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5-10-19秦尔奇罗华送
王 睿, 庄 艺, 秦尔奇, 罗华送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医院药房]
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王 睿1,2,庄 艺1,秦尔奇1,罗华送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杭州310007)
目的 观测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杭州市中医院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正骨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连续使用14 d后观察2组患者总有效率、优良率、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时间,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优良率上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且手指麻痛缓解时间更快(P<0.05),余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配合颈椎正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减轻麻木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优势。
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造成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1]。常见于35~65岁的人群,但目前有明显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2]。中医归于“项痹”范畴,风寒湿合而为痹,长期劳损史又常伴有血瘀气滞的表现,我院中成药颈痛宁合剂功在祛风散寒,活血壮筋,标本同治,配合特色穴位电透入疗法,起到中药及经络腧穴双重治疗作用。
1 一般资料
试验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门诊12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分成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治疗组60例及正骨推拿对照组60例患者,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2组一般资料比较,基线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2 研究方法
2.1诊断纳入标准 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或者以神经根型为主的混合型颈椎病病人;年龄25~65岁,性别不限;自愿加入本实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2.2排除标准 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严重的心、肺、脑疾病患者;混合型颈椎病不以神经根型为主者;同时应用非甾类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可能影响结果判定的服药者。
2.3脱落标准 至少接受过1次治疗,但未完成整个试验方案者。
2.4试验设计 应用SPSS 19.0随机数字生成器进行随机化分组,依次装入不透光密封信件。采用单盲法,将治疗操作、观测统计者分离。
2.5干预措施
2.5.1对照组 每日常规推拿1次,每次30 min;每3天行正骨推拿1次,具体操作方法[4]:患者于QY-7型牵引椅上行适宜力度颈椎牵引,术者以常规推拿手法放松颈项、肩背部肌肉;再立于其后,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将患者向后拉至某一角度,使患者颈椎旋转时力点正好落于需要调整的错位椎体;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将头轻摇至最大角度,使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压力而复位。连续治疗14 d。
2.5.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行我院中成药颈痛宁合剂(药物组成羌活、乳香、川芎、葛根、红花、赤芍各1等份,浙药制Z20050130,液体制剂,500 mL/瓶)50 mL穴位电透入治疗:将浸有颈痛宁合剂电极放置颈部病侧风池、颈夹脊及阿是穴上,与直流电阴极相接;阳极放置同侧前臂的手三里及后溪等穴;电极面积为1 cm2;电流强度3 mA,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2.6观察指标
2.6.1总有效率及优良率评定标准[3]治愈:患者颈背部放射性疼痛消失,手指末端麻木感完全消失。显效:患者颈背部放射性疼痛消失,手指末端偶有麻木感。有效:患者颈背部放射性疼痛略减轻。无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及有效例数;优良率包括治愈及显效例数。
2.6.2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时间,包括手指麻痛、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2.7数据分析 由专人负责记录数据及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前后观察结果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分析;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评价
3.1病例完成情况 治疗组5例及对照组4例患者因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式违背试验方案故剔除;对照组3例患者因疗效不明显选择放弃治疗。两组病例数剔除率<20%,符合试验要求。组间剔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3.2总有效率评价指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总有效率评价指标比较
3.3典型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指麻痛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典型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s)
表4 典型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手指麻痛缓解时间/d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d治疗组556.71±3.01△5.88±2.39对照组5310.86±2.566.12±3.32
3.4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且未出现其他不可预知的毒副作用。少数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及针刺后出血情况,均在可接受安全范围内。
4 讨论
颈椎病诸型中以神经根型最多见,加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多认为是神经根卡压水肿产生症状,单一疗法常不能取得满意疗效[5]。现代研究证实,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软组织紧张,神经根卡压水肿,并产生炎症因子刺激神经造成麻木疼痛症状[6]。颈痛宁合剂具有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吸收的作用;颈部腧穴可松弛斜方肌等局部软组织的紧张,刺激神经的调节;穴位电透入疗法经我国针灸工作者的改造,可将中药合剂直接透入病灶,造成局部高浓度,且作用时间长,不损伤皮肤,节省药物,疗效迅速,较中药常规外敷更有“精快准”的优势[7];配合正骨推拿整复颈椎小关节紊乱。诸法同用,共同达到治疗目的。
脊柱是督脉从肾贯脊之所,统督一身阳气,由于感受风寒湿邪,加之劳损后瘀血阻滞,致使督脉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而现头颈肩疼痛、肢体疼痛麻木等,并常伴椎骨错位致“形不正则气不顺”[8]。寒湿阻络,气滞血瘀是不通的关键,椎骨的错动是加重的原因。颈痛宁合剂祛风通络,活血化瘀;风池乃驱风要穴,刺激穴位有利于全身阳气的升发,则气血得以上注于头,祛风止痛,配合颈夹脊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9];选择手三里及后溪穴,因手三阳经联络颈项部,通利经络,远近配穴加强疗效;配合牵引下正骨推拿整复了“骨错缝”,使形正而气顺,从而行气活血、振奋阳气。该综合疗法集中药、针灸与正骨推拿于一体,充分发挥了三者之作用及优势,尽量避免各自缺陷,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院内自制中药制剂”配合“特色手法”,体现针灸推拿作为外治学科的特点。
本次实验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纳入最终统计病例108例。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在优良率有明显优势(P<0.05),且手指麻痛缓解时间更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痛宁合剂穴位电透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神经根水肿吸收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肯定,安全系数高。
[1]吴铁英,竺永健.神经根型颈椎病中西医康复治疗与健康教育[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32-734.
[2]李桂华,王艳国.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推拿特色手法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3,31(7):167-168.
[3]王天仪.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4):483.
[4]王新军,木合塔尔·阿尤甫,刘俊昌,等.牵引推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027-2028.
[5]李 清,刘 颖.澳式手法与物理因子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7):655.
[6]顾一煌,任建宁,李忠仁,等.针刺结合疏筋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203-1204.
[7]赵祥斐,王遵来,李 岩,等.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J].天津中医药,2011,28(3):262-264.
[8]王艳国,严隽陶,房 敏,等.推拿对颈椎病患者等速运动中最大力矩角度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4):181-184.
[9]王为民,王 平,刘 鹏,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建立和效果评价[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8):467-468.
R287
B
1001-1528(2015)01-0234-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1.054
2013-10-10
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6C30002)
王 睿(1987—)男,博士生,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疾病。E-mai1:k444www@163.com
罗华送(1971-),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疾病。E-mai1:11song197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