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优化中国县级以下的行政管理

2015-10-17冉茂林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优化

冉茂林

摘 要: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民生问题了。而直接接触基层群众的是县级以下行政机关,因此县级以下的行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更好的服务于群众?怎样快速的解决群众的问题?怎样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和平稳定地发展?本文就将分析我国的社会环境,结合县级以下的区域特点来具体谈一谈如何优化中国县级以下的行政管理。

关键词:优化;县级以下;行政管理

一、了解县级以下机关的职能

我们国家分为城市和乡村,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管理。而处理各种群众矛盾和问题的第一战场,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的的政府机构正是县级以下行政管理机构,属于基层行政管理。它的职能首先是辅助中央政府,处理好基层群众问题;其次是制定并组织县级以下的事务工作及管理制度;最后是负责县级机关办公的保障工作,为县级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思考县级以下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软实力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逐渐开展各级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建设和谐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是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县级以下,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就很难得到具体改善,在县级以下机关执行管理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建设重点集中在城市,最基层问题得不到解决。为了响应国家和时代的号召,不少省市都将规划重点放在城市,投入大把资金去建设现代化大都市,造成了县级以下的地方规划和建设被忽视,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也就得不到关注和保障。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数的49.68%;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由此可以看出,解决基层农民的问题,维护他们的权益,才是我们建设现代会城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改革不彻底,行政管理体制仍存有漏洞。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进行了6次国务院行政机构改革,在降低所用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县级机关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例如管理范围广、执行力度低、工作量大等等,要想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匹配,是仍然存在诸多漏洞的。因此机构臃肿、管理层膨胀这样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3)行政机构职能转变不彻底,各部门分工不明确。之前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找有关部门”,这句话的来源就是一位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却屡屡被告知要去“相关部门”去解决。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句话,但是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县级机关管理是存在岗位交叉、职责不明的情况的。虽然经过了改革,但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的事务权力划分还不够清晰,上下具体分工不明确,县级机关也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管,在执行的时候需要考虑和确认这件事能不能管,从而导致了“找有关部门”这样的笑话,也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4)创新意识薄弱。现如今,不论是哪个层面的发展,都需要创新意识。创新可以为死板陈旧的体制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目前许多行政人员在处理百姓棘手的问题时不能推陈出新,只是用一些教条的方式进行解决,最后不仅问题不能得到解决,还会造成群众与机构之间的误会,从而降低群众对机构的信任和好感度。

三、探究优化中国县级以下行政管理的方法

1.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行政辦事效率是指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工作时所投入的资源与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例,也是其政府部门能力的直接体现。换句话说,效率是成本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行政办事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政府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优化行政管理,建设服务型社会,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善:(1)定期组织培训,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不少老百姓曾反映,行政办事人员在工作时态度不佳,办事拖沓。他们都是经过选拔才走向工作岗位,是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但是由于对于县级以下的工作认识有偏差,对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不满,所以才会采用那样的方式。因此我们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对行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倡导他们多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作风,营造一个积极的、快乐的工作氛围,从而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心理认识。这样不仅能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效率和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创立县级政府的良好形象。(2)鼓励团队合作。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终究抵不过一支团队。要鼓励行政人员们学习“蚂蚁精神”,要做到接到任务后,各部门整齐划一,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团队合作能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讲配合,讲效率,当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一个项目时,一种团队荣誉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行政管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3)加强群众监督,实行管理透明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人员的执行力度低,就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到位。采用群众监督、举报、管理透明的方式,凡滥用职权一律开除、凡玩忽职守一律罢免。他们就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对待复杂的行政项目时也能本着服务人民群众的态度,从而建设真正的服务于人民,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政府机构。

2.根据各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完善管理制度

我国的地域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县级机关处于贫困落后,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地区,例如甘肃,贵州的贫困县。由于物质以及其他条件较差,就不能根据统一的行政管理制度来执行,有必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一些调整,放宽一些政策规定,加大扶贫和补偿的管理力度,建立适合本县特点的管理体制。

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现代化建设

网络信息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时代,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全国联网,资源共享,就可以实现各种机关文件、文档自动化管理和资料快速查询。这样不仅减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行政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建设。

县级区域和城市一样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时刻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真正的建设服务型社会,真正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曹静. 县级政府财政收支自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王敬尧. 财政与庶政: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刘超. 我国县级政府决策力场域及其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

[4]贾顺波. 我国县级政府机构设置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李鹰. 行政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之逻辑与路径[D].武汉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