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西北贫困村的脱贫“交响曲”
2015-10-20李晓明
李晓明
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采用“1+11”创新培训模式,先后为闽、甘、宁三省32个县培训458位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蓉中培训基地为期1个月的“换脑”,成功地点燃了学员们的创业激情,点亮了他们的梦想之灯。部分学员已经在大西北这片广袤又贫瘠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圆他们创业计划书上的梦想。为了进一步助燃学员回村创业,蓉中培训基地指导组不远千里赴甘、宁,指导帮扶学员创业,谱写了一首首铿锵有力的“脱贫”乐曲。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七营镇北咀村的学员许丽华来说,雄浑激昂的牛哞哞声,是她带领62户村民脱贫致富的美妙乐曲。
哞哞哞……每天黎明时分,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富康养殖专业合作社里便会上演热闹的交响曲,许丽华也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许丽华,一个贫困农民的女儿,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命运也随着改变,毕业后在城市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2012年春节回家,家乡依旧一贫如洗,在破旧、低矮的土坯屋前,衣着脏乱、满脸土垢,眼神迷离的小孩形象久久萦绕在她脑海里,她仿佛看到了孩提时的自己。一个强烈的想法占据了她的脑海:我要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养牛。
春节过后,她就远赴山东、山西进行项目考察。经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养殖肉牛很适合自己的家乡,因为这里有山场、土地等养殖场地和丰富的饲料来源,如能采用“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就可以带动几十家农户创业,共同实现致富梦。
如今,在北咀村,一排排蓝色彩钢瓦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分外耀眼,这就是许丽华创办的海原县康复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牛舍10座4500平方米,已存栏“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及“秦川牛”400头,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每年肉牛饲养量达1500头,现已带动62户贫困户发展养殖行业(本村42户,外村20户),成员户年平均增收16130元。
2015年3月27日-4月27日,许丽华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闽、甘、宁第二期培训班”的学习,通过系统的理论、实践学习,她感到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是啊,作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她有责任,也有义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压力来了,想法就一个劲地蹦出来。在合作社里成立良种肉牛繁殖基地,这样既能解决从外地采购的牛犊水土不服的适应问题和本地的牛品种不纯,生长缓慢,导致周期长、成本大、利润低等问题,又能为30位贫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还能继续带动100户以上的农民走上致富路。目前,她积极在筹备中。
对甘肃省宕昌县的学员杨水龙来说,奶声奶气的兔咕咕声,是他带头创业脱贫致富最美妙的乐曲。
“以前根本不知道兔子还能叫,现在听到兔子们欢乐的叫声,就像美酒,令我陶醉”,杨水龙如是说。杨水龙是一位90后的帅小伙,出生在贫困村的他,早早就辍学出去打工,但身在外,心在家,每天牵牵挂挂的是家乡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人。
终于,“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的东风,跨越千山万水,飘到了杨水龙贫穷的家乡。听说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要帮助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杨水龙心动了,与其在外边务工,还不如回乡带动村民致富。通过选拔,他成功突围,成为培训班的一员。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他的创业激情有了,创业项目(獭兔养殖)也有了。
然而,对于没有任何创业基础的杨水龙来说,创业艰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创业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资金,对于出生在贫困户家庭的他来说,创业资金就像个天文数字,想都不敢想。找亲戚朋友借,大家都是勒紧腰带过日子,找他们借犹如让他们雪上加霜。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找银行贷款,几经波折,通过自家房子的抵押,他终于从银行贷了9.6万元,钱不多,但前期投资足矣。资金问题解决了,其他事情就都水到渠成,基地、兔笼具、颗粒饲料机很快都有了,硬件完备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渭源县学习獭兔养殖技术和管理……从4月27日在蓉中培训基地结业后,到现在,他的獭兔养殖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有种兔150只,产小兔16窝,共120只小兔。当然,这样的小打小闹最多只能养活自己,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獭兔养殖规模,并成立瑞龙獭兔养殖农户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真正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的学员郭利平来说,洋洋盈耳的羊咩咩声,是带头创业脱贫致富最美妙的乐曲。
对于郭利平来说,每天最惬意的时光,就是看着羊群成群结队,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他的宝,更是全村贫困户的宝。
到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培训前,郭利平的主业是新鲜花卉销售,在原州区的繁华地段,他拥有门店,也有房子,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以上。养羊作为副业,只是他事业中的一小块拼图。
培训后,郭利平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贫困村先富裕起来的人,有责任,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乡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况且自己有现成的基地,只要通过改变经营模式,让利于民,村民不但可以增收,自己的收益也能提高,是双赢的结果。
培训一回来,他就扩大了养羊基地,并成立了荣甲牛羊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他通过两种方式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第一是送母还羔,为贫困村民提供造血功能,同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羊进行销售;第二是和贫困村民签订协议,做他们的担保人,帮助他们解决贷款难的问题,风险很大,但他相信村民。
如今,养羊合作社成了郭利平的主业,每天奔波30公里,来往于繁华的区中心和落后的贫困村之间,他无怨无悔。“只要能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累点、苦点算什么”,他说道。
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班的培训工作还在进行着,在贫困村贫瘠的土地上空,不断传来一首首收获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