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2015-10-20翟玉龙

中国扶贫 2015年17期
关键词:镇雄县全县发展

翟玉龙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是享有“母亲河”“美酒河”美誉的赤水河发源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煤炭基地县、省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和革命老区县。全县面积36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254个村(社区),有彝、苗、白、回等17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达157万人,为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

推进贫困地区发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始终是全县工作的重点。“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百万人民,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大思路谋发展、大规模打基础、大手笔推项目、大气魄抓产业”的扶贫思路,不断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项目整合,着力加大综合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规划、集中投入,相互配套、形成合力,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切实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十二五”以来,镇雄县共投入扶贫资金6.2亿元 ,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0.36亿元,实施了连片开发项目1个,整乡推进项目7个,省级整村推进488个,市级整村推进43个,深度贫困村整村推进7个,完成革命老区项目建设点12个,取得了极为明显的综合效益,达到了建成一个、脱贫一个、带动一片的扶贫效果,助推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实现14万人稳定脱贫。

(二)坚持产业培育,着力增强扶贫造血功能。镇雄县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按照“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活三产”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体系。全县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为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一五”末的2400元增长到现在的6400元,增长了2.7倍,产业扶贫的巨大效益充分显现。

(三)坚持基础打造,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交通建设提速推进,成贵高铁、镇毕高速快速推进,隆黄铁路获得批准,镇牛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工业园区二级路连接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公路等级化率提高了19.3个百分点,达37.67%,长期制约镇雄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打破。苏木水库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实施,有效解决了85万农村居民和16.7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田有效灌溉保证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30.73%。农网改造升级进度加快,全县农网户表改造达18.1万户,农网覆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53.19%,农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有望在2016年全面得到解决。

(四)坚持民生改善,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十二五”以来,镇雄县累计完成民生支出169.3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3.34%。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整合资金10.4亿元实施了一批连片开发、整乡推进等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92亿元消除茅草房4.9万户。

(五)坚持素质提升,着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镇雄县始终以宣传教育为着力点,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科技、法律、健康、市场经济等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技能,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新建完全小学10所、初级中学10所,新建农家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站、农民健身场所近1000个,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23万户。共组织培训2600余期近30万人次,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六)坚持社会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认真组织实施“百千万帮扶工程”,启动“十万党员进农家、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县级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制度,高位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实行“5+X”的挂钩扶贫模式,共有16家市级以上部门和83家县级部门对全县93个贫困村进行驻村帮扶,累计投入部门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各种渠道累计捐资达1亿元以上,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只有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可持续的措施,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才能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

下一步工作中,镇雄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2015年-2020年,每年实现8万以上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到2020年,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28元以上,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帮扶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基本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基本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核心所在。以特殊困难群众的脱贫为突破口,以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五个到村到户”作为抓手,缺什么补什么,实施点对点的精准扶贫。按照“长期、短期结合,大、小项目结合,产业扶贫和培训转移就业结合”的原则,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到户帮扶责任制,采用靶向疗法,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精确制导,精确“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全面落实挂钩帮扶责任制,将全县20个贫困乡镇、196个贫困村分解落实到各级挂钩帮扶单位,每两年一轮,用6年时间,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的帮扶全覆盖。

(二)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产业发展是从根本上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力实施水、电、路、房屋改造等基础工程,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向特困区域、贫困村延伸、倾斜。一是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面解决“十二五”规划内的农村居民和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二是加大农村农网改造升级力度,不断提升供电质量和保障能力。到2016年,农村户表改造率达100%,有效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行政村村村通客运车辆。四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和安居工程建设。到2020年,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全面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三)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不断改善发展条件。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是扶贫开发的着力点。一是抓产业基地。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找准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为主要目标,在强化雨润、新同兴、小五金、水晶项目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与当前镇雄产业契合度高的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与产业相关的项目,延长产业链。三是抓土地流转。大力推广镇雄县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走“公司+农户”的路子,探索股份化扶贫模式,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公司,让农民以土地入股有收入,在公司务工有收入,拓展增收渠道,确保稳定增收。

(四)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能力是扶贫开发的主要目的。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致力发展高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努力抓好全民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科技教育,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智力保障。

(五)大力实施社会扶贫,凝聚扶贫强大合力。积极搭建社会扶贫工作平台,使贫困地区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有效对接,使想扶贫的能参与、想捐赠的有渠道。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广泛动员组织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凝聚各方面参与扶贫事业的巨大能量,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六)大力实施党建扶贫,努力实现互融互促。加强基层党建、激发组织活力,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保证。镇雄县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致富示范作用,努力培育党性坚定、业务精通、敢闯敢试、吃苦耐劳的基层干部和新型农民,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高效务实开展工作,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人才支持,推动扶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猜你喜欢

镇雄县全县发展
镇雄县坡头镇海塘历史遗留硫磺冶炼废渣综合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初步验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镇雄县总工会:为高考考生助力
镇雄县总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
镇雄县总工会: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