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脐疗治疗气虚型便秘临床观察

2015-10-18宋烨飞葛芳

新中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脐疗费力气虚

宋烨飞,葛芳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0000

中药脐疗治疗气虚型便秘临床观察

宋烨飞,葛芳

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浙江 杭州 310000

目的:观察中药脐疗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脐疗治疗;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腹部胀满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间隔、腹部胀满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脐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易为患者所接受。

气虚型便秘;中药脐疗;排便效果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该病多以促胃肠动力药及导泻药为主,但长期应用可导致药物依赖性反而导致便秘更加顽固[1]。脐疗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将治疗药物做药丸状,借助敷贴外敷于脐部神阙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笔者采用中药脐疗方法治疗气虚型便秘,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4年7月—12月本院气虚型便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4~75岁,平均(63.45± 7.62)岁;病程2~11年,平均(5.28±2.76)年。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43~76岁,平均(62.87±8.35)岁;病程3~11年,平均(5.46±2.81)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取中药脐疗方法治疗,具体方法:大黄、枳实、厚朴、芒硝研未,混合甘露醇调成药丸用敷贴贴于脐部神阙穴,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4 h。

2.2 对照组 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成:黄芪、党参各30 g,柴胡、白术各10 g,当归12 g,陈皮、炙甘草各8 g,升麻5 g。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

2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均配合饮食调节,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增加运动量,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任何通便药物。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主要中医证候积分、排便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排便效果包括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

3.2 中医症状评分 参照吴丽丽等[2]制定:①排便间隔:3天以上但不足6天为轻,6天以上但不足9天为中,9天及以上为重;②大便性状:质地成形且硬为轻,质地很硬为中,大便外观如硬球为重;③腹部胀满:腹部轻微胀满为轻,腹部胀满但能忍受为中,腹部胀满难以忍受为重。轻、中、重分别记为1、3、5分。

3.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痊愈:大便正常,与便秘有关的自觉症状均消失;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主要症状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

便秘症状有所改善,主要症状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或主要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腹部胀满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间隔、腹部胀满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性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表2 2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间隔3.87±1.17 2.38±1.39①②3.98±1.02 3.36±1.15①大便性状4.69±0.83 4.32±0.84 4.58±0.89 4.18±1.09腹部胀满4.18±1.08 1.38±1.19①②4.09±1.06 2.39±1.20①

4.4 2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排便费力程度比较见表3。治疗前,2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及排便费力程度均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排便费力程度比较(±s)

表3 2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排便费力程度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d)5.32±1.79 3.13±1.23①②5.33±1.81 3.81±1.42①每次排便时间(min)26.46±7.13 17.35±4.76①②26.59±7.08 20.26±4.94①排便费力程度VAS(分)4.66±1.23 2.96±0.45①②4.65±1.32 3.78±0.65①

4.5 不良反应 观察组脐部发红5例,对照组腹痛8例,均于停药后自行消失,余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便秘主要病机为气虚所致,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大肠传导乏力,血虚则大肠不能濡润,致糟粕难行,大便秘结。故治疗气虚型便秘,当以益气行气为治则[5]。目前中医中药治疗气虚型便秘多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为主,有研究证实,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便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6]。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中药脐疗治疗气虚型便秘,神阙穴系胃肠盘曲会聚之处,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以及三焦之枢密切相关,且该穴位表皮薄,缺乏皮下脂肪,对药物具有快速而极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并随气血运行于全身上下及表里,从而很好地发挥治疗效果[7]。脐疗组方中,大黄攻积除热润肠通便,枳实破气、消积、导滞,有下气导滞通大便之功;厚朴苦降下气消积胀满;芒硝性寒味咸苦,行泻热通便、软坚润澡、消肿泻火之效;甘露醇具有高渗性作用,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还具有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及润肠的作用[8]。诸药合用,共奏温补下元及润肠通便之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排便间隔积分、腹部胀满症状积分、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中药脐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排便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1]张北平,赵喜颖,刘孟薇,等.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48-51.

[2]吴丽丽,张振贤,张烨,等.中药脐疗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491-492.

[3]Rao SS.M anom etric evaluation of defecation disorders:PartⅡ.Fecalincontinence[J].Gastroenterologist,1997,5(2):99-111.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3.

[5]杨勇,丁曙睛,杨光,等.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与症状严重度的量化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 (1):24-27.

[6]李春梅.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48例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581.

[7]马良.中药脐疗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8):469-450.

[8]朱建红,李伟君,汪金华,等.中药脐疗治疗气虚型便秘的应用[J].甘肃中医,2010,23(1):22-23.

(责任编辑:马力)

R256.35

A

0256-7415(2015)12-0205-02

10.13457/j.cnki.jncm.2015.12.092

2015-06-11

宋烨飞(1985-),女,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脐疗费力气虚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省力与费力
邮购信息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人生之妙,在于决断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脐疗新探
脐疗治疗带下病古今用药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