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5-10-19李雨珊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李雨珊

【摘 要】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学科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理论,它的提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开阔了视野和提供了方向。合理地、科学地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领域的一个新的理论,是由当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于2000年1月份在其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人类心理或行为的发展,通过有效地、不断地激发人的自身积极性从而塑造良好品质,从而使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

1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理念解析

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研究的悲观人性观转为重视并培养人性的积极观,它并不是以解决和去除人们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为主,而是致力于帮助人们养成或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2]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提倡人的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主张个体主观上以满意的态度去回忆过去,用快乐的心态面对现在并乐观的展望未来的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主观上采取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往往能舒畅心情,排除焦郁,从而易于获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更有耐心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更容易获得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交往,从而促进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成功。

1.2 通过对个体自我能力和潜力的挖掘来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倡导通过对个体自我能力和潜力的挖掘来塑造积极人格特质。具体来说,即在个体自我认识、管理和对生活目标的追求的过程中,来提高个体自身的对外能力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以此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去面对来自生活中外界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1.3 以积极社会环境来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和行为

积极心理学还认为,积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发育,例如,当人们遭遇某方面的挫折时,如果父母、教师、同学或朋友能对此提供支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相对个体的外界)环境时,将大大有利于个体的积极情感和行为的健康发展。

2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出发,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处世心态和增加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体验以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导向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自身潜力,以培育其形成积极的、优秀的心理品质,特别对于心理健康素养较差的大学生,要致力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优化发展环境。具体运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深入学生生活,鼓励学生采用积极心态体验生活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深入大学生实际生活中,感同身受,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心态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启发于生活,以培植并养成其积极情绪心理和行为模式。

2.2 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和自身潜力的挖掘,培养其积极人格特质

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导向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在强化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会伴随的激发自身潜力。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学生个体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挖掘大学生自身潜力,而当强化大学生自身某种现实能力和激发潜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生活、学习方式时,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积极人格特质。

2.3 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情感和行为

根据马斯洛、罗杰斯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当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能在其遭遇挫折或人生低谷时直接的或简介的给予同情并帮助或支持时,学生就最有可能获得积极情感和产生积极行为,从而易于健康成长和实现自我。[3]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打造积极的社会环境,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适时接受并及时处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反馈的隐性的或显性的心理健康信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行为。

3 结语

积极心理学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理论,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开阔了视野和提供了方向。然而由于其理论基础较为单薄,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其应用也有很大局限性。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合理、科学地去运用,需要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1][2]艾伦·卡尔.积极心理学(第二版)[M].丁丹,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31,47-48.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217-219.

[4]刘翠兰.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51-52.

[5]范红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72-7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