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嘎达梅林》在初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5-10-19刘佳蕴

教育界·上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竖笛声部旋律

刘佳蕴

一、材料选择

江苏少儿出版社初中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歌曲《嘎达梅林》,教材提供的歌曲是二声部歌曲。

高中湘版教材《音乐鉴赏》之《少数民族音乐》篇章中,对蒙古族短调民歌进行介绍时,提供的作品案例也是《嘎达梅林》。

二、作品分析

20世纪30年代,科尔沁草原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和牧民,争取自由与幸福,勇敢地进行武装起义,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作一首永世流传英雄传奇的歌曲。

同名长篇叙事诗歌《嘎达梅林》是科尔沁草原人民集体创作、整理和加工而成的,成为蒙古族文化的名片。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典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在历年的苏少版教材中都有体现,旧版将其作为欣赏部分,而改版后则直接放在了歌唱环节中。教材以三度音程关系为主要创编手法,在演唱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理解。

三、编创意图

编创后的《嘎达梅林》在合唱声部编配的实际过程中,按照我校的生源情况进行了不同层次和程度的设计。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少数民族音乐》篇幅中有《嘎达梅林》的介绍,结合初中新版教材,选择此首歌曲,在初中和高中生中进行试教,实在地考量下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合唱这一群众性活动的认知度、了解度以及接受度。

四、使用说明

(一)简单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很难得一上课就进入二声部旋律,学生倒也没有诧异,而是表现得比较淡定。伴唱哼鸣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在全班同学一起演唱时,大家都很有积极性,感觉很容易驾驭。

目标达成情况:对于没有任何合唱接触的初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音较多,旋律性不强,所以学生完成度不高。后来进行调整,简化了音的配置。发声位置在不断的提示下,初中学生可以基本达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旋律的规律,帮助他们找到窍门,掌握伴唱旋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音乐素养较好的班级完成的质量较高。

教学反思:1.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样简单的合作有兴趣,在音乐课的常规教学中,将这样的合唱也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项目。

2.大量接触容易驾驭的声部,普及与提高学生对这一演唱能力的把握。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上手略快,较好点的高中班级学生可以快速掌握。

3.能够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做好团队的音乐文化建设。实践后发现,初中班级中,竖笛吹奏好的班级识谱能力也好。对于简单的二声部歌曲来说,乐谱可以较快哼唱,对于节奏与音准的把握也相对较好。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打好基础,中音竖笛的教学可以辅助识谱的能力加强,也对合唱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三声部的歌唱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学生带着对上一个简单声部的信心继续演唱新的声部,但明显感到有难度。唱歌的自信心会受挫,也有个别学生会有畏难心理,会不太情愿张嘴。

目标达成情况:一开始无论初高中学生,单独演唱都需要老师的伴奏辅助,特别是“嘎”字的加入,节奏不容易卡准。整体试唱下来发现,中间声部的加入明显有难度,学生在演唱时有点困难。自己在识谱时节奏掌握不准,需要教师一步步带着多唱才行。脱离伴奏时演唱,并不能在所有层次的班级中顺利达成,修改过的旋律更为简约。相对而言,学过乐器多的班级能把握得较好。

教学反思:1.要考虑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创编,潜移默化地引导其对音乐美的关注与接受,从流行到中外经典,再到艺术作品。

2.合唱时要加强对歌唱状态、吐字、音色等的同步渐进训练。节奏的把握也是重点,学生需要一定程度的模仿。教师的示范很重要。

3.慢慢锻炼学生的视谱能力、表情表演能力以及对老师指挥有一定的理解与默契。中间加进旋律对学生而言是个挑战,常态的轮唱对于实验班的学生也已经吃不饱,而新旋律的加入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学生“拔一拔”。

(三)进行三部的合唱教学

教学实施反馈(学生参与兴趣、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兴趣:综合了前两个学习成果,学生兴趣盎然,对挑战很有信心,充满新鲜感与期待感。学生演唱积极,充满热情。

目标达成情况:三个声部的演唱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很有难度。大部分的初中班级,一节课只能完成二声部的合唱,中间声部的加入需要在下一周课中进行。而高中生基本上能触碰到这一声部,但是能力较弱的班级只能唱一唱,三个声部和不到一起。稍微好一点的班级,可以三个声部合唱,但是中间声部要多安排一些学生,人数上不能三个声部平均分配。

教学反思:1.合唱教学这一设想在实际操作中,经过教师的二度创作,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是具体的几级目标完成,需要因班而异、因生而异,需要适时调整进度。

2.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初中课堂加入了中音竖笛的教学,每个单元都有二声部歌曲的演唱,还有欣赏部分的素材要拓展,除歌唱与竖笛外,有的单元主题可以设计其他活动。一学期十几节课时,需要统筹、合理安排,否则容易走极端。

3.合唱的加入,对期末或阶段考评也要选择相应的、有效的手法。比如学生可以自己找搭档进行二声部合唱,竖笛的吹奏也可以进行合奏,还可以用中音竖笛进行歌唱作品的吹奏……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增强音乐的本位性,也将教材的特色进行到底。

4.合唱教学对教师的指挥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技能的加强、各路信息的畅通、指挥的预示意识。要认识到合唱编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作品的演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竖笛声部旋律
春天的旋律
农村小学竖笛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笛声悠扬 回味悠长——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三计
7月,盛夏的旋律
小学竖笛教学“分层互动”模式研究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