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IT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

2015-10-19霍小卫王纬武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教育质量产学研

霍小卫 王纬武

【摘 要】国家发布2010~2020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来,人才培养体质改革成为教育行业尤其是高等教育行业的热点话题,围绕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全国教育教学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所研究的对象就是通过在校内建立IT创新实践基地的形式,并同企业展开产学研合作,形成一种同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的人才实践培养体系。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下称“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实践资源构建校内IT实践基地,并详细论述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教育质量;人才评价;产学研;动手实践

1 IT创新实践基地建立

IT实践基地(下称“基地”)由校内信息技术教学单位和应用单位合作共建,所有成员全部是在校大学生,IT应用部门通过技术性指导和项目实践的方式让每个成员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进行技术创新。基地内下辖.NET工作室、JAVA工作室、PHP工作室、Android工作室、网络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等6个学生团队,总人数近140人。经过实践平台完善的技术培养体系和成熟的项目实践环境的培养和孵化,成员先后研发了宿舍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简历系统、社团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综合档案系统、办公用品系统、预算审计系统、办公OA系统等近20套应用系统,在增加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为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基地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其良好的运行机制以及同教学体系的无缝衔接是关键,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2 基地的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部门在基地建立初就给予其明确的定位,即:作为在校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平台、作为IT创新实验中心、作为学校实验教学管理的辅助平台。故而,将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网络和软件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IT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不断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及时更新网络和软件实践内容和技术手段,深化实践活动教学体系的调整,努力提高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并实现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3 平台管理体制的创新

有别于其他高校实行的单独管理方式,基地内部的IT实践教学实行信息技术应用部门和教学部门二层管理体制,IT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部门主导下,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宏观管理,教学单位负责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技术应用部门负责制定实践平台项目实践过程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协调各教学单位学生报名和组织审查工作。教学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实践基地每年的项目开发计划和学生实践计划以及实践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

4 基地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4.1 实践基地的组织

信息技术应用部门每学期根据校内开发需求分解出适合学生开发的项目并制定出当学期的IT实验和开发计划和开发规范。开发和实施计划是组织软件开发和维护以及网络综合布线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由具体由信息技术应用部门起草并报教学管理部门审批后,存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备案,作为检查和考核实验教学的主要依据。

基地内IT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家规范:软件类项目实施过程遵循CMMIII级开发规范,保证需求调研、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验收和软件维护的规范性以及项目文档的完整性;网络类项目实施过程遵循GB50311-2007国家综合布线过程设计规范。

基地下辖所有学生团队实行双轨制管理,及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相结合,每团队设置学生管理员一名,基础实践和项目开发实践至少保证4人一组进行团队开发,每个学生团队根据学生能力层次不同划分若干开发团队,每团队设项目组长一名,每团队至少保证有一名到两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由信息技术应用部门具有丰富软件和网络实施经验的老师担任。

4.2 实践基地的规范

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的动手实践规范,IT实践基地的实践规范更强调成员实践成果,因此必须在实践能力、项目导向、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规范。

项目分类规范:IT实践项目包括网络、软件两类,网络类项目采用ITIL服务规范和班组制管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网络项目过程,软件类项目采用原型法和螺旋模型确保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的规范性并保证实践项目的质量。

软件开发规范:软件类项目根据项目应用方向分为网站类、应用类,根据项目实施阶段分为开发类、维护类、升级类,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开发或实施、项目测试、项目验收、项目培训、项目维护、项目文档等过程,必须保证平台学生参与其中至少5项实践过程;网络类项目根据应用阶段分为综合布线类、网络维护类、服务器及信息安全类,项目全生命周期包括: 项目要求、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验收等过程。

项目文档规范:学生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保存重要的项目资料如:项目工作日志、项目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项目设计文档、项目测试文档、项目验收文档、项目使用说明书等,是该学生IT实践课程的真实记录,使学生养成正确的IT项目实施观念。

4.3 实践基地导师权责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须加强对学生网络和软件基础技能的锻炼和培训,使学生掌握科学、规范、标准的项目实施过程,避免学生眼高手低的项目行为,并向学生之初在项目各阶段应重点关注的项目风险,让避免项目风险始终贯彻在学生项目实施的全生命周期中。

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教师重点应教授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和设计思想,让学生主动进行代码调试和网络调试,尽量避免参与学生的代码开发过程和网络调试过程,定期举行实践学生项目会议,总结上阶段的项目问题,对照项目现状及时纠正需求偏差,预估项目周期和里程碑节点完成情况。在项目完成后,指导老师应采用各种测试方式对项目的功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测试,指导学生用规范的测试方法完成对项目的测试过程并编制测试报告。

5 实践活动的考评

5.1 实践考核内容

平台实践活动考核是指对计划内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参与实践项目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情况以及项目应用部门的满意度进行的综合性的评估。

计划内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项目总量、项目代码量、项目信息点量、项目工时数(维修人次)、项目文档完整度、是否超工期、项目级别、项目组人数等;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包括: 系统架构能力、项目管控能力、代码编制能力、规范实施能力等;应用部门满意度包括: 项目成果与要求的契合度、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等。

平台实践活动的考核以项目成果应用为主,可采用笔试、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参照实验出勤、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等情况综合评定,最终成绩按项目组进行五级评分制“优(90)、良(80)、中(70)、及格(60)、不及格”,并对指导教师总可量进行比例计算,未按计划完成项目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参加该项目的考核和课时评定。

5.2 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

实践基地内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和老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基地内的实践活动,激发其主体责任和实践义务,就必须将基地的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实际操作上,就需要考虑教师的工作量问题和学生的实践学分问题。为此,通过结合高校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并结合基地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经验,给出如下工作量计算标准参考。

指导教师的课时量限定规则如下:

1) 单日单项目实际工作量不大于1.5课时,超过时按1.5课时计算;

2) 单项目实际课时总数不大于25课时,超过时按25课时计算;

3) 单人单学期总实践课时数考核后不大于60课时,超时按60课时计算;

4) 根据实际计划,担任单学期带领学生实践项目数量不少于2个。

指导教师(以软件开发类为例)课时计算规则如下:

1)指导教师工作量以指导学生参与软件实践项目和考核作为计算标准;

2)学生实践项目工时数的15%比例作为指导教师的工作课时量,如: 一项目学生实践项目组完成该项目总需工时为250小时,则指导教师的工作课时量为250×15%=37.5课时;

3)指导教师完成实践项目的实际课时量为完成该项目的工作课时量与考核成绩比率的乘积,如:指导教师完成一项目的工作课时量为37.5课时,该项目考核分值为90分,则该指导教师指导该项目的实际工作量为33.5个课时,根据课时量限定规则,该项目实际课时量为25个课时;

4)指导教师单学期所有实践项目实际课时量为所有项目实际课时量之和,如:完成A、B、C三个项目分别耗费20、30、35个课时,则该指导教师本学期总课时量为85课时,根据课时限定规则,指导教师本学期总课时量为60课时。

6 总结

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是要打破现有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创新出新的人才培养环境和机制,本文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在高校中建立校内IT实践基地,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桥梁,采用项目导向和成果导向的方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转化为成果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责任编辑:邓丽丽]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教育质量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