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草莓大棚冬前小型昆虫发生规律
2015-10-20肖婷狄华涛杨敬辉庄义庆
肖婷 狄华涛 杨敬辉 庄义庆
摘要:随着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扩大和长期固定地点的种植模式,病虫害问题日显突出,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3年采用色板诱集、随机调查等方法调查草莓大棚内小型昆虫发生规律、危害状况,明确草莓大棚内主要昆虫种类,不同昆虫的颜色趋向性,以及大棚内危害草莓的主要小型昆虫消长动态。结果表明,本试验共调查到缨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5目8科的昆虫,蓟马数量接近一半。不同昆虫对颜色的趋向性有所不同,蓟马、蝽类对蓝色的趋向性强于黄色,蚜虫、粉虱则相反;叶蝉、蝇类、蜂类对黄、蓝2色均有一定的趋向性;鳞翅目害虫对颜色没有很强的趋向性。
关键词:小型昆虫;蓟马;大棚草莓;发生规律
中图分类号:S436.6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5-0129-03
草莓(FragariaauauassaDuchesne)属蔷薇科(Ros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目前果品市场上的高档水果之一。江苏省草莓产业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露地栽培为主转为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种植规模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0hm2发展到如今的1万hm2,这是发展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随着大棚草莓种植规模扩大,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大棚环境相对封闭,温湿度适宜,适合病虫害的发展。草莓的主要害虫包括斜纹夜蛾、蚜虫、蛴螬、蝼蛄、金龟子等,这些害虫或个体较大或危害明显,较易发现,农户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一些小型昆虫抗药性迅速增加,小型昆虫繁殖能力强,世代周期短,世代重叠现象普遍,而且隐蔽性较强,一些次要小型昆虫已经上升为主要害虫。本研究对江苏省句容市草莓大棚内的小型昆虫进行调查,分析大棚内危害草莓的主要小型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以期对草莓害虫的适期防治提供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地点
调查地点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云兔草莓合作社、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草莓大棚、石狮镇农户草莓大棚。
1.2调查时间
于2013年9月上中旬草莓苗大棚定植开始试验,至12月底草莓大棚结果盛期为止,根据草莓的生长状况,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调查为期3年。
1.3方法
1.3.1大棚草莓昆虫种类调查
在大棚内悬挂黄板(20cm×15cm,市售)及蓝板(20cm×15cm,市售),自制糖醋瓶(酒、水、糖、醋质量比为1:2:3:4),定期检查诱集到的害虫种类、数量,同时随机调查植株上害虫种类、数量及其危害状况。
1.3.2不同昆虫对蓝、黄2种颜色趋向性测定9月上中旬草莓苗大棚定植后,在大棚内随机挂3块黄板、3块蓝板,每周换板,调查各板上诱集到的昆虫种类、数量。
1.3.3草莓大棚内主要害虫的消长动态根据“1.3.2”节的方法,随机调查蓟马、蚜虫发生量与危害状况。统计每周色板上各种害虫数量。
1.4数据统计
每周调查各个色板上的昆虫数量,采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大棚草莓昆虫种类
本试验共调查到缨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5目8科的昆虫。由图1可以看出,蓟马数量接近一半,人工随机调查也发现,蓟马是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不但在早期挫吸幼嫩叶片,导致植株萎缩、生长缓慢,严重时致使植株死亡,而且后期取食草莓花蕊,影响授粉,导致果实畸形甚至不结果实。
2.2不同昆虫对蓝、黄2种颜色趋向性的测定
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昆虫对颜色的趋向性有所不同,蓟马、蝽对蓝色的趋向性强于黄色,蚜虫、粉虱则相反,叶蝉、蝇类、蜂对黄、蓝2色均有一定的趋向性,鳞翅目害虫对颜色没
2.3.3叶蝉对草莓的危害及规律
叶蝉属害虫主要为小绿叶蝉(Empoasca,flavescens),其成虫、若虫多隐蔽于新梢或叶背,用口器刺吸汁液。寄主被害后叶片变黄乃至凋萎。由图5可知,2010年与2011年叶蝉发生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单峰型。2013年叶蝉的发生规律呈双峰型,11月下旬至12月初出现1个小高峰。
2.3.4粉虱对草莓的危害及规律粉虱属具锉吸式口器,成有很强的趋向性,偶尔收集到几头,或许是在飞翔过程中不小心撞到的,因此在选择调查方法的时候,可根据不同昆虫的趋向性进行选择。
2.3草莓大棚内主要昆虫的消长动态
由图l、图2可以看出,对黄、蓝2种颜色有趋向性且危害草莓生长的主要害虫包括蓟马、蚜虫、粉虱、叶蝉。
2.3.1蓟马对草莓的危害及规律蓟马属害虫形小,长1.5~3.0cm,锉吸式口器,能钻入花、茎、树皮的小缝中取食植物汁液。危害草莓嫩叶、花的主要为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Trybom)]及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由图3可知,蓟马主要集中在9-10月危害嫩叶,导致植株生长停滞。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良,冬季草莓大棚温度较往年有所提高,草莓花芽分化提前,蓟马危害花蕊的时间也随着草莓开花时间的提前而提前。2013年910月蓟马数量与2010年、2011年相当,11月下旬蓟马数量有所回升,主要危害花蕊,影响冬季第1批草莓果实。
2.3.2蚜虫对草莓的危害及规律蚜虫刺吸式口器,常群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刺吸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招来蚂蚁。危害草莓的蚜虫主要为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色板诱集有翅蚜,随机调查叶片背面蚜虫(主要是无翅蚜)。由图4可知,3年中蚜虫发生规律基本一致,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危害,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果实。连续3年黄板均诱集到白粉虱,但数量不大,随机调查期间仅在叶片背面发现少量白粉虱,没有造成危害(图6)。由此可见,白粉虱在草莓大棚属于次要害虫,仅在防治蚜虫、蓟马等害虫时一并防治即可,无须单独防治。
3.结论与讨论
句容草莓产区以大棚种植为主,每年9月上中旬定植,根据气象条件,适时盖棚、通风。本研究主要调查了草莓开花前大棚内的小型昆虫消长动态情况。由于大棚内环境相对封闭,小型昆虫种类偏少,对草莓生产造成危害或存在潜在危害的小型昆虫为蓟马、蚜虫、叶蝉、白粉虱。夏季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处理程度直接关系到大棚内腐生昆虫的数量,因此,本次调查中腐生昆虫未计入总体数据。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草莓成熟期逐年提前,放蜂时间也相应提前,在棚内挂置色板,对蜜蜂存在一定影响,每个棚每周有7~8头蜜蜂黏在色板上,黄板上的蜜蜂数量多于蓝板,但这并不能推出蜜蜂对黄色有趋向性,而是因为黄色是草莓花蕊的颜色,蜜蜂有不小心撞上去的嫌疑。本研究中部分年份昆虫数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界环境条件导致,由于每年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都不同,以致昆虫数量高峰期前后相差10d左右;另一方面随着草莓种植品种更新与技术改良,大棚草莓花期提前,主要害虫蓟马后期再次危害花蕊。总体来说,各昆虫发生规律趋势大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