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打造探究式高效课堂

2015-10-21陶海云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做阅读教学探究

陶海云

70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针对注入式“教授法”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了“做”,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大体上是一致的,这一理论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是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的,特别是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着方法论意义。2007年以来,我在实践中尝试“教学做合一”,受益匪浅。

一、更新了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封闭性的阅读教学,它的缺点是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教学的目的。

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要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并且,学生之间也有差异,如果引导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

同时,努力开拓文学鉴赏领域,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彻底摒弃“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的狭隘阅读观,而是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的见解为茂叶。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尽量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其次,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既定结论,又不能迷信既定结论,要以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现出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氛围才行。首先,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替代。其次,大胆创新考试形式。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必将催生一个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观。

二、改变了教学模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学生只能在题海里学习语文,不能很好的在生活中去观察和感受语文的内涵。因此,学生时常会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忘记了谁是课堂的主人,命令学生这样做,那样做,令学生厌烦至极,主动学习更无从谈起。要确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单纯传授他们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掌握知识,在这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高中语文内容多,学生在枯燥的讲解中很难记住,如果采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影像在更广阔的情境中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语文学习丰富、生动起来;能够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够实现语文课堂跨学科教学的理想。在语文教学中,适合的、优美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点睛效果。我们也可以积极地把冥想、思维导图等“友善用脑”的理念有机地融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三、扩大学的空间,锻炼做的技能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马路旁的广告牌;产品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既然语文无处不在,学习语文的条件又得天独厚,那么学好语文理应轻而易举。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竟然也能一筹莫展。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中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地表达出来,如超前消费,乞丐现象,上门推销,绿色食品等,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动学习,思维往往局限于单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创新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从局部到全方位的转变。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本质上讲,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问题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次的和形式上的。所以新课程学习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心理因素。有探究才会有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应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素质的人。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坚持做到这些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做阅读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Flash动画》课程教学设计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