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能源与经济互动关系特征分析

2015-10-21刘小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1期
关键词:能源消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

刘小敏

摘要:化解北京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点之一是建立创新型的北京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互动关系。分析发现:由于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等原因,促进北京的能效提升,但是能源消费总量及环境容量制约仍存在,因此,需要构建创新型的环境约束下能源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重点构建能源约束以及环境约束的制度环境,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节能减排;能源消费;经济增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将把健全人口适度增长、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战略,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创新,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因此,深入了解北京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建立经济与环境互动创新关系的重要前提,通过理解经济与能源消费的互动关系演进特征,才能为制定适合北京区域特征的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政策,推动北京推动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协同和机制创新,也是破解北京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内在矛盾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本文将从经济与能源消费关系出发,总结分析北京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特征。

以国内的研究成果而言,既有通过不同的方法探索中国及各地方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也有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的。如最近有贺小莉与潘浩然(2013)利用PSTR模型,赵湘莲等(2012)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丁焕峰与周月鹏,(2010)从时间系列数据,陈首丽与马立平(2010)从统计角度,陶磊(2009)等从状态空间模型的变参数分析方法对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总体上呈正向关系。从地方角度的研究有,如钟爽等(2014)分析吉林省,陈操操等(2012),张兴平(2010)均分析北京市, 孙一清与王子龙(2011)分析江苏的情况,结果均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深入产业角度来分析北京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关系,是以上宏观层面的计量分析的必要补充,也是建立新型的北京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北京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北京市经济增长总体上是能源节约的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同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密切相关,从总体趋势上,北京市近三十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逐年不断增加。1978年,北京市的总能耗为1907.7万tce,2012年,总量攀升到7177.68万tce,增长3.76倍,而对应的GDP增加23.45倍。因此,北京市的经济增长通过较低的能源增长而实现。衡量这种经济增长能源效率,除了能源强度指标,还可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北京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除1986年大于1外,其它年份均是小于1,而且均值在0.5附近,表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是能源节约型的。1980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3,到2012年的36年期间,其值波动比较大,平均值为0.4左右。

(二)能源节约的成因中,既有产业结构优化因素,也有效率提升因素

能源消费总量除与经济总量相关,也同产业结构相关。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能源可持续性的重要保证。北京市经济总量由1980年139亿,上升到2012年的3262亿元(1980年的可比价),增长了23.5倍,而总能源消耗仅增长3.7倍。主要原因是,一是各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了根本的变化。

产业结构优化对于总的能源效率的提升贡献明显。如果将1980到2012年节能进行分解,可分解为效率节能与产业结构节能。2012年的总产值(1980年价值)为3262.554亿,当年产业能耗为5779万tce,如假定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能源效率)同1980年不变,此时的能耗量将达到41390.57万tce,将比2012年实际发生的能源消费高35611.6万tce,说明2012年总的节能量为35611.6万tce。根据相应的节能效率分解办法,可将其分解為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及效率节能两部分。分析发现,2012年相对1980年,由于行业能效水平提高形成的节能量达25325.9万tce,占总节能量的71%,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的节能量为10285.7万tce,占总节能量的29%。

(三)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高能耗工业的能耗总量及占比均下降

高能耗行业是实施节能减排政策重点关注的行业。北京市在完成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后,一些高能耗工业的能耗总量不断下降。2005年,以黑色金属冶炼为代表的高能耗工业的总能耗量为1890.4万tce,占当年能耗总量的34.2%,2012年,这些高能耗工业的总能耗降为1232.2万tce,占当年总能耗总量的17.2%。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变化最大,200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耗总量为661.3万tce,占该年度的总能耗的12%,2012年,该行业的总能耗降为32.23万tce,占该年度的总能耗的0.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总能耗由2005年300万tce下降到2012年232万tce,成效也非常显著。

当然,石油加工及电力生产这两个行业的总能耗均有所上升,其原因是它们属于二次能源生产行业,其产品是北京市的重要基础工业原料或者是重要能源品,其能耗总量同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模相关,而且,如果没有重大的能源革命,这些产业的发展是重要而必须的。

(四)占据能耗总量前位的重点能耗产业变化不大

按2012年各行业的能耗总量排序,可以发现占据前十位的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重工业高能耗行业外,其它的均为服务业,特别是交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对应分析这前十位行业在2005年的能耗总量和排序情况,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外,其它的均属传统排名前十的重要能耗行业。2005年能耗排在第2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第8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因为近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能耗总量大幅下降。可以说,北京市能耗重点行业总体排序变动不大。

二、主要问题:环境约束下能源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机制有待建立

加强能源及环境容量的约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能源及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中的一环,这一关系实现的路径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被迫关停或者被转移出去其它地区,新型的节能及环境友好产业得到发展机遇而壮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现实中,北京市的节能减排采取了由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并通过政府主导和行政方式推动的实现方式。它的行为动机主体是政府,通过政府发布了明确节能目标,制定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并辅以财政刺激措施及产业发展政策。这类方式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能在较快时间内达到量化考核目标,但它并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因而缺乏能源在环境约束下对经济增长的激励和抑制作用机制,使得中国的节能减排效果不断出现反复,实施成本大。现实中,北京的情况如下:(1)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化工业等行业因产业外迁外,能源及环境约束并没有转化为激励或抑制其它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比如,2005年北京市能耗总量及能耗占比排序靠前的行业,在2012年,基本排名没有根本性变化,而且,在第三产业中,一些传统低端服务的能耗总量及占比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企业与环境容量限制之间没有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目前,能源及环境容量限制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能源等资源的稀缺性没有得到体现,另一方面,环境制约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相应环保产业处于需要政府的帮扶阶段。(3)市场的能源资产价格并没有同市场需求相一致,也没有体现环容量限制要求,市场中的企业及其它个体对环境容量并不敏感,也没有建立环境污染与企业的生产及能源消费的反馈机制,使得环境污染加重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消费行为。另一方面,环境制约并没有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北京市环保产业仍处于需要政府支持阶段。尽管北京市的环境产业近年来得到长足地发展,特别是北京市奥运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给北京市的发展产业带来了大发展的好机会。2012年北京市节能环保支出63.3亿元,增长了28.2%。政府的支出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2012年北京市环保产业表现良好,其中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收入已超200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达194家,其发展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尽管如此,环保产业发展仍需要政府的扶持,如一些污水处理厂建立成后,仍需政府补贴才能运营,处于“建设得起,运行不起”的怪圈。当然有其自己的运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包括技术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等原因,核心原因仍是缺乏能让一些环保产业发展壮大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条件。

三、主要建议

基于能源消费节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本文提出建立创新型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点。

1. 优化能源结构,重点之一是要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产业的去碳率,特别是应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尽快降低煤炭使用比,逐渐达到去煤化和去碳化。

2. 控制原煤消费需要分产业进行, 根据2012年各行业的原煤消耗数据,排序得到前十位的原煤消耗行(包括居民消耗),第一位是电力,消耗了北京市总原煤的41.7%,其次是居民消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分别占全行业总原煤消耗比的9.35%、5.23%、3.09%,同时,可以看出,这些行业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其能源结构中(即占本行业能源消耗比),除房地产业外,煤炭比仍較高,分别达到35%以上;二是,这些行业均为本地区GDP贡献较大行业,除农业占比为1.75%外,其它的行业占比分别达5%以上,言外之意,该行业的发展会影响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它们的原煤使用的控制措施,既非常重要,也需谨慎,采用合适的政策措施与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或者能源结构改变。

3. 构建新型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建立能源节约内在化的经济增长模式,重点要将能源约束、环境约束转化相应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是能源总量平衡不能再依赖外调方式来解决,应强化市场机制对能源消费的强大调节力量,通过能源总量及能源结构约束的倒逼作用,将能源消费的外部成本市场化,构建创新式绿色北京的经济增长新模型 。其次是细化北京的经济增长的负面清单,完善北京的环境治理环境,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为创建适宜于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操操,等.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分析[J].环境科学,2012(06).

[2]钟爽,李国柱,张潞.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

[3]熊曼.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7(23).

[4]孙一清,王子龙.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10).

[5]张兴平,高小钧,张帆.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11).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能源消费节能减排经济增长
能源革命对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影响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山东省能源消费情况分析及对策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