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效果分析
2015-10-21李蓓蕾
李蓓蕾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效果分析
李蓓蕾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急诊输液患者共3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66例)和观察组(n=1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 HAMA 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40.576,P<0.05);观察组病人主动核实输液药物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X2=79.398,P<0.05);观察组输液过程紧急情况、自行调节输液速度、自行终止输液情况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X2=55.083,X2=98.531,X2=56.414,均P<0.05);观察组输液反应例数为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例(X2=60.918,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中,预防性护理能够明显缓解病人的不良心理,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降低输液反应率。
急诊输液;预防性护理;输液反应
急诊输液为急诊科常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病人年龄跨度大、病种多样、病人流动性大、药品种类繁多等各种特点,且急诊病人往往属于突然发病、病情较急,使护理工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漏洞,造成护患纠纷[1,2]。为了降低急诊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院近年来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急诊输液患者共3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66例)和观察组(n=16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94:72,年龄18岁-58岁,平均(31.2±4.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 97:69,年龄 18岁 -56岁,平均(30.8±5.1)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输液前观察患者的表情,若出现紧张表情,应充分地沟通,告知其输液时疼痛感弱,给予其适当心理安慰,缓解不良情绪)、观察护理(输液前,细致观察患者的静脉,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健康教育(输液前,向患者介绍输液的作用、效果、疼痛感等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输液的基本常识)等。
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①输液前护理:在输液室书架上提供多发疾病的预防措施、保健手册,供病人及其家属随时阅读;协助病人清点药品种类、数量,告知病人当天以及日后的输液安排,当场清点输液剩余药品,指导病人妥善保管;讲解药品的作用机制、作用效果、服用注意事项,叮嘱病人不能随意变换位置及自行终止输液;②输液中护理:在静脉穿刺前,应告知病人具体的操作过程,鼓励患者勇敢面对,让患者能够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输液配合度,掌握快速穿刺,减少其不适感;成功穿刺后,应告知病人输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强化危险识别意识;③输液后护理:结束输液后,传授病人采取棉签正确按压输液口,达到快速止血目的;告知下次输液治疗的时间及作用,叮嘱日常活动的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况: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输液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7分表示不存在焦虑,7分-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14分表示肯定存在焦虑[3];②自我安全意识及其行为;③输液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HAMA比较 干预前,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377,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地低于对照组(t=40.576,P<0.05),见表 1。
2.2 两组自我安全意识及其行为比较 观察组主动核实输液药物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X2=79.398,P<0.05);观察组输液过程紧急情况、自行调节输液速度、自行终止输液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5.083,P<0.05;X2=98.531,P<0.05;X2=56.414,P<0.05),见表 2。
2.3 两组输液反应比较 观察组输液反应例数为2例(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56例(33.7%)(X2=60.918,P<0.05)。
表1 不同组别心理状况(HAMA)的比较(分)
表2 不同组别自我安全意识及其行为的比较[n(%)]
3 讨论
作者单位:323904浙江青田县油竹中心卫生院
静脉输液是急诊科常见治疗手段,由于急诊病人起病急,病人及其家属的心情迫切,在输液治疗前往往会出现焦虑心理[4]。部分病人在输液时希望加快缓解病情,私自调整输液速度,造成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急诊输液过程中,护患沟通不畅、病人缺乏一定的输液常识、病人焦虑心理等是主要的危险因素[4,5]。本研究采用预防护理,加强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护理,通过沟通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充分地调动输液病人的自觉参与性,传播输液基本知识,强化疾病认知度和安全观念,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核实输液药物情况、输液过程紧急情况、自行调节输液速度、自行终止输液均优于对照组(P<0.05),输液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预防性护理能够缓解急诊输液病人的不良心理,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降低输液反应率。
[1]李宇晴.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6-17.
[2]赵宝珍.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17-2419.
[3]陈蓉.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焦虑与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5):377-378.
[4]向妮.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49-51.
[5]王金华,尹敏,张丹芳,等.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期间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144-145.
R47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