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2015-10-18苟幸福吴泽民赵波张桉

石油化工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溶孔长石单井

苟幸福,吴泽民,赵波,张桉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第四项目部,甘肃庆阳7450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

镇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苟幸福1,吴泽民1,赵波2,张桉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超低渗第四项目部,甘肃庆阳7450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75000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测井资料等,对镇原油田长7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发育粒间溶孔、长石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喉道类型以小孔细喉型和细小孔微细喉型为主;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及储层物性影响较大。根据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压汞参数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将储层分为三类,其中研究区以Ⅰ、Ⅱ类储层为主。

储层特征;储层评价;长7油藏

镇北地区石油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侏罗系、长3、长7等主力开发层资源大规模动用,与镇原油田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长7储层做为主要生油层系,具有规模分布、油层厚度大,含油性好的特点,是下步勘探增储的重要层系。但由于储层物性致密,油藏富集规律复杂,单井产量低,一直未进行规模开发,近年来随着油藏认识不断增加,体积压裂等新型工艺不断应用,进一步落实了多处长7油藏富集区。本文主要从储层特征、油藏的富集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证,建立储层分类标准,筛选下步有利建产目标区。

镇北地区长7油藏处于湖盆西南部,主要受西南物源影响,长7主体属于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浊积砂体发育,长7油藏细分为3个小层,其中长71和长72期河道规模大,浊流沉积发育,平均砂体厚9.3 m,是长7主力含油层位。

1 储层特征研究

1.1储层岩石学特征

1.1.1岩石类型研究区薄片分析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石英、长石和岩屑含量近似为2:1:1(见图1)。

1.1.2填隙物特征通过对85块岩样分析,研究区长7储层主要以伊利石、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物为主,同时充填少量绿泥石和高岭石。其中伊利石含量为9.4%,铁白云石为3.7%,绿泥石为0.7%,略高于已开发,实施效果好的合水长7储层(见图2)。

图1 岩石分类三维图

图2 镇北地区长7油藏填隙物含量直方图

1.1.3孔隙特征镇北地区长7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孔、粒间孔,发育少量岩屑溶孔、晶间孔及微裂隙(见图3~图5)。

图3 长7储层孔隙含量分区对比图

图4 镇401井长722(2 327.66 m)长石溶孔

图5 镇341井长711(2 502.63 m)长石溶孔

1.2岩石作用

研究区主要发育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强烈的压实和较强胶结作用是形成本区储层低渗透的主因,长石的溶蚀及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其中长7长石溶蚀孔隙普遍发育,占总面孔率的53%(见图6)。

图6 长石溶孔与面孔率交汇图

1.3物性特征

通过研究区岩心物性分析数据统的计,镇北地区长7储层物性总体较差,长7砂岩孔隙度分布在2.07%~18.75%,平均为10.77%;渗透率分布在0.03 mD~3.23 mD,平均值为0.38 mD。总体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但局部存在相对高孔、高渗区,是本区长7油藏富集的关键因素(见图7、图8)。

图7 长7孔隙度分布频率直方图

图8 长7渗透率分布频率直方图

2 油藏富集规律

2.1邻近生油凹陷,油源充足,含油饱和度高

镇北地区距离相对有利的生油凹陷较近,长7烃源岩厚度一般为15 m~40 m。长7储集砂体与烃源岩互层分布,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油源充足,充注强度大,油藏含油饱和度高(见图9)。

图9 镇北地区长6~长8残余含油饱和度对比

2.2具有良好生储盖储层

研究区长7段纵向上表现为深水泥岩与深水浊积岩相互叠置。从下至上依次为生油层富含有机质的深湖相黑色泥岩、油页岩、储层浊积砂体、盖层厚层半深湖相泥岩,形成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2.3裂缝形成良好的运移通道

统计表明长7储层物性相对较差,但微裂缝普遍发育,通过岩心、成像测井、铸体薄片资料分析发现裂缝、微裂缝是油气运移主要通道(见图10、图11)。

图10 镇265井长7段裂缝特征测井解释图

图11 镇128井长7,2 230.35 m

3 储层综合评价

3.1储层电性对油井产能控制与相关性分析

通过建立镇北地区长7油藏单井产量与储层电性交汇图版发现,单因素与单井产能的相关性程度次序依次为:电阻率、油层厚度、渗透率、声波时差。其中渗透率与声波时差虽然与单井产能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很低(见图12~图15)。

3.2储层评价及分类

在储层沉积相、成岩相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油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试采产量相关因子,筛选出有利区7个,划分产建目标区为三个级别:Ⅰ类产建目标区为直接开发建产目标,油藏规模大、井控程度高、试采产量高;Ⅱ类产建目标区需进一步落实建产规模,油藏规模较大,试采产量高;Ⅲ类产建目标区成藏条件好,并见到含油显示,需进一步评价油藏规模及单价产量(见表1)。

图12 声波时差与单井产能交汇图

图13 渗透率与单井产能交汇图

图14 电阻率与单井产能交汇图

图15 有效厚度与单井产能交汇图

表1 镇北地区长7油藏有利区分类标准

4 结论

(1)研究区长7砂体是由深水浊积扇沉积体系多期相互叠置形成,连片分布的浊积水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发育长71、长72、长73三个小层,其中长71、长72是主要含油层系。

(2)长72储层孔隙度分布在2.07%~18.75%,平均为10.77%;渗透率分布在0.03 mD~6.0 mD,平均值为0.38 mD,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3)研究区颗粒表面的绿泥石膜,长石溶蚀作用发育有效改善了长7储层孔隙吼道结构,局部存在的相对高孔、高渗区是长7油藏富集的关键因素。

(4)镇北地区延长组长7优质储层储集性能受沉积及成岩双重因素控制。根据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压汞参数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将该区储层分为3类,其中研究区以Ⅰ、Ⅱ类储层为主。

[1]任纪舜.中国油气勘探和开发战略[C].中国石油论坛-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穆龙新.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些发展动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6):42-46.

[3]赵重远.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历史、形成机制和含油气有利地区[A].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

[4]裘怿楠,等.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5]田在艺,张庆春.中国含油气沉积盆地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6]杨俊杰.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7]何自新,等.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8]任战利,赵重远,张军,等.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J].沉积学报,1994,12(1):56-60.

[9]李克勤,等,长庆油田石油地质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7 reservoir in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Zhenbei region

GOU Xingfu1,WU Zemin1,ZHAO Bo2,ZHANG An1
(1.Department of the Fourth Project of Super Low Permeability,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Qingyang Gansu 745000,China;2.Oil Production Plant 3 of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d Company,Yinchuan Ningxia 750006,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7 reservior in Zhenyuan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date of cast image analysis.Core 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is,log,et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an rock type of the reservoir was lithic arkose,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low composition maturity.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were relatively poor,belonging to low porosity.And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There were developed intergranular dissolution pores,feldspar solution pores.Intercrystal pores and micro-fracture.The main throat types were predominated by fine-throat and mico-throat after sedimentation,diagenesis controlled the physical and texture of porosity.Based on the data such as rock types.Mercury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alysis,the reservoir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levels A-mong them,researches took levelⅠandⅡas the main parts.

reservivor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evaluation;Chang 7 oil reservoir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2.020

TE122.23

A

1673-5285(2015)02-0077-04

2014-12-08

猜你喜欢

溶孔长石单井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储能式发光涂料在长石岭隧道中的应用
水铵长石成因分类综述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樊家川油田储层特征研究
凝析气藏单井油气界面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