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桑一年二造栽培梢果生长及其相关性分析

2015-10-20林建忠赖瑞云张雪芹钟赞华谢志南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果桑枝梢果柄

林建忠,赖瑞云,张雪芹,钟赞华,谢志南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6)

果桑一年二造栽培梢果生长及其相关性分析

林建忠,赖瑞云,张雪芹,钟赞华,谢志南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生理生化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6)

利用大棚栽培设施开展果桑一年二造栽培试验,探讨二造栽培中植株梢果生长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造枝梢生长性状中结果枝长度(42.20 cm)、结果枝占枝梢的比率(98.40%)明显高于第二造结果枝长度(36.90 cm)、结果枝占枝梢比率(43.30%);果实生长性状中结果枝着果数(5.00粒·枝-1)、单果重(5.60 g)亦均高于第二造(3.60粒·枝-1、2.20g)。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粗度与着果数、单果重、果穗长相关性较好,果实单果重与果穗长、果径及果柄长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果桑;一年二造;梢果生长性状;相关性

果桑Morus spp.为桑科Moraceae桑属多年生落叶果树[1],以产果为主,与传统叶桑树较大的区别是其果大、产量高、果实品质优[2]。桑果既可食用,又可入药[3],果肉多汁,滋味甘美,是水果中的珍品,被誉为“第三代水果”[4—5]。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果桑也不断应用于自由采摘园,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6—7]。然而,果桑应用栽培模式通常是一年一造栽培[8],一年二造栽培少见报道[9—10]。本研究利用大棚设施开展果桑一年二造栽培试验,对果桑二造栽培中的枝梢生长性状及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并对梢果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第二造果桑,探讨二造栽培中梢果的生长规律,进而为建立大棚果桑一年二造栽培新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大棚温室内进行。试验用果桑为2年生袋装植株,定植于无纺布种植袋(袋径60 cm、袋高50 cm),经过5~6次修剪,分枝数较多。平均株高128 cm,平均冠幅134 cm × 148 cm。大棚内全年最低温5 ℃,最高温40 ℃。土壤为普通园土,肥力中等。

1.2试验设计

果桑一年二造的栽培模式为:第一造修剪期1月中旬,抽梢及抽花穗期1月下旬至2月中旬,开花期3月,果实生长发育期3~4月,第一造果成熟期4~5月,植株营养生长期5~7月;第二造修剪期8月上旬,第二次抽花期9月,第二次开花期10月,第二造果生长发育期10~11月,成熟期11~12月。

本研究随机选取果桑袋栽植株10株,分别于第一造(4~5月)、第二造(11~12月)果实成熟期对植株的枝梢生长性状及果实性状进行观测,统计每株总枝梢数、结果枝数,同时选择6条结果枝观测其母枝粗度、结果枝粗度、结果枝长度、结果枝叶片数等枝梢生长性状以及着果数、单果重、果径(横径)、果柄长、果穗长等果实生长性状。上述除总枝梢数、结果枝数外,各项性状统计值为观测数据的平均值(性状重复数n = 60)。

1.3观测方法

母枝和结果枝粗度用游标卡尺观测,精确度0.01 cm;果实及果柄长用直尺测量,精确度0.1 cm;结果枝长用钢卷尺,精确度为1 cm;总枝梢数、结果枝数、结果枝叶片数及着果数直接计数。

1.4统计方法

对各观测性状数值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统计分析分布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同时对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11]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枝梢生长性状

从表1可见,第一造结果枝长17.0~70.0 cm,平均为42.20 cm,观测值的变异系数28.91%;第二造则为9.00~64.00 cm,平均长36.90 cm,变异系数为46.13%。第一造的结果枝长于第二造,观测值间差异较小。第一造结果枝叶5~15片,平均为10.10片,变异系数20.79%;第二造则为5~24片,平均为12.20片,变异系数25.41%。第一、二造的结果枝粗度分别为0.30~0.65 cm及0.30~0.85 cm,平均粗度分别为0.46 cm和0.54 cm,其变异系数相近,分别为17.39%、20.37%。第一造的母枝粗度为0.43~1.00 cm,平均为0.63 cm,变异系数19.04%;第二造则为0.65~1.90 cm,平均为1.23 cm,其变异系数21.95%。第一、二造的结果枝数分别为52~129条和10~25条,平均值分别为88.30条和17.10条;总枝梢数分别为52~131条和32~50条,平均值分别为89.70条和39.50条。可见第一造枝梢中结果枝占总枝梢数的98.40%,而第二造枝梢中结果枝仅占总梢数的43.30%,说明第二造枝梢中仍有一半以上没抽花穗,这可能与第二造的修剪时期以及促花技术等有关。

表1 果桑一年二造栽培中枝梢性状调查Table 1 Investigation on the twig traits of the double cropping mulberry

2.2 果实生长性状

从表2可见,第一造、第二造结果枝的着果数分别为2~10粒和1~9粒,变异系数分别为30.00%和47.22%,平均着果数分别为5.00粒和3.60粒,第一造结果枝着果数明显高于第二造,且着果数较稳定。从果柄长、果穗长及果实横径来看,第一造果实三指标分别为0.50~2.00、2.80~5.00、1.40~2.00 cm,平均值分别为1.30、3.90及1.50 cm;第二造果实三性状指标分别为0.20~1.20、1.00~4.00及0.70~1.80 cm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70、2.80及1.40 cm。由此可见,第一造果实明显大于第二造果。单果重也反映出两造果实的差异,第一造果实单果重3.40~8.90 g,平均单果重5.60 g;第二造果实单果重0.50~5.00 g,平均单果重2.20 g。第二造果单果重仅为第一造果实单量重的39.30%,说明第二造果实偏小。只有加强栽培中培肥管理等技术措施增进果实生长发育,增大果实、提高果实单果重,才能有效地利用二造果,提高栽培效益。

表2 果桑一年二造栽培中果实性状调查Table 2 The fruit traits of the double cropping mulberry

2.3梢果性状相关性

二造栽培中,枝梢生长性状与果实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从表3可见,单果重与果实性状间密切相关,两造中单果重均与果长、果横径及果柄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除第二造果柄长达显著相关外),与着果数间也达极显著(第一造)或显著相关(第二造),说明果穗长、果柄长等果实性状对单果重存在显著影响。单果重与枝梢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仅与结果枝粗性状存在显著正相关(第一造),而与其余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结果枝的粗度对果实单果重影响显著。植株果实产量构成因素为单果重及着果数,从表3也可见,着果数与枝梢生长性状中的结果枝粗度最为密切,两造中着果数与结果枝粗度均达极显著(第一造)或显著(第二造)正相关,着果数与单果重(两造)、果径(第二造)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粗度与枝梢生长性状、单果重、果穗长、着果数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对于第二造果实着果数少、果实偏小等问题,可通过加强培肥等技术措施培育良好粗壮的结果枝来改进。

表3 果桑梢果性状间相关性分析Table 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its of twig and fruit

3 结论

果桑一年二造栽培试验表明,第一造中植株总抽梢数、结果枝数及结果枝长度均高于第二造,第一造结果枝占枝梢比率(98.40%)显著高于第二造(43.30%);第一造结果枝着果数、单果重、果柄长、果穗长及果横径等性状均明显高于第二造,第二造果要达到生产要求仍需进一步提升及改善果实性状。因此,栽培中若要进行二造果的开发利用可通过加强促花技术研究,采取更为有效的促花措施来提高第二造结果枝抽花率及着果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梢果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枝粗度与着果数(两造)、单果重(第一造)、果穗长(第一造)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果实单果重与果穗长、果横径及果柄长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桑一般一年开花结果一次,一年二造栽培研究与应用甚少[10]。本研究第二造果实性状虽明显差于第一造,但第二造果实与结果枝性状间存在密切相关,可通过进一步改善脱叶、修剪、加强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措施培育壮实结果枝,增进第二造果实生长发育,增大果实、提高果实单果重,从而提高栽培效益。

[1] 李志,叶青雷. 黑龙江省果桑繁育与栽培技术[J]. 北方蚕业, 2014,35(2): 39—40.

[2] 薛忠民,张正新. 果桑栽培关键技术[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14.

[3] 张文娜,姚清国,俞龙泉,肖宵,谷维娜. 桑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4): 8371—8375.

[4] 翁金月,金利思. 药食两用桑椹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药业, 2013,22(2): 88—90.

[5] 吴敏,张东雷,王爽,王展华. 桑椹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33(9): 214—217.

[6] 王蕾,牛瑞鹤,陈驰,郑必平, 杨斌, 谈建中. 不同果桑品种冬芽休眠特性的比较分析[J]. 中国蚕业, 2013,34(3): 11—13.

[7] 吴婧婧,梁贵秋,陆春霞,陆飞,何骥. 果桑及桑椹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7): 319—320.

[8] 王彦伟,勾现清. 无公害果桑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7): 115—117.

[9] 庄英,张照新,邹川洪. 大棚果桑种植及两次挂果技术[J]. 江苏蚕业, 2013 (2): 30—31.

[10] 虞崇江,汤庆坤,韦红群,马靖羽 ,陈德贤. 浅析桑树二次开花结果的原因及意义[J]. 广西蚕业, 2013,50(1): 23—25.

[11] 马育华.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5.

Study on the Growth Traits of Twig and Fruit in Double Cropping Mulberry and Their Potential Correlation

LIN Jian-zhong, LAI Rui-yun, ZHANG Xue-qin, ZHONG Zan-hua, XIE Zhi-nan
(Fujian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Botany, 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Xiamen 361006, Fujian China)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double cropping mulberry cultivated in greenhouse. The growth traits of twig and fruit as well as their potential correl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uit branches length (42.20 cm) and its percentage of total twig (98.40%) in the first cropping mulberr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econd cropping mulberry (36.90 cm in length and the percentage at 43.30%). As for the fruit traits of first cropping mulberry, the fruit count (5.00 per branch) and the weight (5.60 g)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e second cropping mulberry with 3.60 fruits per branch and 2.20 g for each fruit. Furth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coarseness of fruit branch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ruit count, fruit weight and length. In addition, the fruit weight also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ength of fruit and its stalk.

mulberry; double cropping; growth traits of twig and fruit; correlation

10.3969/j.issn.1009-7791.2015.02.014

S665.9

A

1009-7791(2015)02-0154-04

2015-06-04

林建忠,硕士,农艺师,从事果树技术推广工作。E-mail: 592885964@qq.com

猜你喜欢

果桑枝梢果柄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He knows he has wings
树的哲学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乡夏晨曲
台湾果桑全封闭式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总结
花生果柄脱落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