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5-10-19彭红梅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彭红梅

【摘 要】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想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只有紧紧抓住“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这五个主要因素,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每个工程的具体特点,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才能收到预期的质量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人的因素;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知道,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任何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验收、投入运行的施工全过程中,上述五个因素中只要其中某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提高,或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危及水利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运行寿命。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质量标准,紧紧抓住上述五个主要因素,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每个工程的具体特点,认真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才能收到预期的质量效果,实现本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的因素解析

1.1 人的因素解析

我们所说的“人的因素”,是指参与水利工程施工活动的组织者(领导)、指挥者(项目经理部)和执行者(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及普工)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法律和法制意识、工程质量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身体健康素质等。毫无疑问,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1.2 材料因素解析

水利工程项目所用材料包括砂、石、水泥等大宗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所用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建成后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使用年限。因此,施工现场应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职材料员,对进场的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对无合格证或有怀疑的材料、构配件应拒收,对特殊材料和构配件应按规定做相关试验或检测,合格后方允许用于工程;材料员应建立材料管理台账,进行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正确、合理地分类管理和发放各种材料、构配件,避免混料和因管理不善而使材料受损甚至变质;严禁将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用到工程上。

1.3 机械因素解析

施工机械设备对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速度至关重要,因此,施工企业在中标、签订施工合同后,应立即按照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制订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选型计划;制订配套选型计划时,务必做到技术上先进、操作和维护方便、经济上合理,以便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建设成本。

1.4 方法因素解析

所谓方法,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等;方法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切合工程实际,能否解决施工难题,是否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是否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加快进度和降低成本。

1.5 环境因素解析

环境因素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拟建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在施工现场,应努力营造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主动搞好与工程所在地干部和群众的和谐相处关系,特别是要尊重当地民族和民间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领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水利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负责人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及项目部负责人,要以对国家、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心,真正把水利工程质量工作落实实处,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明确施工企业领导、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质量责任,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规范和技术要求检查各分部分项工程,若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追究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彻底解决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了质量问题便一走了之的弊端,使项目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真正负起工程质量责任来。

2.2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培养水利工程各专业行家里手

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和施工企业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水利行业日益增长的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热情鼓励职工在职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基层原有水利专业人力资源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区)现有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应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快造就出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利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称职地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他们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在基层也能独当一面,得心应手地工作。

2.3 加强工作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俗话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对水利工程来说,这句话更为贴切。各级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进行工程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一般都要组织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即使对小型水利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研讨和比选,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质量隐患消灭在决策阶段。县(区)级水利部门需要综合设计、监督、监理、施工等多种功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要加强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企业要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参建各方,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质的标准。

2.4 水利工程应注重科技进步和工程质量管理

为了持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单位都应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并采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施工管理,努力创建优质水利工程。

2.5 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工程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简称“三制”),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在进行招标投标时,要严把资质审查关;不仅要看投标企业的资质,更要看重其实际业绩,特别要重视工程项目的资源配置是否到位;要杜绝层层转包,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商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资质要求。要加大对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切实改变少数项目监理不到位的现象。

总之,要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须从项目论证、设计、施工、监理、现场管理等环节抓起,全过程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更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竣工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责任编辑:侯天宇]

猜你喜欢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网络的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