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桑树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
2015-10-20刘小芬徐青
刘小芬 徐青
摘 要:桑树的病虫害是影响蚕桑生产以及桑农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总结了海安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分析了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改变桑树病虫防治观念和加强培训宣传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海安县;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8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8-78-02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桑树的病虫害也随着发生了变化,对桑树种植者造成了重大损失。桑树的病虫害是影响蚕桑生产以及桑农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但是由于桑树病虫害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虫害的种类增多、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发生量激增以及发生期延长等特点。如何更好的对桑树病虫害进行防治,海安县相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降低了桑树病虫害对蚕桑生产的影响,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笔者在海安县蚕种场工作多年,多次参与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丰富的桑树病虫害防治经验,现将我县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对策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1.1 桑螟 桑螟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对桑树造成重大危害。桑螟的幼虫主要通过啃食桑叶的下表皮而对其造成损伤,经桑螟啃食后的桑叶往往只残留上表皮和叶脉,进而形成灰褐色的半透明状薄膜,这是桑螟虫害的主要特征之一。桑螟虫害主要发生在中秋或者晚秋,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份病害较为严重,严重时可导致桑园内桑叶全被啃食完,且其排泄物会污染桑叶,进而出现交叉感染,严重影响蚕的养殖。桑螟1a内一般发生5代,以第4代危害最大。由桑螟的生物特性可知,3龄后桑螟幼虫有吐丝卷叶的习性,所以在桑螟2龄是进行防治,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 尺蠖类 桑尺蠖类害虫主要包括桑尺蠖和艾尺蠖这2种害虫。桑尺蠖在我县各地均有发生,该害虫主要通过啃食桑树在春季新萌发的嫩芽对桑树造成危害。由于海安县地理位置特殊,决定我县长期出现暖冬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越冬的幼虫均有较高的成活率,进而对桑树造成严重的危害。该虫害一般发生3~4代,其中1代和2代害虫数量较少,对桑树的危害较轻,但是3代害虫数量较多,往往对桑树造成重大危害。有研究表明,桑尺蠖在1代、2代和3代的最高峰时,其数量分别可达到1 500~3 750头/hm2、1 725~37 000头/hm2、17 500~200 000头/hm2。其每年的发生期比往年推迟5~6d,比如,我县在2012年8月6~10日桑尺蠖2代幼虫危害达到高峰期,而在2013年8月11~15日为桑尺蠖幼虫的高峰期。
1.3 其他害虫 对海安县蚕桑养殖业造成损害的害虫还有桑毛虫、桑橙瘿蚊、桑天牛、桑叶蟠、桑蓟马等。桑毛虫是一种食害桑叶的重要害虫,在江苏、浙江1a发生3代,间有不完全的4代。桑橙瘿蚊一般发生在第5或者6代,该害虫在幼虫时通过侵入嫩芽的内部,并在嫩芽内吸取叶汁,影响桑树新梢的生长,进而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桑蓟马、桑叶蜡属等微体昆虫,主要通过吸食叶汁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其受天气影响较为明显,多发生在干旱的季节,对一些套作的桑园和退耕田危害较大。
1.4 桑树病害 桑树病害的种类较多,有资料显示,海安县曾发生过褐斑病、桑膏药病、紫纹羽病、干枯病、叶枯病、赤锈病以及桑疫病等等,其中以桑疫病和褐斑病为易发生病,其他病害发生较少。桑疫病一般发生在春季降雨量少,5月份降雨量多的天气,该病的发生主要以缩叶形为主,部分以黑枯型发生,根据以往我县桑疫病发生情况可知,该病的平均病株率为3.5%。褐斑病在海安县也较为常见,该病在发病初期常见桑叶正面和反面有芝麻大小的水渍暗色病斑,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病斑逐渐增大,且斑点的中部逐渐变为淡褐色;在阴雨天气病斑常吸水膨胀,呈烂叶状;在干旱天气,病斑常从中部裂开。
2 桑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重视农药防治,忽视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防治较为简单,加上桑农知识水平有限,桑农对桑树常发生的病虫害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过度重视农药防治,忽略了综合防治。另外,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相对提高,一些简单、效果好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修剪枯枝、除草松土、束草诱杀以及开沟理墒等农业措施,因这些措施具有见效慢、费时费工等缺点,逐渐被桑农所抛弃,最终导致桑农过度依赖农药防治,忽视了综合防治。
2.2 农药品种单一 因为桑农种植桑树的主要目的是采集桑叶用于蚕养殖。蚕也是一种昆虫,如果使用剧毒的农药对桑树进行病虫害防治,往往会对蚕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桑树病虫害防治所用的农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蚕桑业及时将桑树的种植业与蚕养殖业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起来,桑虫防治和家蚕养殖两者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农药的选择是关键。对于桑树病虫害防治的农药有2个要求:一是对桑树的害虫具有高效、光谱;二是对家蚕安全、易降解,对环境无污染。这是因为对桑树防治农药的选择具有以上2个限制条件,所以用于桑树防治的农药较少。
2.3 技术不到位 桑树病虫害防治中技术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桑农缺乏统防统治、适时防治的观念。看到桑树上有害虫就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并错误的认为杀虫越多,防治效果越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导致了在晚秋时桑螟等害虫发生量大,与家蚕争叶。二是防治靶标不到位。由于桑农受教育水平有限,其对害虫的生长习性了解不足,这就导致其在选择农药的种类和喷洒的部位具有一定的错误性,进而影响防治效果。三是防治浓度随意提高。许多桑农错误的认为喷洒农药的浓度越高,防治效果越高,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随着农药使用浓度的增大,害虫产生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大,加上可用于桑树病虫害防治的种类较少,这就为以后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了困难。
2.4 防治观念片面 相关管理部门和桑农对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观念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主要体现为重视短期防治,忽视长期防治,如重视春夏季的病虫害防治,忽视冬季病虫防治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杀虫越多越好,忽视了桑树林生物多样性和家蚕的安全性,忽视了病虫害天敌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同时破坏了桑园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桑园病虫害发生的几率;缺乏统防统治观念,对害虫迁移、交叉危害认识不全面,常对因害虫迁移导致的交叉病虫害预测不到位。
3 防治桑树病虫对策
3.1 建立桑树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成立桑树病虫害防治小组,并指定相关领导负责,做到责任到人,并搭建相应的桑树病虫信息平台,将桑树的病虫信息进行共享,用于服务实际生产。及时对桑树林内病虫进行调查和检测,对桑树病虫害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当爆发桑树病虫害时应该快速反应,并进行处理。建立相应的病虫害发生预警机制,认真做好防治工作。分析当地气候情况,并调查桑树中害虫的种类和基数,定期对桑树林中害虫进行观察、跟踪,并将害虫的种类与数量与当地天气情况进行结合,把握桑树林中害虫的发展情况,确定防治的主要对象。
3.2 改变桑树病虫防治观念,控制用药次数 改变过分重视和依赖农药防治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桑虫是桑园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充分利用桑虫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如利用桑毛虫的天敌是桑毛虫绒茧蜂等,在桑园内适当的放养桑毛虫绒茧蜂,可达预防和控制桑毛虫虫害的目的。在对桑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充分考虑到桑园的平衡性和桑树的补偿能力,杜绝“见虫用药、杀虫越多、害虫越少、效果越好”的现象,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并根据桑园内优势害虫种类,选择安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在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前,应该充分调查害虫的发生基数,掌握害虫的发生趋势,确定防治时间;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该交替使用化学农药,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努力做到“统一药剂、统一浓度、统一时间、统一方法”。
3.3 加强培训宣传,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狠抓技术培训,对桑农开展各种形式的病虫害防治培训。各乡镇等也应该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相应的培训,并将各种病虫防治方法和资料印成手册发放到各村的桑农手中。在害虫发生前几天召开各蚕桑站长会议或举行培训班,落实各桑园病虫害防治措施,强化治虫的组织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病害虫爆发的情况,采用电视新闻、专题、流动字幕、广播、报纸以及网络和手机短信等媒体,向桑农发布害虫的爆发情况及防治办法,宣传桑园治虫的重要性。科技示范带动。对各乡镇的蚕桑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培训,并发放技术资料,然后通过科技示范户示范辐射到每个小组的蚕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桑园治虫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桑树病虫灾害的环境制约机制探讨[J].蚕桑通报,2006(1):50,69.
[2]戎世芳.海安县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主要做法[J].北方蚕业,2011,32(3):62-63.
[3]韦红群,冯奔,蓝必忠等.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4(10):63-64.
[4]仲春梅.海安县城东镇桑树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江苏蚕业,2014,36(2):29-32.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