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前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40例临床观察

2015-10-19石宝连延庆县中医医院北京1021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家族史血脂颗粒

石宝连延庆县中医医院,北京 102100

糖前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40例临床观察

石宝连
延庆县中医医院,北京 102100

目的:观察糖前颗粒治疗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糖前颗粒;对照组仅以一般生活方式干预。2组疗程均为12月。观察糖前颗粒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体重指数(BMI)、腰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转变为正常者,治疗组27.5%,对照组12.5%;转变糖尿病,治疗组10.0%,对照组4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BMI、臀围、FBG、P2hBG、P3hBG、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BMI、FBG、P2hB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前颗粒能够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HbAlc,调节血脂代谢。

糖尿病前期;糖前颗粒;血脂代谢;血糖

糖尿病(DM)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减低及二者升高(IFG+IGT)的状态,均视为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则不可避免地变成糖尿病,同时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糖尿病前期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很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运用益气健脾,清热活血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2009年6月—2013年9月本院门诊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73岁,平均(52.6±10.8)岁;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高脂血症15例,合并高尿酸血症6例,DM家族史13例,高血压家族史10例,脑血管疾病家族史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0~73岁,平均(53.1±10.4)岁;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合并高尿酸血症9例,DM家族史14例,高血压家族史12例,脑血管病家族史9例。2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家族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2010诊断标准):①IFG:5.6 mm ol/L≤空腹血糖(FBG)<7.0 mm ol/L,且负荷后 2h血糖(P2hBG)<7.8 mm ol/L。②IGT:7.8mm ol/L≤P2hBG<11.1mm ol/L,且FBG<7.0mm ol/L。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

1.4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DM前期诊断标准;生活方式干预2月后,仍符合DM前期诊断标准;年龄≥30岁且≤7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过敏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6 剔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不能与相关的临床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和不愿意接受随机分组治疗者;服用本中药制剂,但患者为加速疗效服用其他相似药物,无法判定疗效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予DM知识宣传,进行饮食、运动基础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处方由专科人员确定,研究人员负责监督检查,仍符合DM前期诊断标准者开始给药。

2.1 治疗组 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自拟糖前颗粒,处方:生黄芪30 g,苍术、玄参各15 g,生地黄、葛根、丹参各20 g,黄连、荔枝核各8 g,郁金6 g。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配方颗粒,用适量热水溶化服用,每天1剂,分早、中、晚,每天3次,餐后0.5 h服用。

2.2 对照组 仅一般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期间降压降脂西药可合理使用。详细记录合并用药的原因、名称、剂量及服用时间。停用一切中药。

治疗4周为1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12疗程。疗程结束后失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干预后2组DM前期患者转归情况。2组干预前后血糖、体重指数(BM I)、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正常糖代谢:指在试验结束时FBG≤5.6 mm ol/L且P2hBG<7.8 mm ol/L;糖尿病:FBG≥7.0 mm ol/L或 P2hBG≥11.1 mm ol/L。

4.2 2组干预后DM前期患者转归情况比较 见表1。疗程结束后,转变为正常者,治疗组11例(27.5%),对照组5例(12.5%);转变糖尿病,治疗组4例(10.0%),对照组18例(4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干预后DM前期患者转归情况比较 例(%)

4.3 2组干预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干预前后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TC、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干预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s) mmol/L

表2 2组干预前后血脂变化情况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n对照组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40 40 40 40 TC 5.91±2.10 4.85±0.93①②5.83±2.06 5.77±1.99 TG 1.81±0.35 1.52±0.23 1.79±0.38 1.78±0.36 LDL-C 3.21±0.64 2.49±0.31①②3.20±0.6 3.19±0.58 HDL-C 1.17±0.24 1.19±0.18 1.16±0.23 1.15±0.23

4.4 2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3。干预后治疗组BM I、臀围、FBG、P2hBG、P3hBG、HbA1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BM I、FBG、P2hB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2组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②P<0.05

治疗组(n=40) 对照组(n=40)指标BMI腰围(cm)臀围(cm)FBG(mmol/L)P0.5hBG(mmol/L)P1hBG(mmol/L)P2hBG(mmol/L)P3hBG(mmol/L)HbA1c(%)干预前24.78±4.10 89.70±13.07 101.13±8.15 5.88±0.61 10.35±1.41 11.08±1.65 9.67±1.09 5.84±1.46 6.15±0.37干预后22.75±3.19①②88.65±11.80 97.90±8.19①5.50±0.49①②9.87±1.13 11.00±1.78 8.37±1.13①②5.23±1.84①5.89±0.38①②干预前24.81±3.91 88.71±12.92 101.02±8.10 5.98±0.46 10.50±1.06 11.20±2.43 8.57±1.61 6.19±2.94 6.15±0.35干预后24.68±3.90 88.43±12.15 100.58±7.76 6.15±0.76 10.87±1.37 11.63±2.55 9.35±3.14 5.89±2.33 6.17±0.39

5 讨论

DM前期是糖代谢正常人群向糖尿病转化的中间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糖尿病患者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1.42亿。预防DM的发生成为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国内外研究已证实,对DM前期人群给予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能显著降低T2DM的发病率[2~4]。

DM前期属中医学“脾瘅”范畴。研究表明,气虚血瘀贯穿于消渴病的始终[5~6]。其中DM前期气虚以脾气虚为主,脾气亏虚则运化水湿无力,水湿不运久则郁而化热,热煎津液成痰,痰阻脉络久则成瘀,因此形成以气虚为本,热痰瘀内蕴为标之证,故气虚痰瘀内蕴,本虚标实为DM前期人群最常见的最基本的临床证候特点。临床治疗多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为基本治法。且近年来中医从益气、清热等不同途径对DM前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7~8]。

糖前颗粒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而止渴,为治疗消渴要药;生地黄甘苦寒,滋阴清热,补益肝肾,二者相配益气养阴。苍术辛苦温,入脾胃经,燥湿敛精健脾;玄参甘苦咸微寒,入肺肾二经,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二药相伍,既有健脾敛精以助运化之功,又能滋肾阴以降妄炎之火,使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复常,则血糖自降,且近代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施今墨常用二药为对药来降血糖。葛根生津液,除烦热而止渴,能鼓舞胃气上行,使津液得以输布。丹参,活血化瘀通脉。黄连清内热,郁金理气活血使补而不滞,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其性温亦可反佐凉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清热活血之效。综观本方,糖前颗粒从中医学角度针对病因病机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治疗;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糖前颗粒能够降低DM前期患者的血糖、HbA1c,调节血脂代谢,对预防DM前期患者转化为T2DM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验证糖前颗粒服用、携带、储藏均方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效果满意未发现毒副作用,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2]LiG,Zhang P,Wang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a 20-year follow-up study [J].Lancet, 2008, 371(9626):1783-1789.

[3]Chiasson JL,Josse RG,Gom is R,et al.Acarbose for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STOP-NIDDM random ised trial[J].Lancet,2002,359(9323):2072-2077.

[4]杨文英,林丽香,齐今吾,等.阿卡波糖盒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134.

[5]伍新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51-53.

[6]曲晓璐,陈大舜,姚欣艳,等.17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及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2):713.

[7]陈超.参芪降糖胶囊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干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1-1682.

[8]汪何.益气滋阴中药配方颗粒对糖耐量抵减干预的观察[J].山西中医,2004,20(3):10-11.

(责任编辑:马力)

R587.2

A

0256-7415(2015)08-0093-03

10.13457/j.cnki.jncm.2015.08.043

2015-03-11

石宝连(1970-),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家族史血脂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家族史与外周动脉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