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方施肥对油茶原油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2015-10-20林嘉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油茶脂肪酸原油

林嘉玉

摘 要:采用正交试验和配方施肥技术对盛果期低产油茶林进行原油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提高油茶林原油产量效果明显,试验处理的平均原油产量比对照增产71.5%。同时,配方施肥还可降低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其中: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指标为7.9%,比对照平均指标9.1%降低15%;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指标为9.1%,比对照平均指标8.0%提高13.8%;维生素E含量平均指标为20.8%,比对照平均指标14.6%提高42.5%。

关健词:油茶;配方施肥;产量分析;原油品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97-0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1]。油茶秋花秋实、抱籽怀胎,一年到头花果不断,常因养分不足树体生长缓慢、结实量下降,出现明显大小年等不良现象,严重制约着油茶产量与品质的提高[2]。据广西区植物研究所测定[3],一般油茶每生产100kg枝叶,需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营养素:N0.9kg、P0.22kg、K0.28kg,而每生产100kg茶果,需从土壤中吸收N1.11kg、P0.85kg、K3.43kg。由此说明油茶成林对肥料的需求量是十分迫切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林每年挂果量多,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也大,所以要使油茶优良无性系达到丰产栽培,施肥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2]。油茶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的木本油料树种,在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我省的广大红壤地区的适宜经济树种,一次种植,长期收益。油茶曾经在我省广为栽培,但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无论是产量和质量都处于萎缩状态。大量的油茶林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杉木、马尾松等针叶用材林,现有保存下来的油茶林大多数为品种低劣、产量低下的低产残次林。为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和质量,项目课题组在参考油茶施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3-20],根据试验地土壤和油茶林生长状况,在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开展了酸性紫色土壤上低产油茶林的配方施肥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现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油茶林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的14林班3大班6小班,面积10.3hm2;林分为20年生盛果期低产油茶林,品种为当地龙眼茶,林分密度为1 665株/hm2。试验地海拔350~450m,坡度15~20°;土壤为酸性紫色土,土层厚度100cm以上,腐殖质层5cm;pH值为5~6,有机质含量3.25%,,碱解氮含量为151.4mg/kg,速效磷含量为34.40mg/kg,速效钾含量为124.4mg/kg。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安排试验因素及水平(表1),选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处理,共设置3个区组,每一区组设一对照(ck),各区组面积6.3~6.6hm2,并设置保护行。肥料种类及来源:N肥为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尿素,总N含量≥46.4%;P肥为湖北金山集团钟洋磷化有限公司生产的钙镁磷肥,P2O5含量≥12.0%;K肥为加拿大进口的氯化钾,K2O含量≥600g/kg。施肥总量:为N、P、K3种肥料混合后的总量,以株为单位计量。施肥方法设计3种:环沟法为根系外围开挖的环形沟的施肥方法,沟宽20cm,深15~20cm;放射沟法为树盘内至根系外围开多条放射状沟的施肥方法,沟宽20cm,深15~20cm,内浅外深;穴状法为树盘内至根系外围开挖小穴的施肥方法,穴宽20cm,深15~20cm。施肥季节及次数:从2009年开始,每年分别于(3月上旬)、夏(6月中旬)、秋(10月下旬),按试验设计的次数和用量对油茶林每年进行1~3次施肥,连续3a。

2.2 油茶原油产量及主要成分含量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 于每年秋季油茶籽充分成熟后,连续3a对试验地内的油茶林进行原油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进行测定,其中:原油产量指标主要测定单位面积茶油产量;原油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委托“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原油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相关指标含量进行测定。试验数据使用DPS v7.55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配方施肥对油茶低产林原油产量的影响 经调查测定,通过正交试验结果表2的极差值(R)大小直观分析:油茶配方施肥试验的4个因素中,对油茶原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施肥总量(B),其次是施肥次数(D)、肥料配比(A)和施肥方法(C)。试验各处理经多重比较及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处理9(A3B3C2D1)为最优处理组合,即油茶林连续3年春、夏、秋三季采用放射沟施肥法,每株油茶树施入1.5kg复合肥(N∶P∶K=2∶1∶2),其单位面积原油产量最高,达213.3 kg/hm2(见表2-4)。试验结果还表明,配方施肥对提高油茶林原油产量效果明显,9个处理的平均原油产量比对照增产71.5%,其中增产最大的试验处理达111.8%(见表2)。

3.2 配方施肥对油茶原油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通过检测,试验油茶林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在国家限定标准(7%~11%)范围内,指标幅度介于7.1%~8.6%,平均指标为7.9%,比对照平均指标9.1%降低15%,以处理9的含量最低,为7.1%。。按照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要求,以饱和脂肪酸低者为优质品,说明通过配方施肥,降低了油茶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原油品质和食用价值。试验各处理的相关指标及分析检验结果见表5~7。

3.3 配方施肥对油茶原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通过检测,试验油茶林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指标为9.1%,比对照平均指标8.0%提高13.8%,以处理9的含量最高,达91.8%。按照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要求,以不饱和脂肪酸高者为优质品,说明通过配方施肥,提高了油茶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了原油品质和食用价值。试验各处理的相关指标及分析检验结果见表8-10。

3.3 配方施肥对油茶原油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试验油茶林原油维生素E含量平均指标为20.8%,比对照平均指标14.6%提高42.5%,以处理9的含量最高,达22.9%。按照国家加工食品质量检验要求,以维生素E含量高者为优质品,说明通过配方施肥,提高了油茶原油维生素E含量含量,提高了原油品质和食用价值。试验各处理的相关指标及分析检验结果见表11~13。

4 结论与讨论

(1)配方施肥对提高油茶林原油产量效果明显。试验的9个处理的平均原油产量比对照增产71.5%,其中增产最大的试验处理达111.8%,说明进入盛果期的油茶林需肥量大,进行科学施肥是油茶丰产的必要技术措施之一。试验以处理9(A3B3C2D1)为最优处理组合,即油茶林连续3a春、夏、秋三季采用放射沟施肥法,每株油茶树施入1.5kg复合肥(N∶P∶K=2∶1∶2),其单位面积原油产量最高,达213.3kg/hm2。

(2)通过检测分析,配方施肥可降低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含量,有利于提高原油品质和食用价值。其中:原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指标为7.9%,比对照平均指标9.1%降低15%;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平均指标为9.1%,比对照平均指标8.0%提高13.8%;维生素E含量平均指标为20.8%,比对照平均指标14.6%提高42.5%。

(3)试验地紫色土上生长的龙眼茶品种是福建省林业厅2008年重点推荐的优良农家品种,其经济性状优,出籽率、果油率较高,抗逆性强,优良性状具有较高遗传稳定性。该产区生产的“淮土茶油”2011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局第14号公告)。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该品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产区的地理标志产品——淮土茶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5):64-73.

[2]陈隆升,陈永忠,马力.油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6-10.

[3]陈秀华.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中国林业版社,1992.

[4]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50-655.

[5]陈延正.配方施肥[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朱海舟,陈培森,张金.土肥测试技术与配方施肥[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农业部,国家科委.配方施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8]周鸣铮.土壤肥力测定与测土施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9]黄崇熙,张津平,肖国民,等.油茶施肥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及效益选择[J].经济林研究,1996,14(2):25-26.

[10]唐光旭,张永生,唐丽湘,等.油茶栽培肥力配比的试验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8,16(4):20-22.

[11]潘晓杰,侯红波,廖芳,等.配方施肥对油茶中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2):82-84.

[12]刘欲晓,谭湘伟.油茶优良无性系林配方施肥促丰产试验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1,28(4):81-82.

[13]李培庆,龙伯央,宋永庆.S23307对油茶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5):551-555.

[14]张吉祥,吴家森.稀土微肥对植株生理指标及产果量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3):9-11.

[15]胡曰利.杉木人工林氮磷钾配方施肥的依据及应用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3,13(1):17-23.

[16]陈永忠,王湘南,彭邵锋,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果实含油率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25-28.

[17]汪洪丽,郭晓敏,赵中华,等.油茶生长量、产量与平衡施肥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6):73-75.

[18]庄瑞林.油茶低产林改造[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19]潘晓杰,侯红波.不同土壤类型的茶油树体营养元素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2):73-75.

[20]唐光旭,甘秋裕.茶油栽培肥力配比的试验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8,16(4):20-22.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油茶脂肪酸原油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放开我国原油进口权的思考
初探原油二元期权
“1吨原油等于7.33桶”的来龙去脉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