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唐诗·周贺集》诗歌来源考

2015-10-20陈清杨玲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英华全唐诗文苑

陈清,杨玲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全唐诗·周贺集》诗歌来源考

陈清,杨玲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全唐诗·周贺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周贺诗集,收罗了编者所能看到的不同版本周贺别集和不同时代唐诗总集、选本,甚至方志等书中所录署名周贺的诗歌。《全唐诗·周贺集》沿用宋刊本《周贺诗集》体例,其诗歌主体也来自此集。

《全唐诗·周贺集》;系统;诗歌来源

周贺,字南卿,东洛人(今河南洛阳),晚唐诗人的代表人物。周贺早年削发为僧,法号清塞,曾居庐岳为浮屠,客南徐亦久,后来少室、终南间。周贺主要生活在元和六年(812)至开成四年(839),在此前后的踪迹均无据可考,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唐摭言》卷十、《唐诗纪事》卷七十六、《郡斋读书志》卷四、《唐才子传校笺》卷六。周贺诗现存九十多首,著有《周贺诗集》一卷,至今流传于世。

现存周贺诗集有《周贺诗集》和《清塞诗》两个系统,《周贺诗集》主要有宋刊本,《清塞诗》主要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唐四僧诗·清塞诗》、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唐僧宏秀集·清塞诗》、四部丛刊明嘉靖本《唐诗纪事·清塞诗》等。

宋刊本《周贺诗集》是迄今所见周贺诗最早最系统的版本,四部丛刊也是以此本为底本。此本收录周贺诗七十七首,而《文苑英华》只收录周贺诗二十五首,可见其完整性。

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唐僧宏秀集·清塞诗》是《清塞诗》的代表。汲古阁藏《清塞诗》二卷,识云:“坊间《清塞》、《周贺》离为二集,篇章互混,其《留题姚郎中》至《送僧》四十五首,乃菏泽李龏编入《唐僧弘秀集》中者。因去其重复,又编四十五首,厘为上、下卷,仍其旧名。”[1]

《全唐诗·周贺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周贺诗集,共一卷,载于《全唐诗》第五百零三卷,共收录93首诗,较宋刊本《周贺集》多十六首,较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多四十八首,那么较宋刊本《周贺集》多出十六首分别出自何处?这些都是研究者感兴趣之处,但迄今尚无明确答案。

一、诗歌主体及增补诗来源

《全唐诗·周贺集》沿用宋刊本《周贺诗集》体例,诗歌主体也来自此集。《全唐诗·周贺集》并未袭用原书诗歌顺序,仅将从各处广泛搜罗的所谓周贺逸诗增补到原各类诗体末篇之后。如在末篇《城中秋作》之后增加了十六首独创诗,其中包括七首五言律诗《题何氏池亭》、《送表兄东南游》、《送张諲之睦州》、《赠王道士》、《宿李枢书斋》、《杪秋登江楼》、《秋宿洞庭》,六首七言律诗《赠厉玄侍御》、《送韩评事》、《宿隐静寺上人》、《上陕府姚中丞》、《送郭秀才归金陵》、《重阳》,一首六言律诗《送李亿东归》,以及两首绝句《送蜀僧》、《过僧竹院》。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全唐诗·周贺集》所增补的周贺别集祖本最早的宋刊本《周贺诗集》未收的十六首主要出自《文苑英华》、《全唐诗录》、《唐诗纪事》、《唐诗归》等,按增补顺序来看,具体如下:

第一首《题何氏池亭》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三百十六,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唐僧宏秀集》卷四、《石仓诗选》卷一百七、《古今禅藻集》《全唐诗录》卷七十一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三百十六。

第二首《送表兄东南游》最早见于《唐四僧诗》卷四,其后《唐僧宏秀集》卷四、《石仓诗选》卷一百七亦收录,可见其源于《唐四僧诗》卷四。

第三首《送张諲之睦州》出《刘长卿集·送张栩扶侍之睦州》,《唐四僧诗》卷五、《唐僧宏秀集》卷五、《古今禅藻集》卷四、《全唐诗录》卷七十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七十四亦收录。(按:刘长卿于大历十一年秋曾为睦州司马,而张栩为刘长卿任睦州司马的同僚,周贺未曾于睦州任职。而南宋书棚本《周贺诗集》无此诗,此诗歧异该是始于《唐僧宏秀集》卷四清塞。且张諲之为盛唐刑部员外郎与周贺时代相去甚远,此诗应为刘作。)

第四首《赠王道士》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二十九,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唐诗纪事》卷七十六、《唐僧宏秀集》卷五、《全唐诗话》卷六、《蒿书》卷十三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二十九。

第五首《宿李枢书斋》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十七,其后《全唐诗录》卷七十一,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十七。

第六首《杪秋登江楼》最早出自《文苑英华》卷三百十三,其后《唐诗纪事》卷七十六、《全唐诗话》卷六、《全唐诗录》卷九十八、《唐诗归》卷三十二、《唐诗叩弹集》续集上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三百十三。

第七首《秋宿洞庭》可见重出刘长卿《松江独宿》,又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九十二、其后《石仓历代诗选》卷四十八、《唐诗品汇》卷六十四、《文章辩体》外集卷二、《雅伦》卷二十一、《全唐诗录》卷三十四。本诗从《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元和郡县图志》二五栽,松江属……宋书棚本《周贺诗集》不收,《唐诗纪事》七六误入周下。”[2]111

第八首《送李亿东归》可见重出自《温庭筠诗集》、《诗法》卷十,其后《唐诗品汇》卷四十六亦录。此诗应为温诗。“四部丛刊景铁琴铜剑楼宋刊本《周贺诗集》无……李亿大中十二年(858)进士……周贺稍早……”[3]367

第九首《送蜀僧》最早见于《唐四僧诗》卷五,其四部丛刊后《万首唐人绝句诗》卷六十三、《唐僧宏秀集》卷四、《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古今禅藻集》卷四亦录,可见其源于《唐四僧诗》卷五。

第十首《过僧竹院》最早见于《唐四僧诗》卷五,其后《万首唐人绝句诗》卷六十三、《唐僧宏秀集》卷四、《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古今禅藻集》卷四亦收录,可见其源于《唐四僧诗》卷五。

第十一首《赠厉玄侍御》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一,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唐僧宏秀集》卷四、《众妙集》、《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古今禅藻集》卷五、《众妙集》、《唐诗品汇》卷八十八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一。

第十二首《送韩评事》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三百十八,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唐僧宏秀集》卷五、《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全唐诗录》卷七十二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三百十八。

第十三首《宿隐静寺上人》最早见于《唐诗纪事》卷七十六,其后《天台集》前集卷下、《天台山全志》卷十八、《嘉定赤城志》卷二十八、《唐诗镜》卷四十八、《全唐诗录》卷九十八亦收录,可见其源于《唐诗纪事》卷七十六。

第十四首《上陕府姚中丞》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一,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唐僧宏秀集》卷五、《古今禅藻集》卷五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二百六十一。

第十五首《送郭秀才归金陵》最早见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七十九,其后《全唐诗录》卷七十二亦收录,可见其源于《文苑英华》卷二百七十九。

第十六首《重阳》最早见于《唐诗纪事》卷七十六,其后《唐四僧诗》卷五、《全唐诗录》卷七十二亦收录。又见《鲍溶诗集》题为《九日与友人登高》。

二、不足之处

《全唐诗·周贺集》的优点在于收诗全面,编者竭尽所能搜罗了当时所能见到的署名周贺的诗,其贡献显而易见。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其一,校勘不精。如《休粮僧》一篇“唯留温药火,未写化金方”[4]5719,《文苑英华》卷二十三作“不写化金方”,而《全唐诗》并未作任何说明。又如《送友人》中“浮楫背潮行”,《文苑英华》卷二百七十九作“浮楫皆潮行”全唐诗也未注明。其二,误收他人诗。如《送李亿东归》出自《温庭筠诗集》、《诗法》卷十,其后《唐诗品汇》卷四十六亦录。应为温庭筠所作,却误收为周贺诗。又如《送张諲之睦州》,经上文考证应为刘长卿所作,误收入周贺诗集。

[1]赵荣蔚.晚唐10家诗文别集提要[J].盐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39-43.

[2][3]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4]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责任编辑 史素芬)

Chen Qing,Yang L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

I207.227

A

1673-2015(2015)03-0057-03

2015—01—27

陈清(1990—)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杨玲(1989—)女,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唐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华全唐诗文苑
文苑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breaking of aluminum particle shells
Empirical Likelihood for Partially Linear Models Under Associated Errors
文苑仲美术作品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QUANTILE ESTIMATION WITH AUXILIARY INFORMATION UNDER POSITIVELY ASSOCIATED SAMPLES∗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文苑·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