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分析
2015-10-21吕峰泉李焕祥刘武君马彦寿
吕峰泉 李焕祥 刘武君 马彦寿
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分析
吕峰泉 李焕祥 刘武君 马彦寿
目的 总结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信息。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肾母细胞瘤病人,划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介入治疗,同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理学信息。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纤维性的假包膜整体厚度、中型血管的坏死与闭锁几率等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可以加快瘤体中血管的坏死速度,同时还能有效杀灭大量肿瘤细胞,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肾母细胞瘤;病理学;纤维性的假包膜整体厚度;介入治疗
因此笔者把60例肾母细胞瘤病人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行常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旨在总结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信息,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肾母细胞瘤病人。男女比例29∶31;病人年龄在0.9-12岁之间,其平均年龄约(4±0.56)岁。把60例肾母细胞瘤病人平均划分成两个组,组均3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接受介入治疗。其治疗程序如下:⑴以腹主动脉为手术入口,将眼镜蛇造影管插入其中,用以查看机体肾动脉的走向以及开口。再将造影管插入至肾动脉内,当确定肾动脉为肿瘤的血供来源之后,予以栓塞化疗[1]。⑵栓塞乳剂选择阿霉素0.5ml/kg,10ml生理盐水及50ml/顺铂。以医用注射器对药物进行反复抽吸之后,使之呈现出乳剂状,再将其缓慢注射至机体瘤肾动脉内,并把生理盐水、明胶海绵塞入机体肾动脉栓塞的主干中[2]。⑶介入治疗15d之后,予以瘤体切除术。
1.2.2 病理诊断方法 ⑴以福尔马林对手术标本和穿刺标本进行固定处理,通过将穿刺标本包埋起来。⑵在提取手术标本时,应当从瘤体的附近逐渐向中心进行取材,且标本数量不得低于十块[3]。⑶给予输尿管、淋巴结以及肾周组织等进行取材,并予以常规脱水与包埋,同时对其进行切片,厚度约4μm,予以苏木精-伊红染色。⑷对于瘤体中并未完全坏死的部分组织,需实施PCNA与凋亡检测,并采取电泳染色[4]。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s)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病理学信息对比 两组研究对象在纤维性的假包膜整体厚度、中型血管的坏死与闭锁几率等存在着差异,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病理学信息对比(±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病理学信息对比(±s)
组别 例数(n)纤维性的假包膜整体厚度(mm)中型血管的坏死与闭锁几率实验组 30 2.5±0.8 94.1%对照组 30 1.0±0.5 0.00%
2.2 病理分型 实验组研究对象中,有10例病例的肿瘤实质已经坏死,无法实现病理分型,剩下的20例病例中,有5例病例是胚芽型,有1例病例是上皮型,有7例病例是间叶型,有5例病例是混合型,有2例病例是间变型。予以针辛穿刺式活检之后,诊断成肾母细胞瘤,较之术前的穿刺结果,表明术后瘤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坏死症状,且多见于胚芽型病例中。
作者单位: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介入科
对照组研究对象中,有17例(56.67%)病例的假包膜趋于完整性,厚度约(1.0±0.5)mm,所有病例的中型血管均为完好状态,未出现坏死或闭锁病例。有7例病例是胚芽型,有9例病例是上皮型,有6例病例是间叶型,有6例病例是混合型,有2例病例是间变型。同时实验组研究对象肿瘤细胞的增值活性显著降低,其凋亡细胞总数上升。
3 讨论
肾母细胞瘤属于小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类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常见治疗方案包括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对于提升病人存活率起着积极作用[5]。近年来,针对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而言,临床上已经出现许多报道,而在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方面却缺乏专题报道[6]。
本次研究给予实验组病人介入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治疗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理学存在着显著差异,实验组研究对象纤维性的假包膜整体厚度、中型血管的坏死与闭锁几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其肿瘤细胞的增值活性显著降低,其凋亡细胞总数则显著上升。由此可见,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可以加快瘤体中血管的坏死速度,同时还能使肿瘤迅速坏死,当形成纤维性的假包膜之后,能够有效杀灭大量肿瘤细胞,实现控制肿瘤发展等目标。
[1]李明星,等.肝母细胞瘤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后彩超观察血流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2,3(12):910-912.
[2]李家平,等.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36(7):644-648.
[3]乔中伟,等.儿童腹膜后成神经细胞瘤侵犯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39(7):747-750.
[4]王家祥,等.基于支持向量机对肾母细胞瘤患者血清蛋白质标记物的检测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86(42):2982-2985.
[5]李家平,等.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36(7):644-648.
[6]林隆,等.肾母细胞瘤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学研究[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3(3):313-316.
R722.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