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思想主阵地,唱响时代主旋律
2015-10-17马楠
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表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作为教育和培养未来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主要阵地,高等艺术院校在尊重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始终。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不仅关于我国未来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同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是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蜕变期,它不仅是青年积累知识、增长技能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心智日渐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高等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既有90后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他们热情活泼、善于表现,他们追求独立、目标清晰。但伴随而来的也有以自我为中心意識强,心理脆弱、细腻敏感,功利心强,缺乏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等。所以如何把握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名兼具崇高社会责任感和坚守艺术理想的文艺工作者,就成为了摆在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命题。
一、探索“两课”新思路,守好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
“两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是在艺术院校中“专业课认真学,选修课随便学,‘两课没人学”几乎成为了学生们的“共识”。“两课”课堂上迟到早退、玩手机、打瞌睡甚至翘课的学生大有人在。通过跟学生的交流不难发现,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就与大家形影不离,但是对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等基础性问题,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在这些从小以艺术学习为主的孩子眼中,“两课”所讲的知识与理论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毫无关联,学习它就是完成“政治任务”。面对这样枯燥乏味,脱离实际,重复率高的学习内容,再加上部分老师照本宣科、单纯说教的传统授课方式,实在令人找不到学习的理由和热情。
守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教育,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艺术类高等院校,我们在提高师资队伍能力与水平的同时,更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面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对“两课”学习的淡漠甚至抵触情绪,首先要努力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艺术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机的将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对政治、历史、哲学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的重新梳理,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认可接受“两课”教育能够帮助自己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它个人成长、社会乃至国家发展,“两课”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考虑到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上要注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善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当下他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充分给予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辩证分析、梳理总结,真正做到把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与传统“注入式”教学不同,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集体参与、共同研究的教学氛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引领学生,增强了他们对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敏感话题的辨别力与判断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理论联系实际,经典结合热点的方法以外,感性带动理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两课”教师要注重榜样力量的作用,借助教学视频、影像等多媒体手段,用心讲好“中国故事”,努力让思想政治课堂更具人文关怀气息,真正让书本上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形象生动起来,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实实在在地打动学生,触动心灵。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身边的模范人物,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响亮口号,而是真正有所启发、有所引领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搭建实践新平台,唱响青春向上主旋律
做大学生思想整治教育工作,不能只依靠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思政教育的有效形式。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讲,从客观条件看,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他们已经习惯了学习上的“单打独斗”,很少有机会参与集体活动,团队合作精神较为欠缺。从主观意识上看,艺术院校大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较强,虽然参加社会艺术实践的机会多,但与此同时面临各类名利诱惑也更多,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搭建和提供更为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实践平台。
2015年5月4日“青年节”,由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创作演出的原创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隆重上演。这部音乐剧从策划到上演用时近两年,从编剧、导演、作曲、演员、营销全部由中国音乐学院师生独立制作完成。故事以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施工过程为背景,讲述了四位学习摄影专业的大学新生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反映出在大时代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与面临的人生抉择,激励大学生勇于自主创业,在贡献社会中发展自我。
排演这部音乐剧是中国音乐学院在艺术实践与教学方面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与展示专业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作品对参与表演的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深刻而难忘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时半年多的辛苦排练,让学生们在团队教学的模式下进一步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而排练演出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困难也在无形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品质。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剧研讨会会长王祖皆讲到:中国音乐学院这部原创音乐剧展现了院校出色的教学成果,希望它能引领时代潮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重要作用。著名音乐评论家、中央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家景作人说:音乐剧有很光明的发展前景,是年轻人很喜欢的艺术形式。音乐剧《或许明天属于我》表达了80后一代现实的思想情感,接地气,充满正能量。著名作曲家张千一评价到:中国音乐学院的这部原创音乐剧题材好、形式好、演得好、写得好、导的好,它不仅对年轻一代,而且对走过年轻一代的人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接下来这部作品还将到全国各地的数家高校和剧院上演,相信这股青春正能量也一定能够引发更多当代大学生的共鸣。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秉承这一理念,中国音乐学院在学生艺术实践方面始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推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的走进北京16个区县巡演活动;“用音乐谱写生命之旅——走进威海、感悟邹树君”主题党日活动;“心系祖国航天事业,情牵人民子弟兵”慰问海南航天发射基地建设官兵主题党日活动; “铭记历史、服务人民、争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主题党日活动等主题鲜明的艺术实践活动,并在北京及全国其他省市地方建立学生校外艺术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将艺术送进基层的同时,也使他们接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深刻了解社会大众真实的生活状态和需求,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了艺术实践活动以外,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艺术院校的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也具有较高的热情。由于其艺术特长的优势,经常有机会参与到许多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许多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对志愿者这一群体的社会价值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均给予了高度认可。所以志愿服务活动也应当成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抓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艺术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常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从解读精神、组织实施、推广先进等各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志愿服务的涵义,培养他们淡泊名利、拒绝浮躁的心态,在学生心中树立,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学生与志愿者管理部门的沟通者与监督者,用心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运用适当的物质或精神激励措施鼓舞人心,让同学们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去,为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成长新规划,传播时代精神正能量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追求自由、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面临社会竞争的残酷和各种名利的诱惑,学校除了在课堂和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外,也要将它融入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课堂上的好导师,也要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好朋友。
藝术类院校由于专业的差异性,学生在个人发展、职业规划方面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能够尽早地、有计划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思政老师要“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网络沟通等方式提前与学生所在系部的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做好对接工作,清楚了解学生专业学习的特殊性,以及学生家庭环境和性格特点等,针对个体差异为其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学习安排、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同时有助于家长根据计划安排有效监督和测量学生在各个阶段成长情况。在它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自身情况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在立足现实、立足自身的基础上拟定自己在大学阶段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可行性步骤,强化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同时,家长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心路成长历程等情况有所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增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当然,要想保证“个人成长计划”获取应有的实效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网络途径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辅导。做到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怪,只有让学生先喜爱我们、信任我们,才能有机会让我们真正走入他的世界,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人,让大学宝贵的青春时光不再感到彷徨和迷茫。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繁荣新时期的文艺创作、表演、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一大批讲品味、重艺德的文艺人才。这无疑对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统筹全局,不断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创新。高等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和教育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在艺术的浸润中培养这些未来文艺战线上的工作者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以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作者简介:马楠(1988-4—), 回族,女,河南洛阳,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