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能力培养浅析
2015-10-21王甜
王甜
摘 要:在顺应大学生自主创业潮流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激烈的职场竞争并在竞争中胜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然是摆在高职院校和毕业生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创业教育;创业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069-0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就业结构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问题已经凸现并将长期存在,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种市场经济所催生的产物,是扩大就业战略和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是一种会产生倍増效应的放大机制,是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然而,成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高等职业教育当务之急就是在原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更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 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与
发展
高职教育作为定位于“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应该与当地经济建设接轨,服务于当地经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武汉为例,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属于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固有“九省通衢”之称。地理面积8 468.18 km2,有人口1 054.5万。同时,武汉高等院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也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武汉逐渐形成了以钢铁、光电、石化、汽车商贸、交通运输、旅游、住宅、文化创意为主的支柱产业。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培养当地的支柱产业所需要和适应的、区域经济自主创业型人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计划及学生个人发展前景都是围绕着沿海发达城市用人现状、学习模仿沿海优秀高职院校的轨迹来制定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要转变思想,形成与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相适应,又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引导学生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找创业机会,瞄准区域经济特色把握创业机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开发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学校领导层和教师“企业行”活动,了解企业的专业需求、岗位设置、以及行业发展前景;坚决施行产、学、做一体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其他通用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 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满足社会需求
由于高职院校对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研究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专业论证和预测机制,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现实表现就是大学生“一职难求”和用人单位“一将难求”的矛盾。在此形势下,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与行业发展和企业实际相吻合、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适度超前,在市场调研和研究常态变化基础上准确掌握行业信息,调整专业结构,引导经济的起飞和产业的升级。高职院校应掌握所开专业相应行业的现有规模、发展趋势以及人才趋势等,分析行业发展规模对不同类别、层次人才的需求,分析学院在高职类的人才需求中所能争取到的份额,根据当地经济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及时调整、及时更新。
3 坚持以终身发展为本的就业指导原则,注重就业
通用胜任力的培养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毕业生未来职业的发展表现出诸多的不确定性。多数学生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实现就业,而是要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就业,这就决定了他们并不能依赖于某一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来取得就业的成功。高职教育已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观,以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来看,在教育理念上,普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在专业建设上,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就业指导原则,帮助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向,帮助做好职业规划,培养学生可迁移的、富于灵活性和弹性的通用胜任力显得更为重要。
通用胜任力是指在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里各类岗位均需要的共性部分胜任力条件,也可以是一类或几类岗位群所共有的胜任力要求。它被界定为一种心理素质或一种行为模式,它在本质上属于能力的范畴,包括个人所具备的态度、特质、认知等,如个人技能、分析技能、领导力和成就导向。这就要求高职教育搭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生涯教育活动体系,建构以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体系。
当前就业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严重脱节,无法深入融合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鉴于此,首先应该让创业从纸面和口头上走出来,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注重以专业技能为基石,传输给大学生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打造精品课,通过与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课学习和就业创业课程的衔接问题。其次,调整课程设置,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学习,多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是,各专业应增设与生涯规划有關的素质教育课程,直接指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规划,比如建立“创业基金”,通过模拟比赛等鼓励大学生接触创业等,强化专业背景下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技能培训和实战训练效果,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胜任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创业的可持续性。
4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普遍缺乏就业与创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因此,亟需优化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重点规划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组建以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业就业创业教学团队,使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实行“校外创业导师”制,邀请知名企业家定期演讲,由企业家亲自指导大学生创业小组。就业和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
5 结 语
基于创业教育对高职毕业生的现实意义,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系统工程,需要高职院校在整体规划和专业建设上,拓宽视野,以市场为导向,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的可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红,张铁辉.政校企合作框架下的高职就业和创业培育体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3,(18).
[2] 安杨.基于大学生就业的岗位通用胜任力模式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1.
[3] 胡成建.以专业(群)为基础的高职就业与创业教育探索[J].理论观察,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