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
2015-10-20丁新志
丁新志
根据组织安排,作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要驻村扶贫三年。抱着接受社会、村民的大考验,再修一个“大学文凭”的心态我来到了江田村。从初步了解村情民情、谋划厘清发展思路到现在各方面工作全面拉开框架已经将近八个月了。时间不长、感想不少。
八个月的工作情况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塑造良好党风、村风、民风。结合乡党委开展的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党员联系走访“1+10”活动和党员冬训活动,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两次,为全体在村党员上了两次党课。将全村130余户村民全部走访了一遍,不少困难户和特殊家庭做到每周走访1-2次。通过走访和交流,了解了村情民情,将党的政策及时传达给各个党员和村民,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年突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好入口关、畅通出口关。要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建党对象率先垂范,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对不能以党员身份要求自己的,建议重新考虑入党动机,入党程序暂时予以中止。同时,建立机制、配强力量、加强宣导,大力塑造新的村风民风。现在村民随手往河道扔垃圾、倒垃圾的现象很少了,直接往河道里倾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全面杜绝了。通过各项措施的推进落实,村民动辄上山砍树、破坏公共财物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制定扶贫开发计划,推进项目建设。根据新的扶贫标准,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并登记造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摸底调研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召开村两委会,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要求,制定了2015-2017年扶贫开发计划。未来三年村里将全力实施好5个产业发展项目和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重点推进农村电网改造、电信杆线迁移、农民文化乐园(村部改扩建)、中桥谈心亭项目、吴边排水渠、下桥护岸工程、村内旱厕改造、农副产品加工机械配置、清水鱼养殖二期9个工程。
协调各方支持,力推江田快速发展。八个月来,先后邀请市委宣传部、市文投公司、市国土局、县人大、妇联、科技局、扶贫办、文联、文化委、县水产站、县茶叶局、屯溪长干小学等单位30批次近200人来江田村调研扶贫慰问,争取和落实帮扶资金近60万元。积极了解文化、农业、林业、水利、新安江保护等部门扶贫资金安排情况,为项目编制和资金争取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将江田村特殊家庭和特别贫困户与社会爱心人士对接,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资金12000元、衣物500件,建立长期手拉手16组,帮扶贫困户和特殊家庭子女一直到高中或大学。
八个月的工作思考
江田村共有贫困户34户10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在贫困人口中,因残疾致贫的7户14人,因病致贫的6户26人,因缺乏劳动力致贫的18户53人,因缺乏技术难以脱贫的3户12人。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村庄出现边缘化,虽然205国道穿村而过,但黄塔(桃)高速路开通后,江田村车流、人流剧减,农副产品外销渠道不畅,部分家庭出现返贫。二是空巢村现象严重,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无力从事农业产业的工作。三是村民思想保守,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弱,多是按照传统方式发展农业生产,产业结构单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只停留在原材料销售上,难以提高附加值,农民增收困难。
从江田村的具体实践来看,个人认为“扶贫要扶心、扶硬先扶软”,需要做到“五个结合”才能系统实现国家扶贫工作初衷,真正达到扶贫工作目的。
一是经济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通过思想扶贫,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提升文化素质,强化法治社会依法依规办事意识,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强调政府政策仅是托底,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思想。经济扶贫是切入点,最根本的是对整个贫困村文化重塑、整体改造。
二是公益事业与产业项目相结合。初入农村总是想打开工作局面,基础设施方面肯定积极努力争取各方支持、想方设法推进,可是综合各方要求肯定是事与愿违的。启动公益项目,张三说产业要先发展,推动产业项目,李四说基础设施要先行。国家扶助贫困村的资源、资金、政策体现在每个贫困村上总体是有限的,如果没有总体宏观把握的能力和定力,很容易被各式意见左右,举棋不定,无从下手。首先要集中智慧,找到最大公约数、大部分人的民意,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干好一两件事,无论是公益项目还是产业项目。由此打开局面,凝聚人心。
三是能人经济与弱势群体相结合。贫困村中也有能人。如何发挥能人效益,让村中走出去的能人或其他能人来村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值得思考。要牵线搭桥,想办法让各类生产资料要素向能人经济集中,发挥能人发展经济的自身优势,带动村内项目的发展。同时,积极组织贫困人群、弱势群体参加各类学习培训,适应能人项目就业和技能需求,抓好劳动力资源开发,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创业,以创业促脱贫,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是普遍致富与项目带动相结合。鼓励一些适于农村经营发展的小项目进乡村,鼓励外来资金项目进入农村,参与或激活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为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拓宽渠道。大力推广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定做和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三来一加”模式,充分发挥农村闲置劳动力资源优势,使广大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做到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两不误,以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这对保护好低收入群体,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村集体发展与项目发展相结合。近年来国家各类政策和资金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美好乡村、新农村、贫困村脱贫改造等项目推进,贫困村总体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现象逐步减少。但绝大部分贫困村虽然投入了几十万、几百万,有的美好乡村甚至投入了上千万,但村集体经济收入甚微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旦国家停止扶持和资金注入,村级运转仍然举步维艰。今后要考虑将有限的扶持资金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扶贫开发相结合上。比如以股权投资的形式参与扶贫项目,即贫困户与村集体按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按收益或者定额方式参与分红,从而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提高贫困收入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