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开放性数学习题引发的思考

2015-10-20蔡婧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9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

蔡婧

摘 要 本文通过开放性习题的集中训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开展数学思维和方法交流,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完整的知识网络,真正体验和理解了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开放性习题 自主合作 问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35-02

新教材中的“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十分有益。因此,我在“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教学中,突出“开放”题训练,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照顾了各层面学生的情绪,把更多的空间和信任留给学生,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备课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理解沟通,达到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目的,我立足学生实际,进行了仔细的考虑和准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学习劲头也足,又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如果复习课只是题海战术,或者进行大量的口头练习和说理练习,学生肯定感到厌烦,也未必能长时间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于是,我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准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基础性习题,以及本单元的易错习题,最后还特别设置了一道自由发挥的开放性习题,为精讲、精练、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复习不是简单地知识再现,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课堂上,我首先通过“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同时开展了基础性判断题和填空题的练习。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简单,我把发言的机会都给予了学困生,但是我却发现有些学优生在举了几次手后,就低下了头。考虑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次序,直接抛出了最后一道自由发挥的开放性习题。例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根底面直径30厘米、高2米的圆柱形木头,结合圆柱、圆锥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来,并尝试解答。(课件出示)

这道开放性的习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大胆探求的欲望,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我先让学生对这道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结果写在本子上。在教室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能很快写出3个或更多问题。接着我提议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用“还有不同的问法吗?”“看谁想的多”“看谁想的妙”等言语激励学生创新,用竞争法促使孩子们想出不同的问题。最后进行全班交流,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学生的思维像插上了翅膀,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问题交流过程:

注:括号中的是学生或老师针对问题的及时评价语及适时的引导和点拨。

1.这根木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立即有人发言了:这道题要“注意单位换算”!)(“真细心!”,我赶紧评价。)

2.如果给这根木头包一层纸,那么至少得多少平方米的包装纸?(“至少”一词用得准确!)

3.如果把这根木头立起来,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就是求底面积)(立起来,想象的好!)

刚开始我特意提问的几个学困生,说出了本单元最基础的体积、表面积等重点问题。在我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中,学生接下来的回答思路就比较开阔了。

4.如果把这根木头截成5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小”字用的准确!)

5.如果把这根木头沿底面直径劈成两半,表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提到了半圆柱,爱动脑筋!)

这时甚至有同学站起来说:

6.这根木头有多重?(同学们从体积还联系到了密度这个概念。)

这时候我启发学生从单纯讨论圆柱到把圆柱和圆锥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开来。比如:

7.把这根木头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这是本单元的重点问题,为什么用“最大”呢?)

8.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削去部分的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多少?(把比的知识联系起来了,真棒!)

9.一个圆锥与这个圆柱等底等积,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

10.一个圆锥与这个圆柱等积等高,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

11.将这个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长方体,问这个长方体的的体积是多少?(启发学生讨论底面积要“最大”,那么底面应该是什么形状?)

“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再想想,看你还能想到什么?”在老师进一步的引导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精彩的回答频现:部分学生的问题中还涉及到了组合图形的灵活应用,比如:

12.从这根木头中挖出一个直径为20厘米,高为1米的小圆柱,挖完后剩余部分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甚至把最近学习的比例尺也联系了起来:

13.如果按1:100把这个圆柱缩小后画在图上,图上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还有学生提到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获得过程对他带来的灵感,如:

14.把这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6000平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米?最后,还有学生用这根木头想象挖空制作成一种木桶,并涂上油漆,计算花了多少钱?

……

下课铃声来的这样突然,问题还在继续,学生们沉浸在积极的思维游戏之中。由于部分同学还没有发言,或者更好的创意没来得及展示,最后我把这道开放性习题布置为课后的正式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学生们灵动的思维火花所感动,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3个至8个不等的设问和解答,就连平时做作业审题粗心的同学也准确算出了木头滚了3圈或5圈的面积,很多平时一再提醒而反复出错的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克服了,真的令人欣慰。

回顾这节课,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精彩的发现和收获,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生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而开放性习题的训练,营造了鲜活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的魅力。

二是做“欣赏者”,大胆放手。这节课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要大胆放手,做一个合格的欣赏者,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探索,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反思整合的过程,有一个自行消化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能积极主动的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自主自觉地发展能力。

三是适时激励评价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上,老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鼓励,如,“你的想象力好丰富!你很机灵!‘至少一词用得准确!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你水平显现出来了啊!你们的想法太奇特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还能想到什么?看谁的想法新颖?……”激起了学生的自豪和自尊,从而使学生更积极的去钻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采用开放性习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自由飞翔的翅膀,从而实现“无须刻意求佳境,自有奇峰报春晓”的理想境界。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
浅析现代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课堂中的运用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