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教学反思
2015-10-17王金桦
王金桦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教师通过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创造──汉字的发展──汉字的神奇这条清晰线索,让学生探索、研究,总结出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感受和体验汉字文化的神奇魅力和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以及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依据教材提示的示范性的知识点和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实践操作,给学生留出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来穿越历史时空感受汉字的形成、变化过程,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活动一汉字的起源这部分,就采用质疑的教学方法,由學生对汉字产生的一系列疑问,引发学生对文字的起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知欲望。再开展分组教学,出示“今天我们打了五只羊”例句,给学生提供线绳、纸笔、木板等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方法记录例句内容。让学生动手体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在同学们的协作下,各组记事方式各有特点,同学们参加活动兴致高涨。经过激烈的讨论、操作,各组作品纷纷出炉,全班同学一起品评,比较不同的记事方式有哪些优点,体会远古人类的智慧。同时,自热引发讨论:当今世界中,这些记事方式不方便的方面。引导学生知晓远古时期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种记事方法不能适应人类发展的需求,进而懂得有了需要才能有创造,这时文字才得以出现。
活动二汉字的创造、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的形式,了解各种造字方法;活动三汉字的发展通过书写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相合作交流共同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寻找出汉字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汉字的神奇这一环节上,抓住有趣的事例以及单字造句、字谜、“舞、福、鹅”几个艺术字,层层深入,与现实生活、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出示汉字“山、上、小、羊、吃、草”,让学生分组排列不同的句子,看看哪组排列出合适的句子最多。同学们雀跃着欢腾起来,欣喜地尝试不同的句子排列,一次次发现新的句子,汉字带来的快乐已经让教师沸腾起来。接下来,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同学们集思广益,发现的句子越来越多“小羊上山吃草”、“小羊吃山上草”、“羊吃小山上草”等等,各组同学不由得发出一声声惊呼,深刻体会汉字的神奇之处。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适时布置作业,让同学们课后继续排列其他句子,在同学们心中种下探究的种子。
接下来,教师把品德课程进一步由校园引向社会,引导同学们体会生活中的美丽神奇的汉字。教师课件出示福海县城典型的店铺招牌,招牌来自于同学们生活的环境,自然而然引起同学们的亲切感,大家又从日常的认知中发现原来耳熟能详的招牌字体各不相同,配以不同的色彩,凸显出不同店铺的特色,有的古色古香、典雅大方;有的生动有趣,活泼俏皮;有的文字新颖,别具一格……再次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汉字的神奇与魅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