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10-21蒋根东吴湘江
蒋根东 吴湘江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文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强调一切以就业为核心的观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多模式教学的方针,旨在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提高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认可和满意度,提高就业率,紧跟形势的需要,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软件开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讲授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出现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1教师团队:很多高职教师是直接来自高校,没有企业软件开发的工作经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类课程,是一门综合了几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老师有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多教师只会教授几门专业基础课,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授课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中的理论进行理论讲解,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脱节;高校招聘对学历和职称的门槛要求过高,难以从企业引进人才。
1.2教材:内容陈旧、质量差,很多都是互相复制,目前软件开发类的教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调理论,一味罗列知识点,一些过时甚至不用的技术在教材中占了大量篇幅,重点不突出,完全没有实际的项目应用;另外一类是只有应用项目,没有理论介绍,整本书就几个虚拟的项目,项目设置简单,与实际的应用项目还有一定的差距。
1.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够系统,没有很好的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和本科教育区别不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就业能力的课程很少,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毕业后专业不够扎实,与企业需求脱节,未能突出高职特色。
1.4教学方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采用项目化教学,但是教学项目和情景设计不合理、不够完善、过于简单,教学项目没有采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离实际应用的项目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软件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措施
2.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企业和市场调研,得知企业要求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在第二学年分为JAVA方向和.NET方向独立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技术方向上,不论是技术扎实程度还是实际开发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增加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大项目实战的课时比重,使学生积累项目经验,真正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开发能力;增设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按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来完成设计、编码、测试等全过程,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确保课程设置包含目前最为流行的新技术内容,并且会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新,以保证绝对与企业的应用状况同步。
2.2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2.2.1讲练结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讲述计算机课程还是采用讲练分离的方式,即在多媒体教室讲述理论内容,然后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这往往导致学生上课时听得津津有味,课下上机时却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讲练分离(有时竟然会出现周一讲课、周四上机的极端情况),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大幅衰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计算机软件教学要求应是边讲边练、加强测试环节、及时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保障教学效果零衰减、零差异。这就要求加强硬件建设,在机房中安装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教室中配备学生用计算机。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讲解一个实例后,马上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调试演练。通过边讲边练的训练模式,通过实践加深印象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使用,更快地记忆知识点内容,更容易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采用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讲练同步,尽量避免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进行操作练习,更应杜绝打游戏、聊天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发生。
2.2.2项目案例贯穿始终。通过前面的論述,我们知道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就必须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而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企业项目案例实战。通过全程的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的设计经验,大幅提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能力,把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具体做法如下:在明确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之后,从其中提炼总结关键的就业技能点,并用项目驱动、案例贯穿的形式融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之中。采用分阶段训练、多维度培养、分层次深入等新型培养方式。比如每周有一个小型的项目案例;每学期进行一到两个课程设计,完成一个中型的项目案例;毕业设计时要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的较大型项目。通过贯穿始终的项目案例教学与实战,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早日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2.3利用网络,自我学习。目前各个高校都己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而目都接入了Internet,学生在机房、图书馆、宿舍都可以方便地上网。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生上机时,对学生上网都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关闭Internet,主要原因是防止学生浏览有害网页、聊天、打游戏等。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免有些因噎废食。众所周知,网络上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查资料、下载教程、在线学习以及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学生在调试程序时,出现了错误,自己无法解决,教师又不在身边,这时可以将“错误提示”粘贴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可能就解决问题了,高效便捷。所以不应严格限制学生上网,而应对其正确引导,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鼓励学生去下载和学习;还可以研发一个远程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家在线选课、自学和协作学习。
2.3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所需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与软件企业合作,也可以与诸如北大青鸟这样的软件教育企业合作。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以理解企业真实典型的业务为载体,强化学生对业务能力的理解;以企业的真实项目实战为主,注重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从而提高项目开发的规范性;还要求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树立质量意识,加强项目测试、项目评审环节的训练,从而实现全真模拟项目实战环境。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还可以让学生参加著名企业的任职资格考试,考取相应证书,一方面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便于获取对应的职业岗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共享师资,合作开发软件项目;让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拜企业员工为师,深入一线,融入企业生产与文化的氛围之中,实现由“学生娃”到“职业人”
的快速转变。
3.结束语
为了提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必须提高其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建立一整套“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软件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将企业项目实战案例贯彻始终,并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顶岗锻炼,密切融入企业,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马先波.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
[2]颜彩飞,蒋根东.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职业时空,2014(10).
[3]元传伟,任艳斐.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7).
基金项目:本文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研究等(编号: LZJY13ZZC03、LZJY13ZZC01、XHB2013053);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 XJK013CZY053);2014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 (编号: 2014ZZ049、2014ZZ050、2014ZZ05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