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护航
2015-10-21马玲君
马玲君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其积极性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调动与发挥,而乡村教师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学校、城郊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在地域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实际收入低、生活和住房条件差、子女接受不到理想的教育、缺少发展机会、工作量大以及职称评定难等问题。因此,逐渐形成了城里的教师不愿来,乡村优秀教师留不住的局面。如何采取措施为边远山区乡村学校留住优秀教师呢?
首先,要落实好政策。当前,中央及省市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向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比如,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职称评定难的问题,职称不仅是教师提高工资水平最为有效的办法,也是对教师业绩的肯定。现在,国家已制定出相关乡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政策,解决乡村教师评职称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边远山区的乡村教师仍然面临职称评定之难。如,笔者身边有的农村学校,一些教师工作十几年还评不上中级职称,更不要指望评高级了,这无疑会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变化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职称评定应根据工龄和工作业绩来计算,另外,名额应适当向乡村教师倾斜。
其次,建立有效的教师循环制度,使县域内所有教师在城乡间循环任教,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定期上山下乡、回镇进城工作的公平机会。如,在农村学校长期工作的优秀教师,为解决其夫妻长期分居,子女接受较理想教育等问题,可以调入城镇学校;让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基层学校去锻炼等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
再次,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在市场经济社会,教师也需要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问题。政府在实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一体化的同时,应该适当提高边远山区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津贴、住房等生活待遇,而且应在职称评定、升职、加薪、任用、进修等方面均享有优先权。
最后,全社会应该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尊重和认可,教师的工作价值不仅仅以工资的高低来衡量,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的肯定。全社会应重视乡村教师的现状,进而通过多种政策让乡村学校能够留住优秀教师,这样农村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