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媒体公共领域的构建

2015-10-21林玥秀赵艺

2015年36期
关键词:公共领域民生新闻作用

林玥秀 赵艺

摘要:大众媒体与现代公共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民生新闻,对我国媒体公共领域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民生新闻服务于百姓,在选材选取是市民日常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类型偏向公共问题,这些话题能够引起共鸣,形成共同舆论。而且民生新闻报道中的采访人物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搭建了百姓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民生新闻;公共领域;作用

一、大众媒体与公共领域的关系

根据哈巴马斯对公共领域的研究,公共领域经过文艺公共领域和政治公共领域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现代公共领域,即市民在平等的立场上,围绕多种问题形成的自由讨论的空间,形成公共舆论,而且一些讨论具有批判性。现代社会,可以说公共领域是有关社会各个方面一些无法处理的环境、福祉、地域建设、灾害等社会全体的讨论。大众媒体与现代公共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具体来说,第一、现代的公共领域是市民参与而构建的场所,媒体为市民提供了公共领域成立的平台。第二、市民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市民可以围绕共同的话题和关心的话题,公开投稿、发言意见、交换情报,实现其公共性。通过媒体,还可以增强公众的凝聚力,从个人言论转换至公共言论,从而形成公共领域的公共舆论。第三,政治的公共领域具有批判的机能,现代的公共领域在舆论形成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媒体的报道,市民可以通过媒体传递困难和不满,构筑相关部门和市民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达到矛盾的调解,秩序的维持。不仅如此,批判的回路,波及到公共领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再生产,形成自身认识和沟通能力。

二、民生新闻的特征

我国的媒体顺应时代的发展,媒体的公共意识在不断加强,民生新闻就是其实践之一。民生新闻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老百姓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主角,老百姓在镜头前发表意见的机会增加了,有时还会出现比较尖锐的评论。可以说随着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公共的话语权空间在不断扩大。民生新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公共领域理论。此时的电视媒介的民生新闻已经不仅仅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公共空间,市民围绕公共利益的话题,在电视上发表意见和参与讨论。

本文选择两家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两档民生新闻节目,从中抽取样本进行了内容分析。一个是江苏电视台的民生新闻《零距离》,是省属电视台的栏目。《零距离》是民生新闻的开端,作为民生新闻的创始人,自2002年创办以来广受好评,在全国掀起了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二是本地沈阳电视台的《直播生活》栏目,是市属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在本地具有口碑好、收视率较高。通过对两个代表性的民生新闻节目中的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主人公是本地市民的新闻报道比率较高。第二,在报道的类型上,《零距离》栏目和《直播生活》栏目报道了包括城市建设问题、交通事故、医疗健康问题、环境问题、权益保护、灾害、犯罪、文化旅行、教育问题、食品产品安全问题、政策、寻物启事、物价、家庭生活、农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其中城市建设问题、交通事故、犯罪、医疗健康问题较多,物价、家庭生活、政策、农业问题比例最少。第三、按照区域划分,两个民生新闻栏目以本地的城市居民为主,本地的农村居民在栏目中比例较少。按照采访对象的人物属性划分,《零距离》和《直播生活》栏目中出现了,事件发生地的周边居民、司机与行人、消费者、私营业者、学生与监护人、患者与患者家属、游客、劳动者、志愿者、农民、教师等属性。两个节目比例较高的均是司机与行人、事件发生地的周边居民、消费者,较低的是农民、教师、志愿者。第四、两个节目组报道的新闻中出现了反应社会问题的消极报道。《零距离》的城市社区建设问题、交通事故、灾害等的消极报道较多,《直播生活》的交通事故、犯罪、权益保护问题较多。第五、样本中两个节目组五分之一的报道中,通过民生新闻的报道,搭建了市民和权力部门、企业等相关部门的桥梁,将市民的诉求传递给相关部门。

三、民生新闻与媒体公共领域的关系

第一、民生新闻在素材选择上,以市民为中心,都是社会生活中市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内容上不仅包含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内容,同时选取了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话题的具体内容包括政策、交通安全、灾害、教育、物价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提供给市民,市民可以发表各自的意见。而且,民生新闻报道的情报源多是来自市民本身。民生新闻会设立24小时新闻热线,通过热线,市民给民生新闻节目组打电话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会有相应的报酬,鼓励市民更多的提供新闻线索,使市民参与其中,打破了被动接受新闻报道的局限。

第二、民生新闻的选材类型上偏向公共问题。内容分析中,《零距离》和《直播生活》报道的15个领域中,除去家庭生活,还有14个领域都属于社会公共问题。总而言之,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都是市民重视和关心的公共话题。其中包含交通事故、犯罪、灾害等突发报道,特别是交通事故的报道比例比较高,民生新闻的记者尽可能快速到达交通事故现场进行直播报道。一是为市民提供与生命和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保证本地居民的知情权。二是通过交通事故的报道,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第三、民生新闻新闻报道中的人物属性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媒体与时俱进,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成为了电视新闻栏目重要的要素之一。采访对象大多是本地居民,并没有地位的高低、教养的高低、学历的高低以及财产的多少等的划分,市民均可以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都有发言权。通过对两个代表性的民生新闻的分析,发现报道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包括事件发生的周边居民、司机行人、学生及其监护人、患者及患者家属、消费者、私营业者、游客、劳动者、志愿者、教师等市民的属性呈现多元化。例如,事件发生地点周围的本地居民,都可以面对镜头发表对此事件的意见和看法。另外,民生新闻的特点之一是主持人也有独特的风格。主播的报道方式不再是严肃的按照新闻稿子播报的形式,而是采用贴近市民、平易近人的聊天方式,站在观众的立场,拉近了与本地居民的距离。并且每条新闻报道之后会对问题加以评论,有时甚至评论较为尖锐。

现代公共领域是一个以市民为中心,向市民提供一个可以围绕一些公共问题进行讨论的自由、平等的具有批判性质的空间。可以说民生新闻正是逐渐发展成这样一个空间,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受百姓的喜爱,在全国迅速蔓延。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了民生新闻不断壮大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同时,民生新闻的发展促进着我国媒体公共领域的形成。以服务百姓服务为宗旨,选题也是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的话题,主要人物本地居民居多,面对镜头可以发表意见和看法,進行讨论。并且通过民生新闻的报道以及栏目记者的协助,搭建了老百姓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对我国公共领域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

参考文献:

[1]侯迎忠.《媒体与民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李婷婷.《民生新闻的公众话语权建构》.暨南大学,2010年

[3]郑萍.《中国传媒公共领域探究―基于学界的争论》.《中国行政管理》01期,2010年

[4]李佳怡,曾琴.《浅谈我国媒体公共领域的构建》.《新闻世界》08期,2010年

猜你喜欢

公共领域民生新闻作用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解析与研究
理解公民道德
微信朋友圈:互联公共领域的新舆论圈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