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
2015-10-21陈菊玲
陈菊玲
摘 要: 低年级是朗读教学的起步阶段,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因此语文老师应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只有打好朗读基础,才能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并在朗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深层次的感悟,最终实现语文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 低年级 朗读 基础 阅读兴趣 有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朗读目标的要求,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读,就会出现唱读的情况。因此,语文老师应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让他们学会朗读。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整体入手,轻松感知朗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口、眼、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在低年级阶段,应该多听课文录音,充分发挥听觉功能,用“耳”开启朗读之门,以听催读。我们是农村学校,班上的学生很多是跟着爷爷奶奶过的,也有许多学生的父母是外来民工,这部分学生因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说话方言重,有的孩子虽然上过幼儿园,但幼儿园条件有限,没有一个好的交流环境。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从最基本的拼音、基础笔画字形结构等开始教起,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训练。因为好多家长普通话不标准,家长辅导帮助得比较少,学生读文识字全靠老师在学校指导。
一年级教材前几个单元的要求是“听录音读课文识字”,但是我觉得按课文进度一课一课听、一课一课学很被动,很费时间。而且同一篇课文学生连续听,听的遍数多了也有点腻。于是,我就选择整盘一起听,从A面到B面,再从B面到A面,把一学期的课文整个循环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语文课上可以少听点,把当天要讲的课文多听几遍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利用语文课堂外的时间,比如早上学生到校后,中午自习课前或读书课上等。一开始学生根本没把录音放在心上,可是没过几个星期,他们听到录音会马上停下手上的事情,认真地听着。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居然自觉地跟着录音背诵教过的课文,没学过的课文学生也开始翻书去寻找,看图找文字。当个别同学能跟着录音机读的时候,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送给他。这时,我及时地抓住机会给予表扬,于是,更多的学生加入了边听边读、背课文的行列,不会背的学生会自觉翻书去读,不想落后于其他同学,当我教后面的课文时,已经有学生会背课文了。一学期听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很轻松地把篇幅短的课文从头到尾背下来,这种不用拿着课本的“读书”,我觉得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
同时,我利用家长会,就“如何指导孩子读书”对家长进行了培训,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每天督促孩子在家里听当天学过的课文录音,然后听第二天要学的课文录音。当孩子睡觉前,让孩子多听听课文录音,可以把它当做孩子睡觉的“催眠曲”。这样,孩子读书的时间多了,读得很充分,为孩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示范,做好学生朗读的引路人
教师是朗读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宗祺教授说:“许多文章的‘神、‘气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想让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吟诵中尽情体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活动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还不能读好某些语句,或者不能完全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范读。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当然,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即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即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如范读《瀑布》的第二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第一句范读时,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二句读出兴奋、喜悦的语气,从而知道究竟怎样读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又如范读《乌鸦喝水》中的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我范读时分别读出焦急——高兴——着急的语气,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读课文时语气有哪些变化?再让学生自己读文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读,从而体会到乌鸦的情绪变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文本的含义。
三、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如果课堂上一遍又一遍重复地读书,他们很快就会厌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用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朗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读,等等。老师要结合自己本班的学情,融入多种形式,学生就不容易感到疲惫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特别强,很喜欢分角色读和表演读。如在学习《一片树叶》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黄牛、小猴子、小熊、小兔子,学生头戴头饰,邊读边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特殊的考试》时,我让学生先找出小动物们的想法和做法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小动物们都是爱干净的、漂亮的。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学生想读、乐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能力。朗读训练形式多样,齐读可以使全班或较多的人有朗读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朗读中的语调、停顿。自由读有利于学生读出自我的情感体验。指名读便于教师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名读时,教师注意指名的面一定要广,使好、中、差生都有朗读的机会,都能得到帮助。
四、抓重点词句,感悟课文
叶圣陶说:“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只有细细品味重点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在教学《江凡》的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读“镇静”、“急忙”、“抱住”、“弯腰”等词,体会江凡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的品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思索”、“趴”、“摸索”、“推、“扑”五个关键词,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由这些词语想象江凡机智、勇敢救邻居的情景,从而体会到江凡不顾个人危险,在大火中抢救他人的高贵品质。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入情入境。
五、及时表扬,激励不断进步
小学生最爱听表扬的话,一句赞赏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十分重要。当学生读完后,要及时评价,在评价语言上尽可能使用激励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表扬时要讲究技巧,读得好就说:“孩子,你真棒!”“你读得真好。”“你真行!”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我就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时还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孩子语言经验与生活经验不同,会导致对课文感受与体验的一些差异,学生的每一种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在准确把握课文总体基调的基础上,应当尊重孩子个性化的差异。因此,在朗读评价时应关注到这些,施以个性化的评价,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每位学生全心投入,尽情发挥,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被老师繁琐的分析和提问占据大量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应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导,注意每一次朗读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读书中增强理解体会。学习中的问题,能自己能解决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培根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给人以才干。”如果学生从小就感受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那么他们将终生沉浸在阅读的幸福之中。教师应该努力为低年级学生构建阅读的乐园,让书香充满他们的人生路。
参考文献:
[1]张转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3).
[2]龔维.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14(05).
[3]王霞.催开孩子的“朗读”之花——浅谈低年级朗读的有效指导.阅读与鉴赏(教研),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