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25-931.
[7]刘冰.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数字化发展规划与实践途径[J].编辑学报,2013,25(3):283-286.
[8]唐银辉.我国学术期刊出版准集团化改革研究—基于中外出版集团的经营模式[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25(5):73-80.
[9]赵大良. 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J].科技与出版, 2012(9):4-5.
[10]马继光,吴永亮.挑战与机遇——关于加快山东期刊业发展的思考[J].青年记者,2005(7):50-54.
[11]张亘稼.科技期刊面对学术诚信危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4):101-104.
[12]彭桃英,熊水斌,骆超.高校学术期刊管理机制与运营机制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190-193.
[13]陈波,张月红.高校学报编辑部非完全转企改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18.
[14]赛树奇. “同宗” 期刊小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J].出版发行研究,2013(9):93-94.
[15]柳斌杰.发挥基金作用 扶持时代精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1-11.
[16]杨海平,朱梦莉.转企改制后科技期刊基金扶持问题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2(9):13-15.
[17]杨春兰. 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报告[J].编辑之友,2013(2):42-47.
[18]周棻,毛邦河.中国科技期刊崛起的希望之光(上)[J].中国出版,2013(21):35-38.
[19]张文.医学期刊组稿的方法与技巧[J].编辑学报,2010,22(3):214-215.
[20]杨丽君.论高校学报特色的实现[J].编辑学报,2003,15(2):96-97.
[21]潘云涛.转型期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J].传媒,2011(11):43-45.
[22]李明德.编辑工作与科技期刊质量[EB/OL].http://blog.voc.com.cn.2013-6-28.
[2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年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指南[EB/OL].http://www.cast.org.cn.2013-2-27.
[24]杨春兰.中国期刊业发展的特点和未来趋势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4(2):1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