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探讨
2015-10-21鲜海平
鲜海平
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小学美术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培养模式上,不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本文围绕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有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传统模式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单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进行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当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广泛传播的大环境下,仍有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将知识输出,却忽略了学生到底能接收多少。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往往是在模仿,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完成作品,这难以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的教师信奉成绩至上的理念,以成绩和排名来衡量学生,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与美术所要激发创造力的目标是完全相悖的。另外,还存在很多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美术教学的情况,将美术课改上其他文化课或是放任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情,这是对学生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学校和教师进行改革。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思想,从根本上重视
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应当转变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美术课的作用。学校要严格监管美术课的课程进展状况,教师也要向学生讲述美术课的重要性,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做与课堂完全无关的事情。
(二)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样的教学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创作能力以及其他外在条件灵活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本上的内容,这时,教师应当为其增加一些课外内容供其了解、学习。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重点练习基本功,一步一步来,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因其基本功不扎实限制学生的发展。
(三)活跃课堂,让学生轻松学习
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积极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自由,解放天性,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学生所犯的小小错误,可以适当的宽容,没有必要太过苛责,在行动上支持学生的创作。学校和家长出于对某些因素的考虑可能不支持太过活跃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这个度,积极权衡各方关系,在各方都满意的情况下搞好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轻松学习,发挥最大的潜能。
(四)多元课堂,满足学生求知欲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图片加文字的讲解形式已经很难满足他们,他们需要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制作成课件,通过这些课件,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大大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教师不能单纯地放映,表面上看似课堂容量扩大了,实际上学生只是充当了看热闹的观众,也就谈不上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创造性了。教师应该思考,哪些教学环节可以被多媒体教学代替,而哪些是不可以被代替的,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的考虑。
(五)宽容评价,给予学生支持
美术学科不同于数学、英语、语文等学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美术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其精神是完全自主的,他们对于美术作品所产生的或直观或间接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一定能感受到学生创作时的精神状态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分数来衡量作品的好坏。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非常主观的评价学生的作品,有时根本没有弄清学生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情感,只是单纯地从技巧上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是新课标理念不提倡的。美术教师要有宽容的胸怀来包容不同个性的学生以及他们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不以自己的好恶为评判标准,充分激发学生身上的潜能。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对好的方面大加肯定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中肯的建议,以鼓励为主,教师宽容的评判标准能让每个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和希望。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从传统教学方式过渡到创新的方式,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考虑个人特点,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学习,并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强化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作品采用最为宽容的鼓励性标准,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